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关于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有一个传说,说他曾经预言过四个地方将在60年内发生大地震,其中三个地方都已经发生过了,分别是唐山、海城、邢台,其中尚未发生的第四个地震,就在临沂郯城县。<br><br>当然,这大约都是谣传,因为在现存的严肃学术著作与记录中,并没有李四光关于四大地震的论述,但是上世纪70年代的临沂人,都应该对防震、住地震棚的那一段特殊时期,还会有着鲜明的不可磨灭的记忆吧。<br><br>而在公元1668年7月,郯城确实发生了8.5级地震,麦坡就在这个郯庐断裂带上。 麦坡,指的是郯城高峰头镇麦坡村。站在“麦坡地震活断层遗址”处,往南可以看到连绵交错的红色土崖,紧靠着的是长着松树的灰褐色山岩。这就是大门口对联“天下奇观,一步亿年”的来历。红色土崖的砂岩形成于新生代第四纪,灰褐色的砂岩则形成于中生代白垩纪,从这里走过,一线之隔就跨越了亿年。<br><br>这是郯庐断裂带剖面最典型,也是景色最神奇、最具有科研价值的一段。所以,在2006年被国家地震局批准为国家级典型地震遗址。<br><br>这些古地震遗址,是宝贵的自然遗产,对于开展地质构造运动和地震地质研究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br><br>景区大门开着,不假思索就开车进去了。 初秋时节的野草长得非常茂盛,没有一点衰败的样子,葳蕤蓊郁,映衬的红色砂岩格外醒目。<br><br>眼前这一道道奇特绵延的小山梁,在中午的阳光下,静谧安详,谁又能想起几百年前那一场山崩地裂的大灾难。康熙《郯城县志》记载:戌时地震,有声自西北来,一时楼房树木皆前俯后仰,从顶至地者连二三次,遂一颤即倾,城楼堞口官舍民房并村落寺观,一时俱倒塌如平地……。<br><br>山河变形、人间易色。读这样的文字,让人不由得对自然常怀起敬畏之心。<br><br>因为景区正在整修的缘故,我没有下到山梁的底部,但是在野草杂树间的褐崖红土,仿佛已经把它古老的故事留给了拜访它的人。 沿着松林中的小路向南走,有一位大叔正带着两个小孩在此休闲,看我去看那眼老神泉,非常热情地告诉我,这是一股自然的泉水,说从前周边的村庄用水都上这边来取,是天然的矿泉水,常年不干涸,是人们日常的饮用水。聊起眼前的红砂岩地震遗址,他说在生产队的时候,眼前的山崖还很宽,上面还能拉排车,但现在已经破坏得比较厉害了,因为红砂岩土质比较松散,一旦下大雨,就会损失很大,沙土逐年流失山崖越来越窄,现在人都无法上去了。听说还有建议做巨型玻璃罩,把它保护一下,但看眼前这么大的面积,这样的举措难度也是够大了。<br><br>山崖中间有大型机械在耕翻土地,被青草覆盖的地方露出了大片大片的红色土壤,大叔说这是要种上荞麦,等收了荞麦之后会种上油菜,三四月花开的时候也是非常好看的。 游览完景区,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我离开景区开车往回走,到了大门口,却发现门上锁,出不去了,原来一开始我能顺利地从敞开的大门来到核心景区,是因为有领导视察工作,大门没有锁,沾了他们的光。只好又原路返回,找了个正在此地施工的师傅打听,他问明情况,帮我联系了负责人,很热情地骑着摩托车到大门口,给我开了门,让我心里非常感动。<br><br>家乡人,就是朴实。<br><br>景区大门正是苏鲁交界处,此时大门前的公路上已经排起了数公里长的一字长蛇阵,是因为往江苏东海那边进入的车辆,都需要进行体温检测,所以路上的车辆越积越多。心中一时感到幸运,幸亏我是往山东方向,郯城这边的道路可是一路通畅。<br><br> 平心而论,如果作为风景,麦坡相比那些名山大川可能逊色很多,但是作为一种独特的地质地貌,它却有自己存在的特殊理由。而且,如果不是用上帝的视角去俯视,也不能窥其全貌以壮丽其景色。我们不是地质学家,不用对这一地质现象进行科学考证,但这不妨碍麦坡作为自家门口的风景、作为自家门口的地质奇观,去欣赏、学习,进而去保护、宣传。<br><br>就像《郯城麦坡地震活断层遗址碑记》里写到的:“我们要把这一珍贵的自然遗迹永远地保护起来,永续地利用起来,让人们能够不时地来翻阅这本大自然的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