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师生缘

靓婆婆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是映雪老师的学生,而映雪老师又是我妈妈的学生,可以说我们仨结下了典型的三代师生缘。</p><p class="ql-block">解放前,我的妈妈在师范专科学校念了一年以后,由于家里姨娘突然病故,学业难以为继。有一热心的老师向妈妈推荐工作,远离县城的旧廊乡的村小学校缺音乐女老师,问我妈可否应聘,妈妈一口就答应了。从此以后,乡村教师就成了妈妈的终身职业。</p><p class="ql-block">妈妈那会还不到20岁,她个子矮小,上课时还要搬张小凳子在黑板前才能板书。因为她和学生们的年龄相仿,所以她们师生之间的友情比较投契。特别是有个叫廖映雪的女同学,和我妈特别亲,有时逢周六,她们会像姐妹淘似的从学校步行至县城妈妈舅舅家里休息,周日又从县城步行至学校,甚至于映雪老师发烧生病了,也哭着喊着要“找赖生,找赖生……”!(图中上面一排左数第三人就是我妈妈,那时候她刚刚20岁,已经从教三、四年了)</p><p class="ql-block"> 后来,映雪老师也当老师了,和我妈成了教育战线上的同事。再后来,我要上学了,入读县城环城西小学一年乙班,当时映雪老师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她成了我的启蒙老师(我没有上过幼儿园)。记得那时的映雪老师,梳着一头自然卷的短发,温婉而大方,青春而亮丽,她手执教鞭,声音略略有点沙哑,透过她的声音你能感受到她的威严,让人不敢造次。因为妈妈是老师的先生,所以我是很害怕老师到家里家访的,学习当然就比别人用功了。就这样在映雪老师严格要求的栽培下,我的语文基础比较牢固,至今我还能用汉语拼音输入法,我在文学方面的有所爱好,与映雪老师的辛勤培育有着莫大的关系。</p><p class="ql-block"> 我妈妈长期扎根在乡村学校,服务于乡村教育事业;映雪老师则一直在县城小学执教,师生俩从事教育工作几十年,相互一起经历过了风风雨雨,她们默默的耕耘付出,培育出无数桃李;她们对教育事业认真负责,兢兢业业,爱生如子。而青出于蓝胜于蓝,映雪老师更是在她的教育生涯里取得不菲的成就,获奖多项,声名在外。</p><p class="ql-block"> 2016年、2017年,我都和同学们一起去探望老师。2016年的老师,记忆力超强,还能认出一个几十年没见过面的同学,清楚地叫出同学文革前的名字,让同学们惊叹不已;2017年再去看老师,她已经患上柏金逊病了,拄着拐杖步履蹒跚的招呼着我们,让我满心酸楚;去年七月份我再一次前往老师家向老师请安,并且答应老师要写一篇关于妈妈和我们的作文交给老师做作业。因为妈妈去年因病去世了,整整一年时间,我好像有点不敢触碰这个命题,直到今天才算勉强完成了这份作业,也不知道老师收货与否。</p><p class="ql-block">如今我也进入耳顺之年了,我衷心祝福老师身体健康快乐,让我每次回去都能感受到老师的温暖,老师的严厉,老师的慈爱。我爱您,亲爱的廖老师!</p> <p class="ql-block">  这是妈妈从事教学工作满二十五年的荣誉证书,我为我亲爱的妈妈感到骄傲。</p> <p class="ql-block">今晚注定是个不眠夜。</p><p class="ql-block">今天我带着我的外孙子又去了映雪老师家里向她老人家请安,她身体状况又比去年差了许多。老师其实很要强,洗衣机在三楼洗衣服可能有点问题,平常坐轮椅的她一定要亲自上三楼去解决问题。我是在三楼与她会面的,见到我以后老师为我妈的去世掩面而泣,极其难过;她还向我述说了她身体的一些状况:白内障致使眼睛看不清东西,柏金逊让她手抖写字不成,腿脚越来越差劲,越来越不听指挥……她的情绪很低落。我只能搂着她的肩膀劝说她,让她好好看病积极治疗保重自己。</p><p class="ql-block"> 我要走了,她执意要下楼送我出门,我只能提心吊胆的在她后面扶着她,娃娃在前面小心翼翼地让老师“慢点、慢点”,看着老师颤颤巍巍地手扶楼梯沿梯而下,她那佝偻的背影,惆怅充斥着我的胸膛。最后老师还不忘手赠娃娃一个大红包,坚持在轮椅上站立而起,向着我和娃娃挥手告别……</p><p class="ql-block">执笔于2021.8.29.深夜</p><p class="ql-block">修改于2021.9.1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