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28日上午8点30分,津南区中学信息技术学科新学期教材教法分析活动如期于钉钉线上平台召开。活动还未正式开始,全区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就早早进入到直播间,做好了参加培训的各项准备。本次活动由区信息技术学科教研员宁培红老师主持,活动共包括两个主题,分别是立足信息技术课堂,提升学科育人能力以及面向创客的青少年创意编程。这两个主题凸显了信息技术学科的育人本职功能,同时也紧密结合科技前沿与信息技术服务生活的宗旨,开拓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充分感受信息技术学科的魅力与价值,体验信息环境下的公民角色。 随着基于网络环境技术的逐步普及与发展,信息技术能力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等多个场景中决定着质量与效率的不同。信息技术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更要关注对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要从“树叶教育”转化到“根性教育”上,同时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公民素养有着自己独特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关注信息技术方向道德修养的培育。 为了达成知识、技能与素养的三个层面目标,教师要在设计与授课时,合理加强情境的创设,以项目式学习为课题组织形式,从而达成课程的学习目标。作为一门技术性学科,存在的意义即在于解决时刻面临的问题,所以情境要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挖掘生活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凸显信息技术学科的本质特征。 在组织形式方面,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灵活的课程环节设置模式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项目式教学区别于任务式教学,更加具有可操作性与发散性。目前,教学过程中经常采用的任务式教学是以学习结果为导向的学习,所有的环节均直接指向学习结果,这样不利用于学生的思维拓展,容易泯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项目式学习可以以问题串为起点,以学习结果为节点,将学习的结果发散出去,使得学习更具有延展性,同时还能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项目完成的难度,为问题的解决做出充足的准备。 在中学各阶段信息技术学科新课标中,计算思维的培养处在十分重要的地位。编程对于计算思维的养成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利用编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落实到逻辑思维、算法思维、纠错思维等多方面能力的提升,同时对于学生跨学科的学习有着融合与支持的意义。 <p class="ql-block"> 三个多小时的培训转瞬即逝,虽然与会者不能面对面交流,但是网络连接起了每一名教师深入信息技术学科改革,将信息技术学科与时代发展要求紧密相连的决心。这条道路任重而道远,但是每一名信息人深知自身的责任与价值,为了学生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而不懈努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