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书籍点亮我们的星空

罗丽丽

<p>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应该多读书。只有多读书,我们才能立足课堂,从容地传道授业;只有多读书,我们才可以坦然地面对人生;只有多读书,我们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只有多读书,我们才能让自己的教育之树常青,无声地润泽学生,也悄悄地葱茏自己。</p> <p class="ql-block">罗丽丽,沙河子镇中心学校教师,二年二班班主任。工作认真,待人真诚,积极上进,乐于助人。</p> <p class="ql-block">  翻开《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这本书就真的需要勇气。 </p><p class="ql-block">《教学勇气》立足于教师的内心世界,探索教师的内心生活,同时也提出如何使教师的灵魂从孤独分离中走出来的问题。但也不失时机地探索外部的教与学的共同体形式。我们自己的心灵舒适自在,跟人交往自然就会更加亲密无间。方法固然重要,然而,无论我们做什么,最能获得实践效果的东西,是在操作中洞悉我们内心发生的事。越熟悉我们的内心领域,我们的教学就越稳健,我们的生活就越踏实。优秀教师需要关于自我的知识,认识自我与认识学生和学科同等重要。</p> <p class="ql-block">感触最深的一句话:</p><p class="ql-block">《教学勇气》适合这些教师:他们体验过快乐和痛苦的时日,而且其痛苦时日承受的煎熬仅仅源自其所爱;他们不愿意把自己的心肠变硬,因为他们热爱学生,热爱学习,热爱教学生涯。</p> <p class="ql-block">帕尔默在书中提到,教学中的困惑有三个主要原因:首先,我们教授的学科是像生命一样广泛和复杂的,因此我们有关学科的知识总是残缺不全,无论我们自己如何致力于阅读和研究,教学对控制内容的要求总是使我们难以把握。其次,我们教的学生远比生命广泛、复杂。要清晰、完整地认识他们,对他们快速作出明智的反应,需要融入鲜有人能及的弗洛伊德和所罗门的智慧。最后,最困难,也最容易被人忽略——我们教导自己认识自我。事实上,认识学生和学科主要依赖于关于自我的认知,当我们不了解自我时,我们就不了解我们的学生是谁;当我们还不了解自我时,我们也不能够懂得我们教的学科。</p> <p class="ql-block">可见,若想成为一名好教师,必先认识自我。帕尔默指出一名好老师是能将生活中的自己、教学科目和学生联合起来。而形成联合的不在于方法,在于教师的心灵——对自我的认知。正如他提出的简单的逻辑: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p> <p class="ql-block">还记得刚踏入教室的那一刻吗?看着这本书,让我回想起作为一名新教师的我。也许和所有新教师一样,我们带着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和对教育满满的热情踏入教师生涯。那时的我就只是简单的我。对所谓的教学技术一无所知,对一班可爱的学生也不曾了解,我唯一拥有的,了解的就是我自己。</p> <p class="ql-block">回想着曾经,突然恍惚了——那个曾经的真自我哪儿去了?所代替的是对教学技术的追求,对学生不断的压制……似乎这步伐离自己最初的教育之梦渐行渐远!那么我该怎么寻回真实的自我,重拾教育最初的梦想呢?读了《教学勇气》之后,我似乎找到了我要的答案:找回对改变工作和生活内部力量的信念。无论什么时刻,都要记住我们是谁,就是把我们的全部身心放回本位,恢复我们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重获我们生活的完整!</p> <p class="ql-block">读完此书后,帕尔默所提出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深深的印入了我的脑海。与此同时,我如梦初醒,决定要再次找寻那个迷失的自己,找回最真实的自我。以真心、真情、真意面对我的学生和教育教学工作,用全心全意的工作态度重拾我的教育之梦,实现——最初的梦想!</p>

教学

我们

教师

自我

学生

读书

勇气

帕尔默

自身

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