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 改过

惠心爱读书

<b><font color="#ed2308">一、不勤学就是立志不坚定。</font></b><div>阳明先生云:<b>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b>意思是但凡学习不够勤奋,必定是志向尚未笃定。志不立则不达。有坚定的学习态度,才会有勤奋的样子。所以说,勤学不仅是一种品质,也是为人处世的态度。不勤学就是立志不坚定。当心中有了明确的目标,坚决的态度,积极的肯定,勤学才会有所作为。</div> <b><font color="#ed2308">二是勤学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font></b><div>阳明先生要求自己的学生: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勤学时还要对学问有一种敬畏感,然后就是笃志力行,勤学好问。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做学问不能自夸自大。好为人师,自以为是是人性两大弱点,谁先克服谁先成功。</div><div><br></div> 我的老师曾经告诉我做学问是一个过程,刚开始可能像飘摇不定的柳絮,学习一点知识,就感觉自己已经学会了全部,飘飘然洋洋得意。慢慢的随着学习的深入,柳絮的状态就会变成“树叶”,开始落地有声,但是这不够,要想真正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就要像陨石一般,每一次的落地都应该是一个大坑,所以脚踏实地才是成功的最佳捷径。 阳明先生也提到,做学问也要打蛇打七寸。高效的学习方法就如同现代的交通工具,飞机两小时就可以到的事情,如果我们选择了大巴车那将是天差地别的结果。这让我想到另外一个词:触类旁通。我读《致良知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时,文章涉及到许多《大学》《中庸》《论语》的名句,我就想找到出处,再细细的品味。这种学习劲头让我达到的“心流”的状态,为了研究透一个问题,不知不觉中两个小时就过去了,浑然不知,但心中却是满满的收获。 <b><font color="#ed2308">三、静处体悟,事上磨炼。</font></b><div>勤学者首先要心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一个内心安静的人,才能够坐下来静思,静能生慧。我们很荣幸生活在这个美好的时代,心中感恩无比。有人说这是一个物欲橫流的时代,也有人说这是一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也是众多压力集一身,让人时不时会焦躁不安。但是只要你的内心强大,只要你明白自己需要的是什么,笃定力行即可。阳明先生的“致良知”就是要我们念念除私欲,时时刻刻事上磨,心上觉,去恶存善。凡事向内求,吾性自足。</div> <p>人无完人,孰能无过。不怕有错,怕的是知错不改,所以勇于认错并改过才是最珍贵的。要改过就要吾日三省吾身,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从内在的起心动念处去观照自己的外在行为。人世间最远的距离就是知道到做到之间的距离。我带领大家一起诵读国学经典,一起学习家庭教育,就是想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打通那最后的100米。</p> <p>妈妈情绪不稳定,这是最常见的问题,妈妈们在每次发完脾气也都特别的后悔自己的行为。首先我们要先学会接纳自己,原谅自己。因为孩子的年龄是我们做家长的时间,我们也要学习成长。家长也要认识到,孩子现在的问题不是未来的问题,那为什么孩子是婴儿时,我们有很大的耐心和包容心,倒是现在孩子长大了我们却没有了更多的耐心,而是多了很多的焦虑、担心和欲望。</p> 情绪的背后是需求。我们平时要多训练自己,时时处处都去观照自己的念头,一天可以多关注几回自己的念头,也要问问自己为什么想发火,为什么不高兴,我的需求是什么?当下的感受是什么?孩子的需要是什么?我怎么做会更好呢?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细微之处决胜负。我们还能不能在生活中,像孩子小时候一样及时的去表扬孩子?当孩子有做的不对之处能不能温和的去提醒?能不能及时的发现孩子好的做事动机?<div>我们常常教育孩子:知错就改就是好孩子!那我们发觉自己做错时,有没有在孩子面前表示过后悔,有没有真诚的给孩子道个歉,有没有请求孩子帮助一起商量一个补救的措施呢?</div> 读书明智。在未来的日子里,我要一如既往的坚持学习。还要多抽出时间去感悟,多写写自己都学到了什么,哪些是自己要进步的点。<div>今天早上拖地时,忽然有所觉悟。像扫地一样都会把地上的脏东西扫到一起,我顿悟了,老师为什么经常提醒我们:要想成为家庭教育的行家和专家,学习+写感悟是自我提升的不二法门。扫地扫地扫心地,那些聚在一起的灰尘就是我们的不明和贪欲,只要弯下腰去扫,只要潜心学习就能找到和去除。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读书,才能扫除心中的杂质。</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