<p> 为进一步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强化防范意识,提升防控能力,科学做好疫情防控工作,2021年8月30日下午,淇县妇幼保健院的医护人员来到淇县实验幼儿园对全体教职工进行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识技能培训。全体教职工严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实行自觉接受测温消毒,全程佩戴口罩,入座保持一定距离等一系列防控措施。</p><p><br></p><p><br></p> <p> 会上,培训人员为我们详细讲解了各方面传染病防治及疫情防控知识! 新型冠状病毒主要的传播途径是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主要是做好自我保护,减少外出,避免聚集和密切接触,保持基本的手部和呼吸道卫生,外出戴口罩,回家洗手消毒,坚持饮食安全,不吃生鲜肉类。</p> 日常预防与消毒 <p> 消毒方法包括高温消毒,也可以使用酒精、碘伏、含氯消毒液、84消毒液进行消毒等等。不同情况下,使用的消毒方法也不同,例如对于耐高温物品,可以采取高温的方法进行消毒,如医疗器械或者是餐具等等。</p><p> 对地面的消毒,通常使用84消毒液。对于皮肤的消毒,可使用酒精、碘伏或者是含氯的消毒液。对其他物品的消毒,可使用酒精溶液等等。</p> 七步洗手法的应用 <p> 七步洗手法是医务人员进行操作前的洗手方法,用七步洗手法清洁自己的手,清除手部污物和细菌,预防接触感染,减少传染病的传播。</p> 如何正确佩戴口罩 <p>1、先用含酒精的洗手液或肥皂洗手。</p><p>2、口罩要遮严口鼻,以尽可能减少面部和口罩边缘之间的缝隙。</p><p>3、避免用手触碰口罩面。如果非要这样做,要提前使用含酒精的洗手液或肥皂洗手。</p><p>4、一旦口罩潮湿应立即更换。</p><p>5、不要重复使用一次性口罩。</p><p>6、通过两端线绳摘取口罩,避免用手触摸口罩面的前部。</p><p>7、取下口罩后应立即丢弃在密闭的垃圾箱中并用含酒精的洗手液或肥皂洗手。</p><p>8、没有必要为了最大限度防护而佩戴多重口罩。</p><p>9、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建议佩戴布口罩(例如棉布或纱布口罩)。</p> 突发情况的处理与消毒 <p>1、疑似幼儿与教师密切接触,教师应上报保健医,赶紧进行全面消毒,隔离。尽量不与其他教师,幼儿接触,做好防护工作。</p><p>2、幼儿在班级中突然出现发烧、咳嗽、等症状时,班级老师立刻分组进行处理,一名老师先将幼儿隔离,对幼儿进行体温测试。</p><p>3、立即停止集体活动,另外两名老师组织班级内其他幼儿撤离到指定安全区域,避免造成疫情进一步扩大。</p><p>4、通知保健医生,带领该幼儿前往隔离室,进行上报做应急处理。</p><p>5、现场协调,做好幼儿密切接触者的相关统计工作。</p><p>6、活动室内、盥洗室、桌椅、日常用品、幼儿接触物品等必须进行清洁按照要求做好消毒工作。</p><p>7、打电话与家长进行沟通,核查幼儿接触史及行动轨迹,做好相关记录。</p><p>8、班级老师对该幼儿进行追踪,每日统计上报,直至幼儿身体康复。</p> 个人防护与消毒 <p>自我防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p><p>1、佩戴口罩,在外出或者公共场合,比如公共汽车、地铁站、医院,要正规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四个小时要更换一次,要学会正确使用医用口罩。</p><p>2、注意个人卫生,要保持勤洗手以及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使用肥皂、洗手液用流动水洗手,要保持良好的呼吸道习惯,在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手臂挡住口鼻处,避免面向他人。</p><p>3、增加体质免疫力,保持环境的清洁与通风。增加体质和免疫力要保证营养均衡、适量运动、作息规律,还要避免过度劳累,每天开窗通风要不少于三次,每次20-30分钟。</p><p>4、要正确掌握六步洗手法。</p> <p> 本次培训,老师们了解并掌握了传染性疾病和疫情防控的工作要点,大家以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为幼儿的健康保驾护航,真正将疫情防控工作做实做细,落实到人。</p> <p> 编辑:侯晓旭</p><p> 审核:张 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