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札记

忞悫HY

遗落在夏日里的往事 <p> 2021年7月2日</p> <p>  青色的长砖,古朴,坑洼,铺成了一条曲曲折折的路;灰黑色的瓦砖,庄重,朴素,垒成了两道高高低低的墙;青黑色的巷子,交错,纵横,组成了三圈幽幽清清的巷子阵。</p><p> 夏季,伴随着浓烈的阳光,浓密的树荫,闷热的天气,拉开了帷幕。蝉,伏在树梢上,抖动着蝉翼;阳,挂在天空上,散发着热气。整个天宛如一个大熔炉,街道上任何一个地方都铺满了金地毯,空气中任何一丝味道都弥漫着滚烫。在蝉声轰鸣,阳光火辣的夏日里,又有谁愿意出去接受着太阳的炙烤呢?</p><p> 但只有一个地方却是绿树成荫,凉爽惬意,充塞着叶子的清新和泥土的芬芳。那便是家门前的巷子,在高楼大厦的掩护下倒影遮住了整个巷子,两边高大浓密的树荫同时也送来了双重保障。这样一来,巷子里透着清爽,每一块地转,每一堵围墙,都是冰凉的。蝉鸣回荡,清风中夹杂了一丝冰镇酸梅汤的味道。</p><p> 童年,每当听到一阵铃声起来的时候,我便会义无反顾地从空调房里冲出来,拿上门口的小布袋,第一个冲进了巷子,这微小的铃声,在蝉鸣里却格外的清醒。</p><p> 进了巷子在第二个转弯口左转,只走没多久,在巷子的尽头,便会看见一张太师椅,椅子上端坐着一位耄耋老人,他摇着扇子,在浓密的树荫里纳凉。见我来了,手上摇着的铃铛便停了下来,“你来了!东西带了没?”</p><p> “带来了,这次是个好东西!看看!”我喘着气把小布袋扔给了他,打开,从中拿起一张粮票,举在空中,仔细端着,“好东西!稀有之物!”他脸上挂着笑容,弯着腰,走进了那间狭小的屋子,我探过头去,木头的味道扑鼻而来,他把粮票放进了书柜,随后搬出了一大桶冰镇酸梅汤。“快尝一尝,刚凉完的,可好了!”刚把酸梅汤搬出门外,又有一大波孩子涌了过来,他们手中举着一些老物件,“太好了太好了,这些酸梅汤尽管喝!”</p><p> 在那个夏日的巷子里,一帮孩子围着一个老爷爷,边喝着酸梅汤,边听着他讲老物件的故事——上个世纪里的粮票、像章……</p><p> 如今,老爷爷不在了,童年也随岁月流走了,夏日也已过去,而那个巷子终究也遗落在那个夏日里,成为了我人生中的一段往事,恰恰是这段记忆,那个被遗忘的巷子却满载着夏日童年的往事,沉甸甸地叙说着时代的新变化。</p> <p>~~~~~~~~~~~~~~~~~~~~~~~~~~~~~~</p> 雨 <p> 2021年7月5日</p> <p>雨</p><p>淅淅沥沥地落</p><p>天</p><p>昏昏暗暗地堕</p><p>我</p><p>稳稳当当地做</p><p>在雨衣的</p><p>覆盖下</p><p>在暴雨的</p><p>洗礼中</p><p>在潮湿的</p><p>笼罩中</p><p>我</p><p>脸颊挂着雨水</p><p>小腿打着泥水</p><p>双手沾着脏水</p><p>我</p><p>在风雨中煎熬</p><p>在风雨中成长</p><p>在风雨中前行</p><p>最终</p><p>我</p><p>凤凰涅槃</p><p>得到了</p><p>一块风水宝地</p><p>一块干燥之地</p><p>目的地——辅导中心</p> <p>~~~~~~~~~~~~~~~~~~~~~~~~~~~~~~</p> 夏季正午的阳光 <p> 2021年7月7日</p> <p>夏季正午的阳光</p><p>是炙热的。</p><p>他把空气</p><p>烧得干燥;</p><p>他把风</p><p>燃得闷热;</p><p>他得我</p><p>晒得通红。</p><p><br></p><p>夏季正午的阳光</p><p>是可恶的。</p><p>他令我的大头</p><p>埋进帽沿里;</p><p>他使我的皮肤</p><p>陷入炎热中;</p><p>他将我的耳朵</p><p>浸在蝉鸣中。</p><p><br></p><p>夏季正午的阳光</p><p>是狠毒的。</p><p>他饕餮残食般席卷了大地,</p><p>他沆瀣一气地干倒了热气,</p><p>整个世界都浸泡在炎热中......</p> <p>~~~~~~~~~~~~~~~~~~~~~~~~~~~~~~</p> 生命之感 <p> 2021年7月24日</p> <p>  和尚的木鱼有节奏地敲打着,超度的经文在每个人沉痛的心中回荡。</p><p> 大厅中央摆着一座水晶棺材,一位老人安详地在里长眠。棺材前,火盆中的冥币正被火焰贪嗜,米白色的冥币投入了无情的火焰中,迅速被吞噬,瞬间化为黑色的灰烬,在桃树枝摇摆的风中,在火红色的火焰所形成的热波中,在抽噎声中,肆意飘舞,旋转。</p><p> 外曾祖母是在下午去世的,她生前,是个不善于表达的老人,病重时,更是神志不清,意识模糊。在我的记忆中,每当我们去看望她时,她便总是笑呵呵的,和蔼地向我们关怀道:“要不要吃什么呀?我去给你拿呀!”每当我们问她身体时,她也总是说:“没事的,没事的,我身体好着呢,你们关心好自己。”说着说着,却再也见不到了她的笑脸,与那句温和的关怀。</p><p> 外曾祖母的离开,我的心里不禁盖上一层阴霾,感叹这人生的苦短,人生的悲哀,可转念一想,人既然有悲欢离合,那么也有生死离别,生老病死是无可避免的,对于外曾祖母来说,她子孙满堂,已经是双鬓白发,髦耋之年了。她的离去,不曾留下遗憾,也愿她在西风极乐世界里,再次快乐,幸福。</p><p> 外曾祖母已经度过了一个充实的人生,而当下的我们呢?是继续仰天悲叹,道这人生如梦,光阴似箭?当然不是,人生虽短,而我已经看到了人生彼岸,趟过这条人生之河,决定这河水深浅、凉暖的;这河岸的宽窄、高低的,全部是你的心态,你的行为。若想让这个人生丰盈充满,那么你便要做好当下,从点滴小事做起,每一件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最好的自己,让我们的人生无怨无悔。 </p><p> 整个家族的至尊之首已经驾鹤仙去,接下来的这艰难的工作,便是年轻一代来扛起这个重担。人迟早会倒下,可你倒下之前做过的事情,决定了你倒下后他人看待你的态度。人不会永生,但位置会永存!</p><p> 我抬头望着阴沉的天空,曾外祖母,愿您在天堂安好。</p> <p>~~~~~~~~~~~~~~~~~~~~~~~~~~~~~~</p> 虚伪面具 <p> 2021年7月31日</p> <p>我的观察</p><p>把他的面具摘掉。</p><p>他没有了</p><p>面具的伪装,</p><p>真实的心灵会</p><p>浮出水面。</p><p><br></p><p>它隐藏在面具之下,</p><p>袒露出</p><p>正人君子的模样。</p><p>我犀利的眼光,</p><p>刺破那光鲜华丽的</p><p>面具。</p><p><br></p><p>啊,虚伪者!</p><p>我已把你的面具</p><p>踩在脚下。</p><p>只让我的生命化为一团</p><p>烈火,</p><p>让你的伪装面具</p><p>噼啪燃烧,</p><p>留下你真正的品格。</p> <p>~~~~~~~~~~~~~~~~~~~~~~~~~~~~~~</p> 夏天的果实 <p> 2021年8月5日</p> <p>  在夏天,有一种炎热叫做熔岩炙烤;在夏天,有一种快乐叫做疯狂读书;在夏天,有一种文学叫做艺术语文。</p><p> 七月,暑假的开端,炎热的起首。知了用饱满而充满活力的叫声唱出了夏天的节奏,阳光灿烂得让所有物体夺人目光,柏油路变得软塌塌的,像刚烘烤出来的面包。天,是更美的了,天神的画纸铺上,碧蓝色打底,通过烘热,融化得很彻底,被均匀地涂抹开,没有边界,没有瑕疵,这与“齿履登临乏款延,薰风报谒郁蓝天”,便有异曲同工之妙。似乎天神随意扯几朵棉花,拉了拉,吹了吹,松软的云便印在了蔚蓝的画布上。 </p><p> 我躺在床上,不禁吟道:“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夏天的天,也是最多变的。刚想到这儿,一声闷雷打破了我的思绪,向窗外望去,那张画卷,早已收起来了,刚才还是蓝天白云,现在就像是鸡蛋壳泡在醋里,一下都消失不见了。又是一阵“礼炮”齐鸣,随后,暴雨从破裂的天幕中倾倒下来,这才体会到苏轼的“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中夏天的多变。</p><p> 诗意的“雨水”还没拉长,眨眼之间,暴雨的持续就像昙花一现,马上就“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了。我惊叹夏的多变,他的喜怒无常——</p><p> 如此说来,夏天也是有个性的。他不像“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的春天,那样明媚,那样轻柔,却富有“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活泼可爱;不如“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秋天,如此高贵,如此优雅,却拥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文学趣味;不同“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的冬天,那么朴素,那么自然,却享有“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的独特魅力……</p><p> 夏天,一个午觉醒来,时间仿佛就停顿了,很充裕。我如梦之队的跳水运动员一个猛子扎入书海,在一本本书中搭起了一座座桥梁,与许多名家有了心灵的沟通;在书里串门,赚得盆满钵满,增加了些许文学素养。</p><p> 在夏天,我心中以文学浇灌的那颗小树苗,正茁壮成长,期待不久的将来,语文的果实挂满枝头。</p> <p>~~~~~~~~~~~~~~~~~~~~~~~~~~~~~~</p> 论潜能 <p> 2021年8月15日</p> <p>  何为潜能焉?潜能乃于体内,施于全身,浸于意识,非特殊之时弗能显现也。</p><p> 而此物无形,无色,无声,何处可见邪?母常谓吾之,汝之潜能仍未显现,但持之以恒,终能成黑马,乾坤未定,观他初三之人,乃于最后关头奋力搏发,激发潜能,为鹤立鸡群之榜首矣!</p><p> 尔辈散发之乃真正潜力,而吾等唯见其成功之时,何时知努力之时?潜力之激发,长久之计,弗一朝一夕所蹙焉。若欲为爱迪生、爱因斯坦之辈,须以一生之力,勤奋而学有所成也。</p><p> 予此说来,潜力乃勤奋之果,此之勤,弗身在知识心于乐,表努力,而功甚少矣。害勤而潜力卒有所成焉?一者,乃须有匡衡之好学上进,苏秦之刻苦铭心,祖逖之发奋图强也,此之谓态度有之;二者,须潜心凝神,拥废寝忘食之志气也,日夜兼程,为同物拼搏,学而后思,习而后学,遇疑须问,不耻下问矣,此方乃行动有之;三者,乃极重要者焉,须制订计划,事必心中有数,策划之后方可事半而功倍也。</p><p> 如此这般,始终如一,锲而不舍,日之点滴,终可穿石矣。那时年月,汝乃为他人口中逆袭之子,领头之马,潜能激发而前途无限者哉!</p> <p>~~~~~~~~~~~~~~~~~~~~~~~~~~~~~~</p> 研夏日景色      学传统文化 <p> 2021年8月16日</p> <p class="ql-block">  踏上传统文化的班车,开向创新科技的未来。</p><p class="ql-block"> ——题记</p><p class="ql-block"> 颠簸的大巴车,金灿的阳光,纯净而又蔚蓝的天空,洁白而又绵柔的云朵,阳光隔着蓝色的窗帘伸进了手,与我的眼神碰上了。车内一片安静,刚来杭州是那份激动与兴奋消失殆尽,不舍从眼底流露出来,七天的研学之旅,在阳光明媚的下午,结束了。</p><p class="ql-block"> 内心宛如被一块石头堵住了,始终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受,这大概便是离别时的不舍了吧。这七天,我的感受像秋收的麦子,大把大把,馨香飘流。</p><p class="ql-block"> 一壶茶叶香钻入鼻孔,我抬头一看,这不是西湖龙井吗!旅行的点点滴滴便浮现眼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茶叶的“三部曲”</p><p class="ql-block"> 腰挎竹篓,在层岩叠嶂的青山中,我在半山腰,被绿油油的茶叶丛包围。抬头望,莫莫的茶丛,令人心旷神怡,拨开茶丛,采茶叶,一摘,一放,在蓝天绿叶中,显得格外有韵味。</p><p class="ql-block"> 了解了茶叶后,我便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带着白手套,伸入大铁锅中,一揉、二绕、三搓,茶香飘了出来,温度也渐渐升高,仿佛练就了独门绝技——铁砂掌。</p><p class="ql-block"> 我撮一小把茶叶,投入杯中,茶叶在沸水中翻滚、转圈、浮现。吹一吹,抿一口,清香从味蕾传遍全身,顺着咽喉流进肚子,整个人都觉得清爽了许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伞的传统文化</p><p class="ql-block"> 我蓦地回顾神来,阳光透过窗帘缝,如同在车厢上画出了金色的弧线。一阵凉风扇来,便又想起了伞博物馆。木头制成的伞柄、伞骨、伞架、伞面……鹅黄色的伞面上还画上了一朵淡粉色的荷花。古人用自己的智慧,用最朴素的方法与材料制作出一把玲珑小巧的伞。想必白娘子与许仙相遇时就出现了这把伞吧,细雨蒙蒙,两人相遇,多么美妙的景色!</p><p class="ql-block"> 我不禁又看了看自己手上的这把自动伞,炭黑的伞身,尼龙布的伞面,无时无刻不透露着一种高科技,油纸伞与自动伞,多了一份技术,却少了一份韵味。伞文化,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只有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才能使中国繁荣昌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南北经济中枢</p><p class="ql-block"> 京杭大运河是一条永久不衰的、历史见证之河,是古代王朝兴哀的象征,是一条生命之河。河水,是人的血肉;河畔,是人的身躯。它是漕运的必经之路、重要路口,靠着这条河,南北的经济文化得到了沟通与交流,而这正是应该被我们尊重并发展的传统文化。</p><p class="ql-block">探究科技创新</p><p class="ql-block"> 紧接着,我们便参观到了光大环保。他们用科技远程操控垃圾焚烧,先进的过滤技术将垃圾变废为宝。从运输到焚烧,再到转换能量。从上到下,机械已代替了绝大部分人工作业,同时,整个过程也做到无臭,无害,解决了一直以来的垃圾污染。娃哈哈公司的自动化生产线,也运用了这种无人,高效的创新技术,大大提高了产物的生产量。还有,在机器人小镇中,我也观赏到生活中碰不到的高新技术……</p><p class="ql-block"> 这些现代科技正逐步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这么多年来,人们一直用智慧去发明创新,从刚开始简单的编程代码,到后来的仿真AI,在这条科技路上,人们摸爬滚打,从失败中总结,继续用新的思维和科技再次尝试,探索未知世界,就这样,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便捷,愈发愈美好。</p><p class="ql-block"> 我凝望着窗外,在大巴车上思索着:传统文化,是祖先留下的宝贵财产,彰显着先人们的智慧与文明,犹如一块璞玉。而现代科技应用广泛,也已成为各行业的经济支柱,它正如一把宝剑,两者应该是相互配合和相得益彰的,我们怎样将传统文化更好地结合现代科技,让它们融合在一起,发挥更大的作用,创造更美好的未来才是王道。</p><p class="ql-block"> 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坚守的;科技创新,是我们每个人未来需要的。两者都要并驾齐驱,那么,如何使二者唯一呢?古语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何以传承,唯有创新。我们要改变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创新出科技化的途径,用更高端的方法,更熟悉的方式,使传统文化播撒到更多的现代科技中。</p><p class="ql-block"> 车仍在颠簸,研学旅行让我们身行力践,眼观耳听,动手动脑,承载的七彩斑斓的梦想正稳步地走向美好的未来,在这个新时代中,我们青少年是雄起的新星,只有将梦想付诸实际的行动,才能发扬出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实现科技创新的日新月异!</p> <p>~~~~~~~~~~~~~~~~~~~~~~~~~~~~~~</p> 推开窗,阳光正好 <p> 2021年8月22日</p> <p>  自介质于介质,光射时径变,而于交界处偏折,此乃光之折射焉。 </p><p> ——题记</p><p> 自立秋之后,夏天的末班车便渐渐地开远了,但却又隐隐约约地憋见得夏的影子。立秋后下得每一场雨,就像是上高速时的减速带,一下下放慢了秋的脚步,让夏的痕迹保存得更长。</p><p> 但这场雨,是一场名副其实的秋雨,是一种珍贵如油的秋雨,是一场打开心扉的秋雨。这场雨过后,夏便完完全全地成为了四季表轮回的等候者。秋带着风,萧瑟涌起,吹走了夏的炙日炎炎,增添了丝丝清凉,让防护面罩上不再出现液化现象。</p><p> 夜晚,听不到蝉鸣,惟闻到虫啾;白日,看不见烈日,徒观见凉光。</p><p> 被秋天的凉风吹着,一阵又是一阵,仿佛吹走了体内夏日的燥热烦躁,灌输进了秋的醍醐灌顶。暑假作业,被它这样吹着,页张“哗啦啦”地顺着风势挺起身子。我顺风望去,窗户大小般的天空,湛蓝清澈,云就像被稀释的奶盖,一片片地散落,多久没有完完整整地看过一次天空,突然有一种“井底之蛙”的感觉,想超越“柳暗花明”的冲动,推开窗,外面阳光正好。正对着窗户的树上,鸽子窝里只剩了些残壳破片,母鸽努力了几个月,幼鸽已学会了飞行,羽翼丰满,跟着母亲飞往向更好的生活。</p><p> 橙红色的风,抚过面颊,地上的阳光,是那么的美好。树上叶子的尖稍已渐渐发黄,却因吸饱了那些走过的阳光,仍荡漾不止。初秋的开始,也代表着暑假的结束,回顾暑假,回首初一,突然感觉这时间过得好快啊,想当时在学校,时间总是漫长,过了一天,仿佛煎熬了一个世纪;而放了假,眨眼间一个星期就没了;再眨眼,一个月没有了,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入秋以来,这种感觉便愈发强烈了。以前的一分钟,是那么的漫长;而现在的十几分钟,“簌簌簌”地便在表盘上溜走了。自暑假以来,我每天努力背书、预习、做题……那么,结果会是怎样?就留给时间来证明吧!</p><p>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竹子在直指苍穹之前,需要五年在昏暗的地下蛰伏,而内心的信仰是照射前途的光亮,每年的努力,是最后插入云霄的力量。努力的过程很苦,很累,每天重复一件事,在黑暗中蛰伏,之后才能一鸣惊人,那份煎熬是不言而喻的,地基牢了,才能有高楼大厦。当认为自己即将被黑暗所吞噬的时候,去推开窗,阳光正好!</p><p> 那光来自运动员,他们通过重复上千次动作,投入上千个小时才得到奥运会冠军的;那光来自医护人员,疫情的爆发,是他们每日每夜地医疗抢救,才得到控制的;那光也来自消防官兵,河南的大水,是他们披星戴月,用身体与双手,才得到压制的……太多太多的榜样,他们是一枚又一枚太阳,随时随地无不折射出光芒,穿越曲径,指引出方向——建基与蛰伏,努力与勤奋。</p><p> 相信,黎明的那道光,会越过黑暗,当你支撑不过的时候,推开窗,阳光正好!</p> <p>~~~~~~~~~~~~~~~~~~~~~~~~~~~~~~</p> 宝剑锋从磨砺出 <p> 2021年8月28日</p> <p>  此物圆形圆孔,颜色不一,表面由细微颗粒组成,粗糙磨手也,此物可大可小,重则百十斤许,轻则十几两矣,材质各异,为最朴素之物也。</p><p> 谈起砂轮,第一个浮现在我脑海里的就是“磨刀石”,小时候,经常看见爷爷把生锈的菜刀,放在一块砖头大小的“石头”上,上下来回摩擦,每一次的摩擦,都会发出“吱嘎吱嘎”的声响,仿佛铁棍在干燥的水泥地上快速拖拽,刺耳却有节奏。仅仅巴掌大小的灰石头,就能让刀重新闪闪发亮?后来才知道,那“石头”就是砂轮,这便是我对它的唯一印象。</p><p> 周六的上午,我则对砂轮的前世有了更深的了解,跟着爸爸来到了生产它的车间。</p><p> 刚进去,“吵!太吵了!”偌大的车间,充盈着杂闹的机器声,像发动机的引擎轰轰作响。“这个是搅拌机……”顺着爸爸的话,一个巨大的机器在我面前滚动,发出低沉的咆哮。沿着地上的一根黄线向前走,爸爸继续向我介绍,从压模到烘干再到高温烧制,从坯件到成品,工序虽不复杂,但工人叔叔们忙得满头大汗,其中的辛苦不言而喻。相比较我而言,可以坐在安静的教室里,坐着吸收知识,不需要流汗辛劳,我第一次觉得学习还是很好的。</p><p> 成品的砂轮随后开启了它的“蜕变”。通过实时数据监控,砂轮会在加工机器上,继续打磨,切减,直到客户订制的尺寸大小,最终,它们被送往贴上商标,打包上箱,发送到客户手中。</p><p> 工人们用推车运来砂轮,他们坐围成一个圈,根据要求贴上不同规格的商标。他们各自忙碌,各司其职,先把砂轮分正反分堆好,接着用刷子蘸点乳胶,在圆形的商标反面上下、左右各点上四下,再连接起来,对准砂轮,孔对孔,一拍,一面的商标就完成了。商标的数量可是固定的,如果贴反、贴错,或者贴歪,便是前功尽弃了。</p><p> 花了半天时间,我好不容易才把商标对上号,照猫画虎般在刷子上粘了乳胶,拉起了一根根如莲藕似的丝线。“这个胶水很粘的,所以一定要看好了再贴,要不然贴上了就拿不下来了。”爸爸在一旁指导。我小心翼翼地在商标四周涂上乳胶,左食指扣住中间的圆孔,大拇指按着边缘,右手握住左手的手腕,把商标的一边轻轻地放在砂轮的一侧,右手迅速抽回,倚着砂轮,左手慢慢地移动,将商标与砂轮边对边,这才缓缓拿出食指,大拇指在砂轮四周划了一圈,确认贴正了,最后用手掌拍了拍。接下来的一面更是困难,我的双手已经出汗,额头上冒出了汗珠,固定商标时,手都立了起来,只能用手指运作,时间一久,十指的指尖已经酸痛不已。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刚贴完了一片,我长长舒了一口气,抬头一望,只见对面的阿姨胶一涂完,随手“啪”一下,便贴了上去,我一惊,那么快的吗?一秒钟贴一个?阿姨笑笑:“孩子,我们这都是干了多长时间了,每天弄个几百片砂轮,熟能生巧啊!照你那个速度,几天也贴不完啊!”</p><p> 看着阿姨神态自若的样子,我擦了擦汗,简单的事情,机械的动作,她们却要重复上百遍,甚至上千百遍,所以才练就了这一身的“本领”。同理,在学习中也是这样,每天预习、学习和复习努力做、重复做、坚持做,做到驾熟就轻,游刃有余。</p><p> “宝剑锋从磨砺出”,一粒粒砂子经过聚集、挤压、烘烤和打磨,最终成为了砂轮。成功者的蹴成,都是有着勤奋的历练,时间的打磨。所以,你只管努力,尽管前行,剩下的请交给时间!</p><p> 我喘着气走出了车间,喧闹一下子又“与世隔绝”了,屋外,阳光正好,鸟虫鸣叫,凉风习习,我转过头,那闷热的车间里仍有许多忙碌的身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