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长征路(63) 草地尽头 • 班佑河的诉说

刘卫

<h5>出行日期:10月30日(第35天)<br>自驾路线:若尔盖—班佑—姜冬<br>行车里程:约50公里(局部往返)<br></h5> ———————— 由于昨天在草原上呆得比较久,晚上又睡在海拔3406米的若尔盖县城,晨起后,副驾有轻微高原反应,人比较蔫。中午前后就好了,又是一条能开快车的女汉子。<div><br></div><h1> <b>班佑</b><b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17px;"> • </b><b style="color: inherit;">草地尽头第一村</b></h1> 班佑村,位于若尔盖县城(达扎寺镇)东南20公里处,原隶属班佑乡,今属新调整的巴西镇。海拔3456米。 这是红军出草地时,见到的第一个有人烟的村寨。<div> 1935年8月下旬,红军(右路军)第一次过草地时,左右两翼起点不同、行军路线也不尽相同,但各部队先后汇聚这里,然后前往巴西一带集结。由于班佑在长征史上的特殊地位,因而享有“草地第一村”的美誉。</div> <h5>▲ 草地边缘的班佑村</h5> 有一流行说法: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过草地,终点都在班佑。但据时在红二方面军的张子意(政治部主任)、陈伯钧(红6军军长)、赵镕(红32军供给部长)日记载,红二方面军后来过草地时,军直机关及各部队,是从年朵坝经上包座(今包座乡)直入巴西、求吉一带的,没有从班佑绕行。又据《红军长征过草地行军路线详考》(周军著),红军第三次过草地时,红二、红四方面军都在年朵坝出草地,然后沿着包座河谷北上,未经班佑。<br> 因此,准确地说:红军第一次过草地时(北上),起点在毛尔盖,终点在班佑;第二次过草地时(部分南下),起点在年朵坝,终点在毛尔盖;第三次过草地时(西进和北上),无论起点在那里,终点都在年朵坝。<font color="#333333">参见下图。</font><br> <h5>▲ 红军过草地足迹 / 自驾路线图(可点击放大)</h5> <h5>▲ 班佑的“红军第一村”碑</h5> 红军第一次过草地时,最先到达班佑的,是由叶剑英率领的右路军先遣3个团,他们的任务是为主力探路。叶剑英率部到达班佑后,通过侦察向中央建议:放弃经夏河的拉卜楞寺进入甘南的原定计划,改从班佑、巴西、俄界向甘南前进。毛泽东等采纳了这一建议。<div> 这一改变很重要,它使红军能够提早结束草地跋涉,迅速脱离高海拔地区。</div> 随后,右路军主力分左右两翼穿越草地,前往班佑。红4团担任左翼前卫,时任团政委杨成武后来回忆了初见班佑时的情景: <font color="#39b54a"> 对于班佑,每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想象,有的甚至充满了五光十色的幻想。因此,不论是谁一听说“前面就是班佑”,就受到鼓舞,劲也就来了。</font> <font color="#39b54a"> 当我们又翻过一个高地,视野里出现一两座小山时,远远看到前面升起了烟火,同志们高兴地叫了起来。别说年轻的战士,就是那个连日来坐在担架上的老通司(翻译兼向导)也高兴得手舞足蹈,从担架上跳了下来。<br> “班佑,班佑到了!” </font><br> 班佑村口有一块牌子,详尽介绍了红军到达时的情况,其中写道:“当时的班佑寨只有几十间牛粪糊制的低矮棚棚。毛泽东住进了一间比较宽敞的牛粪房子,当晚就睡在一堆干牛粪上。” <h5>▲ 班佑村一角。村民们仍有在草地上晒牛粪的习惯。</h5> 今日班佑村,牛粪房子早已不见踪影,代之而起的是一幢幢砖瓦房。当年这个连盗贼都不愿光顾的小寨子,已发展到250多户1700多人。沥青公路从村旁经过,村内的水泥道路通达每户门前,有路灯;村内还有篮球场、卫生室、学校。在这里拍摄照片后发到朋友圈,手机信号与其他地方一样快捷。<br> 其实一路走来,途经的所有村庄几乎都一样,班佑村只是个缩影。<br> <h5>▲ 班佑村,现已开发为自驾游营地,图为村口对面的指示牌。</h5> 班佑村最美丽的地方,是村后的一片红柳林,现称“红军林”,红军第一次过草地时,徐向前任总指挥的前敌总指挥部曾驻扎这里。<div> 这片林子很大,红柳因常年忍受高寒压迫,树形倔强扭曲。地上茅草有半人高,全部倒伏,踩上去形同厚厚的地毯,但鞋子和裤脚很快就被霜露打湿了。</div> <h5>▲ 班佑村的红柳树林——红军林</h5> <h5>▲ 在红军林留影</h5> 我们在红军林徜徉的时间最长,并穿越了整个林子。林外就是草地,远处是一溜小山岗。可以想象,当年红军从那儿下来,欢呼着奔向班佑——在茫茫草地跋涉后,见到的第一个有人烟的地方。<div><br></div><h1><b> 班佑河畔</b><b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17px;"> • </b><b style="color: inherit;">凝固的红军故事</b></h1> 流经班佑有一条河,正式名称叫热曲,老红军在日记或回忆录里一般称其“班佑河”。这条河从南边的年朵坝(红军左右两翼先后途经地)弯弯曲曲流到班佑,再向北汇入黑河(又称墨曲)。红军穿越草地的最后一程,就是沿着这条河北上的。河边,现有213国道穿过。 <h5>▲ 流经班佑村的热曲(班佑河)</h5> 在班佑河边,有三座著名的红军雕塑,自南向北分别是:七根火柴、金色鱼钩、胜利曙光。它们守望在草地边缘,诉说着红军悲壮的、催人泪下的故事。具体位置参见下图。 <h5>▲ 红军走出草地时的足迹 / 自驾路线图(可点击放大)</h5> <b>七根火柴</b> 位于班佑村以南12公里的姜冬村口。姜冬,当时叫姜东卡,意为柳树林。 <h5>▲ 车停姜冬村口</h5> 《七根火柴》是作家王愿坚写的一部短篇小说,1958年6月发表在《人民文学》上。小说描述了红军过水草地时,一位红军战士在生命垂危之际,将党证和夹在里面的7根干火柴小心翼翼地放到战友手里……战友继续赶路,部队露营时,他为大家点燃了篝火,并将余下的6根火柴和党证交给了指导员。作品洗练朴素,十分感人,先后被收入不同版本的中小学语文课本。 <h5>▲ 雕塑:七根火柴</h5> 小说里的主人公,原型是杨成武在《向草地进军》(后收入回忆录《忆长征》)中写到的一个叫郑金煜的小宣传队员,江西石城人,16岁就入了党。过草地时17岁,他“柴禾拣重的背,工作拣难的做”,“一路上贴身藏了几根柴禾始终没有淋湿”,在最困难的时候使战士们能烤上火。走出草地前,郑金煜因高寒缺氧,耗尽体力而牺牲。 <h3> <b>金色鱼钩</b> 位于班佑至姜冬之间的河滩上,是一组情景雕塑。</h3> 据碑文介绍:1935年秋,红四方面军某部进入草地,指导员让炊事班长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因为没有粮食,老班长就用缝衣针做成鱼钩,为小战士钓鱼熬鱼汤,而自己悄悄吃点剩下的鱼骨。快接近草地边的班佑了,老班长又去钓鱼,但是,这一去就没有回来。当三个小战士找到他时,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 <h5>▲ 情景雕塑:金色鱼钩</h5> 后来,陆定一根据上面的真实故事,写成《金色的鱼钩》一文,被收入多个版本的小学课文。那枚缝衣针做成的鱼钩,现珍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b>胜利曙光</b> 位于班佑村以北3.6公里处的九若路口。这是一座大型雕塑,也是“中国工农红军班佑烈士纪念碑”,为纪念班佑河畔一次牺牲人数最多的红军烈士而建。 <h5>▲ 胜利曙光/中国工农红军班佑烈士纪念碑,由一面卷起的军旗和红军群雕组成。</h5> 据开国上将、时任红11团政委的王平回忆:红3军过了班佑到达巴西后,彭德怀命令他率一个营返回班佑,接应滞留在后的部队。当他们赶到班佑河边时,发现对岸七八百人背靠背坐着,一动不动。过河后才发觉,这些红军大多牺牲了。最后逐个检查时,发现一位小战士气息尚存,但没等背过河也断了气。王平在回忆录中写道: <font color="#39b54a"> 我默默地看着这悲壮的场面,泪水夺眶而出。多好的同志啊,他们一步一摇地爬出了草地,却没能坚持走过班佑河。他们带走的是伤病和饥饿,留下的却是曙光和胜利。</font> 这就是“胜利曙光”的来历。碑座上镌刻的这四个字,由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题写。 <h5>▲ 雕塑:胜利曙光(局部)</h5> <h5>▲ 雕塑:胜利曙光(局部)</h5><div><br></div><div>—————————</div><div><br></div><div><font color="#39b54a">《自驾长征路》已发部分篇目:</font><br></div> <h5><a href="https://www.meipian.cn/3rhpjxbj?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62)松潘草地 • 变身美丽大草原</a></h5><h5><a href="https://www.meipian.cn/3rdy33e9?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61)毛尔盖 • 过草地前集结地</a><br></h5><h5><a href="https://www.meipian.cn/3r2om5k7?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56)翻越第一座雪山 • 夹金山</a></h5><h5><a href="https://www.meipian.cn/3qnwjp2v?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51)大渡桥横铁索寒 • 安顺场到泸定桥</a><br></h5><h5><a href="https://www.meipian.cn/3qfanxlo?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47)金沙水拍云崖暖 • 从界牌到皎平渡</a><br></h5><h5><a href="https://www.meipian.cn/3px7ir63?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39)乌江天险重飞渡 • 钱壮飞蒙难处</a><br></h5><h5><a href="https://www.meipian.cn/3prji4yj?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36)乌蒙磅礴走泥丸 • 寻访扎西会址</a><br></h5><h5><a href="https://www.meipian.cn/3ppil15l?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35)四渡赤水缘起地 • 土城</a></h5><h5><a href="https://www.meipian.cn/3odzl3o5?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17)湘江战役 • 三大阻击战旧址</a><br></h5><h5><a href="https://www.meipian.cn/3nyolpvp?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12)梅关古道 • 陈毅临难赋诗处</a><br></h5><h5><a href="https://www.meipian.cn/3nn4o94q?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 8 )长征第一山 • 瑞金 /云石山</a><br></h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