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英雄|党员父亲

了凡

<p class="ql-block">  临窗静坐,清茶素笔,花香满衣。在如今安暖幸福的生活里,我时常想念离世的父亲,感恩父亲的养育和教导。如果不是父亲,我不知道自己会在哪里,会活成什么样子。我也不知道家乡“前王楼”是否能成为鲁西南农业战线上的一面红旗。</p><p class="ql-block"> 父亲申玉仁是菏泽市小留镇前王楼人。1956年15岁的父亲担任生产队会计;1960年19岁的父亲加入中国共产党;1965年24岁的父亲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1974年33岁的父亲出任菏泽县委副书记兼小留公社党委书记。1975年1月至1987年3月,当选为第四届、五届、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在那个物质匮乏、百废待兴的年代,年轻的父亲积极投身到新中国的建设之中;在那个充满革命理想的红色年代,党员父亲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p> 共产党员要豁出命干 <p class="ql-block">  六十年代,小留公社前王楼大队吃粮靠反缴,花钱靠救济。父亲看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父老乡亲,身为书记,他难过地流下眼泪。非常自责:“干部领不好,社员生活困难,给国家增加负担,这怎么对得起党,对得起人民?”于是他立志改变前王楼的面貌,要让群众吃饱饭有衣穿。他经常说:“越是困难,共产党员越要豁出命来干!”</p><p class="ql-block"> 前王楼大队5个村的耕地,大部分是盐碱地,有的地颗粒不收。他提出“薄地变肥田”的想法。1967年冬天,父亲背起粪筐,带领着党支部的同志,拉着地排车,天不明就走出几十里,北到鄄城,南到菏泽城,在方圆百里拾粪,刮风下雨从不间断。他棉袄的两个肩上磨成了窟窿,后身也磨得露出了棉絮。父亲和社员群众把拾来的一筐筐一车车粪撒在盐碱地上,翻土耕种。1969年,全大队粮食平均亩产达到442斤,比1965年增长了1倍多。</p><p class="ql-block"> 身为书记,父亲以身作则,实干苦干。一年冬天,浇小麦封冻水时,村南小河水浅抽不上来,需要打土坝截流堵水。父亲把裤腿一卷,第一个跳进结着薄冰的水里,不顾腿脚冻得发紫,干开了。社员们看到,也争着跳下水去,很快打起土坝,截住流水,及时给900多亩小麦浇上了封冻水。在父亲带领下,群众坚持科学种田,硬是把盐碱地变成了肥沃的土地。1973年,全大队粮食平均亩产由“文化大革命”前的200来斤,增加到900多斤。平均每户给国家交公粮1500斤,皮棉500斤。</p><p class="ql-block"> 从此,前王楼父老乡亲摘掉了贫困的穷帽子,日子越来越好,还住进红砖红瓦的排房里。各地农民、工人等纷纷前来学习,有的生产队还在田地里打出“远学大寨,近学前王楼”的牌子。1979年12月,菏泽县小留公社前王楼大队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成绩优异,国务院颁发嘉奖令,成为了鲁西南农业战线上的一面红旗!同年,我的父亲申玉仁书记当选为全国劳动模范。</p> 共产党员勿贪图名利 <p class="ql-block">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父亲毅然辞去县委副书记一职,回到农村老家。我们兄妹都不能理解,放着县委书记不当,城里舒适的二层小楼不住,真是糊涂。但是,父亲一次次给我们解释:“孩子啊,共产党员不能贪图名利,要扑下身子做点实事。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更需要人,乡村建设迫在眉睫,毛主席都说了,广阔天地,大有作为”。</p><p class="ql-block"> 从此,父亲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经济发展方面,继续带领前王楼广大群众转变观念,解放思想,因地制宜,办起了砖瓦厂、面粉厂和奶牛场等,规模种植花生、甜菜等经济作物。认真调研考察,先后到过江苏、安徽等20多个省市,发现种植银杏经济效益可观。1991年投资50万元,向村民无偿提供树苗,栽培银杏树500亩,共150多万棵。带领群众把一树树的银杏叶加工成银杏茶;把一颗颗白白的银杏果装瓶打包,销往省内外,银杏成为前王楼新的经济增长点。父亲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担当作为、率先垂范,为建设新农村作出了积极贡献。现在,前王楼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银杏村。</p><p class="ql-block"> 2000年,父亲积劳成疾,突发心脏病离世。</p> <p class="ql-block">  时光荏苒,父亲的故事却历久弥新。父亲,就是我心中的英雄。每当我困惑遇到挫折时,我会在电脑上录入父亲的名字,一百度,当年的电影、父亲的音容笑貌映入眼帘,一束光就照进心里!我告诫自己,向父亲学习!也许倾尽一生的努力,都不能达到父亲的高度,但作为一名党员教师,踏着前辈的足迹,不贪图名利,全力以赴做好本职工作,为人师表、德艺双馨,也是我恪守的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p><p class="ql-block"> 凭海临风,心清气正。我在日照,太阳最先升起的地方,深切怀念我心中的英雄,我慈爱的父亲!感恩父亲!致敬申玉仁书记,我的党员父亲!</p> <p class="ql-block">1996年,我和父亲的最后一次合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