瑷珲腾冲之间有一条线

夏重伟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回到阔别两年的黑河,我就急切地来到新建的瑷珲腾冲公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天天儿好,天很蓝,云很白,风很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转过一弯儿,就看到了掩映在公园深处的红色方碑,瑷珲腾冲公园到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疾行几步,走到公园入口处,我便稳住了匆匆的脚步。我要从容地打量、细细地品味这虽然第一次身临却在微信圈中多次看到的公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公园主入口处,景观墙上镌刻着公园名称:“瑷珲腾冲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主题公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走进公园,走过一排排花冈岩、红砖、铁艺组合的灯柱,我仿佛正走在夹道欢迎的礼兵中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眼前是一座铜绿色的圆形卧碑,上面刻着两个魏碑体的浮雕大字:瑷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卧碑后,花冈岩地面的中轴上镶嵌着两条长长的暗褐色石线。沿线前行,几步之外有一个圆形铭牌,牌上的大字是:齐齐哈尔市;再前行,城市的铭牌依次是:兴安盟、巴林左旗、巴林右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仰头,眼前是一座高大的青铜人像,一位面容清隽的青年学者正阔步前行,大衣下摆都被疾行带动的风鼓荡起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低头,碑座上三个隶书金字:胡焕庸。</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走过立像,走过张家口市铭牌,两个倒“L”状的白色建筑分立中轴线两侧。内侧有两面大屏幕导览屏,外立面则镶嵌着名为《美丽家园交响曲》的青铜浮雕,右侧是腾冲风情,左侧是瑷珲风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继续前行,一一走过忻州市、太原市、吕梁市、宜川市、铜川市、淳化县的铭牌后,迎面是一座汉白玉栏杆圈围着的巨型方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走上十级台阶,走到“中国红”色调的碑前。红色方碑上镶嵌着青铜铸就的巨幅中国地形图浮雕。图上,从东北到西南镌刻着一条长长的直线,起自瑷珲,终到腾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座显赫的方碑是公园的主题雕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绕过红色方碑,再沿中轴线前行,次第出现的城市铭牌是:咸阳市、西安市、汉中市、广元市、绵阳市、德阳市、成都市、雅安市、乐山市、宁蒗市、丽江市、剑川县、云龙县、保山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又是一座铜绿色的圆形卧碑,碑上的两个浮雕大字是”腾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卧碑的不远处,是公园次入口景墙,一块天然巨石稳坐在花冈岩底座上,底座一侧书写的一行大字依然是“瑷珲腾冲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主题公园”17个大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至此,我沿着公园的中轴线从瑷珲走到了腾冲。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瑷珲和腾冲怎么就连在一起了呢?还为此修建了公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把瑷珲和腾冲连接在一起的是一条线,叫“瑷珲腾冲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瑷珲腾冲公园里,这条线镌刻在“中国红”方碑的地形图上,这条线还镶嵌在公园地面的中轴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提出这条线的人叫胡焕庸,就是公园中雕像上的那位青年学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时间回到1934年,时任国立中央大学地理系主任的胡焕庸正系统地研究中国人口地理问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胡焕庸的研究很苦,那时不仅没有电脑,没有大数据系统,连比算盘快一点的计算工具都没有。他只能靠自己的双手,手写、手算、手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胡焕庸想尽一切办法搜集到全国各地区的人口数据,然后用一个点代表两万人,在地图上手绘了两万多个点,密密麻麻地把当时中国4.7亿人口都标到地图上,再画出人口密度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胡焕庸通过这条线证实:线东南半壁百分之三十六的土地供养了百分之九十六的人口;线西北半壁百分之六十四的土地仅供养百分之四的人口,并由此揭示了中国人口分布的规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35年,34岁的胡焕庸在《地理学报》发表了他一生中最为重要的论文《论中国人口的分布》,文中首次提出了影响深远的”瑷珲腾冲线“,这条线也人称为“胡焕庸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瑷珲腾冲线”后来还被称为“爱辉腾冲线”、“黑河腾冲线”,原因是瑷珲县1956年改名为爱辉县、1983年并入黑河市(县级)。胡焕庸1987年发表《中国人口地域分布》一文时,就使用了“黑河腾冲线”的说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胡焕庸线”揭示:线东南以平原、水网、丘陵为主要地理结构,分布着松嫩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地势平缓、水网密布的地区,该地区海拔低,受东南季风影响降水充沛,积温高,适合农作物生长和人类生存;线以西地区主要是青藏高原、横断山脉、西北荒漠、内蒙草原等地貌,该地区水资源匮乏,生存环境恶劣,人口密度极低,一直是游牧民族的天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胡焕庸线”还是城镇化水平的分割线。这条线的东南各省区,绝大多数城镇化水平都高于全国平均;而线西北的各省区,则低于全国平均水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人用古诗词形容“胡焕庸线”:东部是“杏花春雨江南”、“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而西部则是“白马秋风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35年,一个不眠的夜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经过几百个日日夜夜的思考,几百天日积月累的计算,几百天日复一日的绘制,一条跨越中国版图的长线在胡焕庸脑海中逐渐清晰起来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条线的起点在东北黑龙江畔的瑷珲,终点定格在西南边陲的腾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国东南地窄人密、西北地广人稀自古如此,但东西部从哪分界,两边人口差距有多大,此前并没有一个明晰的概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天降大任于斯人,历史把这个重任给了胡焕庸。</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于是,胡焕庸,一个30多岁、风华正茂的年轻学者发现了瑷珲腾冲这条人口地理分界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瑷珲腾冲人口地理分界线”虽然就是一条简单的直线,但发现它不知耗费了胡焕庸多少心血和汗水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胡焕庸线”的提出,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和广泛影响。这条线从被提出的那一刻起就一直发挥着它应有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新研究成果表明,1935年“胡焕庸线”所揭示的我国人口东密西疏的格局,八十多年来一直都没有太大的变化。虽然中国版图形状从海棠叶变成了雄鸡,人口从4亿多增加到13亿多,经济规模也大幅度增长。但每次人口普查,“胡焕庸线”东西两侧的比例都没有出现超过百分之一的变化。有专家预言:“胡焕庸线”的稳定性将长期存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更让人惊奇的是:“八纵八横”高铁网、春运迁徙路线,甚至QQ同时在线人数,都与“胡焕庸线”大致重合;连夜晚灯光图也显示,中国灯光最璀璨的区域,依然集中在“胡焕庸线”以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98年,胡焕庸先生走完了他98年的人生之路,与世长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胡老虽然走了,但他把“胡焕庸线”留给了他的祖国。这条线也让很多人知道瑷珲、黑河是一条人口地理分界线的端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胡焕庸先生给黑河留下了一份沉甸甸的礼物。</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07年前后,我偶然接触到“胡焕庸线”的一些资料,顿时欣喜若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时,我在黑河市委宣传部分管新闻宣传和对外宣传,我对任何能提高黑河知名度、美誉度的事件、线索、题材都无比珍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向有关领导汇报;我请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编导策划栏目,还准备组织记者采访团沿线采访;我还想过,去腾冲协调两个城市联手开展系列宣传活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多种原因,宣传“黑河腾冲线”的活动没能如期进行,之后我便因年龄原因离开工作岗位,宣传“黑河腾冲线”的想法就只能藏在心底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若干年后,事情出现了转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先是2017年,腾冲市修建了“腾冲瑷珲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主题公园”。2020年,黑河也借黑龙江省第三届旅游发展大会召开的契机建成“瑷珲腾冲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主题公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虽然没能为建设瑷珲腾冲公园出上力,但公园落成可是了却了我的一个心愿,利用“胡焕庸线”宣传黑河终于有了具体行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后几天,一闲暇下来,我就不由自主地琢磨瑷珲腾冲公园的一些事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胡焕庸和瑷珲腾冲线毕竟还不为人们所熟悉,虽然公园中大屏幕和一些说明文字有所介绍,但愿意深入了解的人并不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还有什么办法呢?建一个小型陈列馆?拍一部专题片?做一个宣传画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呵呵,我先打住吧!这些工作有关部门一定都有安排,而且,瑷珲腾冲公园已经建成。我相信,随着公园设施逐渐完善、内容不断充实,胡焕庸线的影响一定会越来越大,更多的人也会据此加深对黑河的了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期待着,瑷珲腾冲公园能成为旅游者们的打卡地。</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