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8月29日,新学期还没有正式开始,何敬秦校长召集了徐斌、张斌恺、朱巧萍、郑红燕这四位老师,对新学期正念教育的开展进行了第一次探讨。</h3> <h3>一、何校长的提醒:确认“小学正念教育”这个概念。</h3> <h3> 何校长指出,社会主流认为,正念是关注当下,有意识地觉察自己的内心,不迎不追不拒不判断,积极地培育平静和愉悦的心境。但是任何一个理论和原理,根据其实践的受体不同,应该在大方向的指导下有不同的落地生根的方式。具体到我们小学教育,正念教育应该理解为:让孩子们学会觉察并接纳当下的行为、情绪、心理活动,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身心更加稳定、积极、向上。由此,我们应该明晰,小学里的正念教育,是让孩子们学会觉察、接纳自己并指向积极的方向。</h3> <h3>二、巧萍老师的分享:暑假里班级正念教育活动和她自己参加的正念活动</h3> <h3> 在假期里,巧萍组织了本班孩子们的“每日感恩一句话”正念小活动。她说,孩子们书写得特别棒,家长们也认可,经由她自己也和孩子一起书写的经历来体验,这就是类似感恩练习一样的。每天在睡前抽出时间来书写这项作业,孩子问:今天感谢谁呢?爸爸妈妈说:你回忆一下一天发生的事情?孩子就开始思考回忆,写下他头脑中最先呈现的事件或者人物,写下来。一家人如果互相感恩,便会心生满意,满意不断积累,便会理解:其实自给自足是可以做到的。这反而更能让人安心下来,专注下来。当我们能够对他人发出感恩之心的时候,就是我们的慈爱之心在起作用。每个人都有这个心。何不去认识它使用它呢?这让班里的暑期正念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h3><h3> 巧萍在暑期里去参加了一个正念培训。她说:在静心过程中,看到自己的想法念头冒出来,它们如此真实。比如她在练习中因为坐不住了,突然冒出一个念头:现在过去多少时间了?快结束了吗?她的右手下意识地颤动了一下,虽然没有伸出去拿手机,手机也根本不在我身边,但她明白这个手是想去拿手机,这个行为已经和发生过一样,意识动机已经启动过一个行为。这就是一个发生过程的觉察和看见。也让她感悟到,如果及时觉察到这样的念头,我们是可以在生活、工作中减少一些“手机瘾”的。这个想看手机的是念头,而不是真实我的需要。正念的练习,让她更加认识到自己,让内心更有空间感,虽然还做不到“当知当觉”,但接纳且不加评判地“后知后觉”已经体验过很多次了,这让她能够积极去作出调整。所以,正念,真正受益的是自己,但自己的改变,自己所到的世界也是同样在改变的,更重要的是告诉了她一个很深刻的视角:如果,我要改变我觉得不满意的现状,改变自己才能增加可能性。</h3> <h3>三、红燕老师的分享:</h3> <h3> 接何校长提出的“小学正念教育”这个概念,红燕老师提出了一个正念教育的实践途径:“事件还原”。即还原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在还原事件的过程中,在需要的地方暂停,觉察当时事件中自己的行为、情绪、心理,在接纳自己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反思,寻求更加积极向上的自我。通过“事件还原”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学会自我觉察、自我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提升,以这样的方式增强学生自身内驱力,来积极地培育学生更加稳定的身心。</h3> <h3>四、斌恺老师的分享:以科研思维来开展正念与课题的融合</h3> <h3> 作为课题组负责人,斌凯老师说:继续积累种子教师正念教育系列活动开展的经验;找寻《弟子规》《增广贤文》国学启蒙经典中与正念理念相关联的内容;拓宽正念教育的实验域场,罗列正念清单,将一日正念泛化至学习与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校门口的正念行走可以完善成“正念走廊”,行走在沙子中,看着走廊中的正念、传统等文化。<br></h3> <h3>五、徐斌老师的分享:“正念小剧场”</h3> <h3> 结合红燕老师提出的“事件还原”正念教育实践途径和何校长给出的小学正念教育的定义,徐老师提出组建“正念小剧场”这个概念。即由几位正念教育种子教师为导师,请事件主角来演绎事件发生的整个过程,并以正念教育的理念来做旁白,让当事人清楚的看到当时自己内心的不同情绪。让当事人在接纳自己的基础上学会选择更加积极向上的自己。</h3> <h3> 经由这次碰撞,大家对接下去正念教育的开展有了一个共同的方向:构建“正念小剧场”,用“事件还原”方式,培育学生觉察、认识、接纳、提升的心理能力,促成学生更加稳定健康的身心。</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