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之美

<p class="ql-block">今天我和我妈妈一起去了杜甫草堂。杜甫草堂是唐代大诗人杜甫为躲避"安史之乱"在成都的故居。杜甫为了躲避安史之乱,带着一家人,从陇右(甘肃南部)来到成都,在好友严武的帮助下,在成都浣花溪畔修了茅屋居住。杜甫在这里居住了四年。</p> <p class="ql-block">就是在这个破旧的草堂中,杜甫创作了240余首诗歌。一些比较有名的诗歌,如《蜀相》、《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夜喜雨》、《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江畔独步寻花·其六》(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名篇。</p> <p class="ql-block">杜甫(712年2月12日[1]~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p> <p class="ql-block">杜甫草堂占地面积近300亩,仍完整保留着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和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修葺扩建时的建筑格局,照壁、正门、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两旁配以对称的回廊与其它附属建筑。草堂内珍藏有各类资料3万余册,1955年成立杜甫纪念馆,1985年更名为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现在去成都杜甫草堂的游客很多都会被草堂西北处的一览亭所吸引,但一览亭现在全无标识解说牌,一般导游和解说员对其来历也毫不知情,只说取杜诗《望岳》中“一览众山小”之意而得名。</p><p class="ql-block">一览亭(实应为楼)是王思忠为笃信佛教的老母修建的一座四层佛塔式楼阁,顶楼原贡奉有观音佛龛。旧时成都高楼甚少,这座四层砖石高楼在城西就显得格外突出,也曾经是成都标志性建筑,而近十几二十年来反而淡出人们的视线,连个简介都没有标注了。</p> <p class="ql-block">中国园林往往注重展示某种内涵。它是中国园林传统风格和特色的核心,也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灵魂,情由景生,境由心造,情境交融。杜甫草堂的园林艺术,以其特殊的建筑布局,植物配置和匾联题咏所形成的诗情境界见长,具有独特的魅力。它既有杜甫本人的人格魅力,也有园林造景所形成的魅力,两者合而为一、相辅相成,极具特色。</p> <p class="ql-block">少陵碑亭是杜甫草堂的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它是一座以茅草作顶的亭子,内树有一石碑,镌刻“少陵草堂”四个大字,笔力浑厚,笔姿秀润,是清代果亲王允礼所书。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果亲王送达赖进藏,经过成都,特拜谒草堂,留下此手迹。“少陵”是杜甫别号。“杜陵”为汉宣帝陵墓,在长安西南的二十公里处,附近有宣帝许皇后陵,因规模较小,称“少陵”。杜甫困顿长安期间,曾在这一带居住,故在其诗中常自称“少陵布衣”、“少陵野老”等。所以,后人称他为杜少陵,称他所居住的杜甫草堂为少陵草堂。此景点是杜甫草堂最具代表性的景点之一,人们常常将其作为茅屋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杜甫草堂的诗词</p><p class="ql-block">1、草堂少花今欲栽,不问绿李与黄梅。 ——唐代·杜甫《诣徐卿觅果栽》</p><p class="ql-block">2、为嗔王录事,不寄草堂赀。——唐代·杜甫《王录事许修草堂资不到聊小诘》</p><p class="ql-block">3、暗水流花径,春星带草堂。——唐代·杜甫《夜宴左氏庄》</p><p class="ql-block">4、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唐代·杜甫《崔氏东山草堂》</p><p class="ql-block">5、出郭眄细岑,披榛得微路。溪行一流水,曲折方屡渡。——唐代·杜甫《西枝村寻置草堂地》</p><p class="ql-block">6、草堂堑西无树林,非子谁复见幽心。——唐代·杜甫《凭何十一少府邕觅桤木栽》</p><p class="ql-block">7、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唐代·杜甫《狂夫》</p><p class="ql-block">8、时出碧鸡坊,西郊向草堂。——唐代·杜甫《西郊》</p><p class="ql-block">9、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唐代·杜甫《草堂即事》</p><p class="ql-block">10、昔我去草堂,蛮夷塞成都。今我归草堂,成都适无虞。——唐代·杜甫《草堂》</p> <p class="ql-block">这个就是杜甫住的屋子</p> <p class="ql-block">中国园林往往注重展示某种内涵。它是中国园林传统风格和特色的核心,也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灵魂,情由景生,境由心造,情境交融。杜甫草堂的园林艺术,以其特殊的建筑布局,植物配置和匾联题咏所形成的诗情境界见长,具有独特的魅力。它既有杜甫本人的人格魅力,也有园林造景所形成的魅力,两者合而为一、相辅相成,极具特色。</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人称水为园林的灵魂,中国古典园林自古有着“无水不成园”之说。园林的选址以依山得水为贵,大多选址在水系流经之处或者靠近水系的地方, 杜甫《卜居 》诗曰:“浣花溪水水西头 ,主人为卜林塘幽 ”。由此可知,杜甫浣花溪草堂的选址是在朋友的推荐下将草堂修建在浣花溪边,顺应了我国古典园林依山即西岭雪山,傍水即浣花溪的自然风水格局,草堂园内所见之水,均全部引自浣花溪,形成西,中,东三个方向跌宕起伏,绿水绕园流动水系,刚柔相济,动静结合。园内水景呈散点布局,各水景之间辅以细流,迂回曲折,形同自然,水光波影,相映成趣。步人草堂正门,左右两潭碧水涟漪,森森翠竹,苍莽高楠,繁荫掩映,小桥流水,呈现出惬意的诗意空间。茅屋故居景区四周竹篱柴扉,清溪环抱,真实地呈现出“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见群鸥日日来。”等杜甫所描绘的诗意景象。位于草堂园内北面的唐代遗址水系,水中以石筑堤,水系由远至近,由上而下,形成了多层动态水景。草堂园中西北角的梅园挖湖叠山,挖出的泥土叠积于工部祠西侧,形成两座土山,并按清代草堂石刻图,在土山上复建了“春风啜茗台”和“襄香亭”。茅屋故居西侧在原有土山基础上堆砌而成的景点“西岭”,依据杜甫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之意,以小中见大的象征手法,将只可遥望的西岭,微缩于自然有限的园林空间中,如一幅真实的中国水墨写意画,景深而意远,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园中茅屋景区内置石数处,竹林深处,楠木林中,青石板路旁,小径尽头,水槛边等,有聚有散,有挺有卧,有仰有伏,以少胜多,上面镌刻着杜甫流芳千古的诗作以及后代学者对诗圣杜甫的评价,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梅园观景台旁,置石与植物,水体组景,三者互为补充,植物使石与环境融为一体,石在植物的点缀下随意自然,水在石的衬托下更显轻盈,明澈,水石相依之境,令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杜甫草堂,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青华路38号。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240余首。唐末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宋元明清历代都有修葺扩建。</p><p class="ql-block">杜甫草堂占地面积近300亩,仍完整保留着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和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修葺扩建时的建筑格局,照壁、正门、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两旁配以对称的回廊与其它附属建筑。草堂内珍藏有各类资料3万余册,1955年成立杜甫纪念馆,1985年更名为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p><p class="ql-block">1961年3月4日,杜甫草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和家人们一起行走在这个充满诗意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杜甫的肖像</p> <p class="ql-block">哇塞,有好多人来参观杜甫草堂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