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自由行系列之一:三进德里

杨秉勇

7年前印度自由行时的中印两国关系还是非常友好的。德里是我们去印度的第一站,从半年前就开始做功课,提前买机票、火车票,订宾馆,虽然有充足的准备时间,却在购买机票时神使鬼差地犯了一个低级错误,在国航网站上订票时,把3张北京德里的往返机票订成了北京上海的往返机票,原因是为了填写常旅客号又打开了一个新窗口去查询,随便选了个北京上海的机票查询完毕再去原窗口付款时,系统却自动转到了新窗口,付款完毕后才发现错了,赶紧打电话给客服,却被告知不能改签,又因是特价机票退票时只退了10%的款,还没出门就损失了近2000元,只能用破财免灾自我安慰一番。好在国航的航班还比较准时,没耽误我们当晚的入住。<br> 德里是印度的首都,城区又可分历史悠久的旧城区及新规划的新城区。旧城区目前仍保有许多重要古迹,新城区部分则是印度现代化的象征。第二天一早,首先去旧城区的红堡,沿途看到破旧杂乱的街景简直不能想象这里是首都。 马路上机动车、突突车、人力三轮车、行人混行,却大都相安无事。尽管每辆车上几乎都遍布磕碰的痕迹,却很少见到有事故车停在路上阻碍交通,我想原因有三,一是德里的司机车技高超,特别是突突车司机,竟能在满是人车混行的道路上快速穿插,二是德里人脾气小,有个磕磕碰碰的小事故都不计较,三是我还不知道的原因:为何见不到有几个交警,道路却堵而不死?非常钦佩德里人的自适应能力。 散发小广告的能自如穿梭在拥挤的车流中, 孤独的老人能蹲坐在肮脏的街头享受自己的美餐, 街头墙角自然少不了乞讨的,这在哪国都一样, 竟然能在大街上安家落户,这就比较少见了, 一家人在路边随便铺张布就能聚餐,但要高雅地把鞋脱了放在一边。真是穷并快乐着…… 来到红堡门口买门票,虽然只有250卢比(相当于人民币25元,比国内同类门票几乎低10倍),但是印度当地人买票却还要低很多。就像我国改革开放初期一样,印度几乎所有的门票都对外国人实行双轨票价,当然当地警察对外国人也特殊照顾,买门票时警察竟然把几个正在买票的当地人推到一边,让我们先买,第一次享受到这种特殊待遇感觉很不好意思,感慨中国强大起来的同时,也对中国飞涨起来的票价感到无奈。 红堡入口处竟然有持枪的士兵在把守,一位女警官表情严肃,一直在警惕地观察着周边。 红堡内部却祥和多了,不断有一群群的学生结对参观。 她们对外国人非常友好,也很有礼貌,印度学生良好的素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红堡属于典型的莫卧儿风格的伊斯兰建筑,位于德里东部老城区,紧邻亚穆纳河,因整个建筑主体呈红褐色而得名红堡。 精雕细刻的大门,没有故宫大门那样庄严,却也充满了灵秀。 红堡是莫卧尔帝国第五代皇帝沙-贾汗在把首都从阿格拉迁到德里后,于1639年下令建造的。共耗时9年,此后一直是莫卧儿皇帝的宫殿,直至1857年最后一代皇帝被废黜流放,国家从此衰弱,领土也被地方势力和英国瓜分。1857年的印度反英起义中,民族起义军与英军在红堡激战,华丽的宫殿遭受了不小的破坏。1947年8月15日,印度独立,国旗第一次在这里升起,红堡也成了印度民族力量的象征,成群飞翔的鸽子可能也是一种寓意吧。<br> 出红堡不远就是著名的贾玛清真寺,它是印度最大的清真寺,于1650年开始建造,历时6年时间建成。它是与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大清真寺、埃及开罗的爱资哈尔大清真寺齐名的世界三大清真寺之一。清真寺占地开阔,共有3个入口,其中东门尤为壮观华丽。 中心庭院铺以红砂石,可同时容纳两万多名信徒。庭院中央是长方形水池,供信徒朝拜前清洗手脚。不管外面的街道多么脏乱差,印度的所有寺庙里面却是异常干净,圣地就是圣地。 寺顶的3个白色大理石穹形圆顶上,以镀金圆钉和黑色的大理石条带做点缀,圆顶中央的尖塔则为铜质。清真寺两侧各建有一座以红砂石和白色大理石堆叠而成的宣礼塔,塔内有130级台阶通向塔顶。<br> 在顶部的白色八角凉亭里眺望远方,旧德里的景象尽在眼中……很像咱们旧城改造前的的棚户区。<br> 贾玛清真寺旁边有一家著名的印度餐厅,叫Karim,小店不大,却客人爆满。我们也是慕名而去,第一次在这里吃到了正宗的印度餐,目睹了飞饼的制作过程。 下午来到巴哈伊寺,第一次了解了巴哈伊教,在印度任何阶层的人都可以在这里祈祷。巴哈伊教是以人类和平统一为目标,集宗教与科学与一身的伊斯兰系的新宗教。寺庙的建筑形式也新颖,由白色大理石建成哈斯花的形状,十分奇特,因外形又像莲花,所以又有人称它为莲花庙。每年有成千上万名游客慕名而来。因晚上要赶去瓦拉纳西的火车,按原计划再去胡马雍陵有点紧张,就直接去了火车站。一到车站我们就找网上推荐的外国人售票室,没想到被一穿制服的人员告知外国人售票室已搬迁,非要带我们到康诺特广场去,几番交谈后终于被我们识破,也第一次领教了德里骗子的招数。<br> 二进德里,是因为突发意外情况导致。同伴的包在乘坐瓦拉纳西至克久拉霍的火车上被偷了,护照、相机、手机、钱包统统丢了,必须先回德里办理临时护照。但是手续很麻烦,过程更麻烦。首先要让火车上的乘警写个被盗证明,下火车后要再到当地的警察局开丢失证明,幸好火车上遇到精通英文的网友主动帮我们填写完各种表格,但是克久拉霍的警察局办事效率却太低,办事人员大概整天没多少事,今天好容易碰到件事,边走程序边和你慢慢聊天,实在没得聊了才想起还要告知他的长官赶过来签字,等到这位更高的官员签完字后已经一个多小时过去了。 到了德里同样领教了印度人的办事效率,第一天一大早就到中国驻印度的大使馆提交有关材料,先是材料不合格要重新准备,准备好再过去已到吃饭下班的点了,为了打发中间2个小时的午休时间我们就近去了印度门和旧堡。旧堡建于16世纪中期,莫卧儿帝国第二代皇帝胡马雍迁都于此,城堡内有寺庙和八角形图书馆等遗址,据说胡马雍就是在图书馆的台阶上摔下而死的,莫卧儿王朝以为是这里被诅咒,于是重新建造了更加宏伟的红堡。不过德里的年轻人并不信邪,八角形图书馆成了一对对恋人谈情说爱的地方。 下午同伴提交的材料终于获得通过。接下来要从印度大使馆的网站上进行网申,本来英文就已还给老师的我们对表格的要求更是不知所云,申了半天也没成功,让酒店的服务员帮忙申了半天也没成功,第二天又来到中国驻印度大使馆求助,这次工作人员发了善心,介绍了一位中国的留学生帮忙,我们匆忙赶到大学找到了这位学生,小伙子很热心,终于帮我们网申成功,不过还要再等一天后才能去取临时护照。下午没事我们就近去了顾特卜塔。这座红砂石尖塔高72.5米,建于1193年,是为了纪念伊斯兰教在德里的广泛传播而建。这座红砂石尖塔高72.5米,建于1193年。<br> 顾特卜塔最初是在1199年由顾特卜德丁.艾巴克负责修建的,在顾特卜德丁.艾巴克看来,顾特卜塔是伊斯兰教精神的体现,她是伊斯兰文化在东西方传播的丰碑。同时,尖塔也是通知教徒按时祈祷的地点。顾特卜塔是德里的一处标志性建筑,也是一处世界遗产,遗址虽以古塔最为著名,但其周围还有许多其他遗迹,包括几座古墓、一座伊斯兰大学和著名的大铁柱。<br> 衣着时尚的印度青年男女到这里大都不是为了怀古,而是来放松娱乐的。古老的印度已阻挡不住年轻人向现代化迈进的步伐。 从顾特卜塔出来天色尚早,于是又去了著名的胡马雍陵。它是莫卧儿王朝开国君主巴布尔之子胡马雍的陵墓, 通常人们认为胡马雍陵受波斯艺术的影响,不过其底层平面图是印度的风格。它的外表大量使用白色大理石也是印度的风格,而没有波斯建筑师所惯用的彩色砖装饰。整个陵墓给人一种威严、宏伟而又端庄明丽的感觉,一扫过于伊斯兰陵墓灰暗、阴森的风格。显然,它和整个莫卧儿时期的建筑一样,是伊斯兰教建筑的简朴和印度教建筑的繁华的巧妙融合,是印度乃至世界建筑史上的精品。据说亚格拉的泰姬陵就是仿照胡马雍墓建造的。不管这种说法是否属实,人们确实很容易看出二者风格上的师承关系。199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胡马雍陵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br> 参观胡马雍陵的人不是很多,其周边大片的绿地为当地人提供了一个休闲的场所。 身着伊斯兰服饰的少年穿着拖鞋甚至是赤脚在踢球,不讲究规范,却也踢得很认真,不乏冲撞和推搡。<br> 第三天一早我们比约定时间提前一个小时就到了印度的签证处,经过漫长的排队等待,终于叫到号了,却被一个老年妇女哭哭啼啼的要求先办理,印度的工作人员虽然效率低但还是很讲同情心的,我们也本着哭者优先的原则又等了一下,没想到这一耽误使我们在办理过程中又赶上了吃饭的时间,吃饭是不能耽误的,我们只能再等2个小时后继续办理。为了取出临时护照又在德里多呆了一天。 三进德里,是在游览完孟买后回德里乘机回国,由于是晚上的航班,白天有一天的游览时间,我们主要在新德里进行了游览。新德里位于德里南部,是一座年轻的城市,始建于1911年2月。感觉新旧德里就像是贫富悬殊的两个世界,旧德里建筑残破、牛车人力车充斥在横街窄巷里。新德里到处绿树成荫,飞驰的豪车不时掠过宽阔的街道。<br> 古老的天文台也淹没在现代高楼大厦之中, 旧城区曾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为莫卧儿帝国的首都,1921年英属印度开始从加尔各答迁都德里,印度摆脱英国殖民统治以后,新德里成为联邦首都,是印度整个国家的经济行政中心。上午首先去了总统府,这是一座气势宏伟的宫殿式建筑,建于1929年,原名维多利亚宫,印度独立后,改为总统府。 从总统府正门正对着的的是一条宽阔而笔直的“国家大道”,直通印度门。虽然大道只有几十米宽,但分布着许多政府机构,如外交部、国防部等。另外还有几十座富丽堂皇的王宫。这里绿树葱茏,碧草如茵,清静幽雅。 总统府周边也是民众集会的多发地,不过印度人的集会看起来还是比较平和的,警察设置了路障,比较放松的在一边聊天,你喊你的我聊我的,大家都能和平相处。我想印度的民主大概深受甘地的“非暴力”哲学的影响,而“非暴力”思想出现在印度可能与印度教中的力量来自于“沉默”(mouna)和“平静”(shanti,梵语音译)有关。 年轻时就看过《甘地》这部电影,我也反复在想,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指导下,通过武装斗争和暴力革命,最终夺取了政权,让中国人民站了起来,武装斗争也成为新民主主义时期党的“三大法宝”。而印度在甘地“非暴力”、“不合作”的思想指导下最终也取得国家独立,这一思想后来还影响了马丁·路德·金,曼德拉等人,同样改变了世界的历史。“暴力”和“非暴力”是否也是殊途同归?提倡了一生“非暴力”的甘地竟然被暴力枪杀,而倡导暴力革命的最终安祥地离开人间。世间轮回谁能左右?不管怎样,甘地也是我深深敬佩的一位英雄人物,到了德里不能不去甘地陵缅怀一下。尽管甘地陵并没有甘地的遗体,也没有任何装饰,在一个黑色大理石的平台上只有一盏长明灯,是在表达物质不在而精神长存吗? 在德里的最后一站来到了康诺特广场,这里是德里最大的商业中心,规模像广场,却更是一个别致的市场。以一 座环形建筑,沿广场周围,建成了连绵不断的二层大楼房,形成了内向和外向的两层圆圈。外圈对着环形的大街,内圈则对着一个圆形大花园。市场内外两侧都是商店,各色商品琳琅满目,从国外名牌到印度传统的工艺美术品,让人目不暇接。在这里,购物、休息、娱乐,可以任意选择,随意性很大。 德里入夜后,广场内外会更加热闹,色彩缤纷的霓虹灯广告交织成一幅幅绚丽的大都会夜景。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不时会出现一些莫名其妙的活动。 不知是什么教会的人员边走边唱,边散发着传单,边宣传着他们的教义,传播着他们的福音。 这里是富人的天堂,也是穷人的乐园,简短的几天德里之行虽算不上能对印度有多么深入的了解,但总体一个感觉就是:印度人民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