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6日,利用到辽宁丹东参加空37师政治部一个小范围聚会的间隙,我专程拜访了空军马兰村场站原副政委、空九军司令部直属政治处主任程永亮老领导。<div> 程永亮,1933年6月生于河南省夏邑县。1953年6月参干入伍到上海防空军司令部培训学校,1955年毕业分配到南京防空指挥所任无线电技师。1957年调防沈空高炮六师司令部通信修理所所长兼无线电技师。</div><div> 1964年2月,为适应核试验的需要,马兰村场站定为一级场站,并从全空军各个部队调入人员。这年7月,程永亮调空军马兰村场站通信修理所任所长。参加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以及后来多次核试验。</div><div> 1965年,程永亮任通信营副教导员。</div><div><br></div><div><br></div> 当时的通信营领导:左起营长刘德、副营长王世泉、副教导员程永亮,教导员是刘洪洲。<div> 1968年初,马兰村场站到陕西长安县(现长安区)接新兵,接兵连长是时任汽车连连长甘贤联,通信营副教导员程永亮任新兵连指导员。<br> 当年新兵征集的对象是年满18_22岁的适龄青年。我已不记得当时的征集令是怎么规定的,我是1946年元月生,如果年龄截止到1967年底,我是适龄的。但如果按军令算,我们这批兵的军齢开始是从1968年4月分算起,后来又规定从人武部通知的2月分算起,无论怎么算,我都算超龄了。据后来说,当时要不要我们几个年龄比较大的兵,还有分歧,是连长、指导员定下决心,我们才得以入伍。因为连长、指导员接兵期间没有到过我们公社,我不认识他们。新兵在县人武部集结,连长、指导员分别讲了话,我也印象不深。<br> 到部队后,场站要召开欢迎新兵入伍大会,新兵连指定要我代表新兵发言,我写好发言稿后,他们领我找到程指导员审核,程指导员看后还表扬了我几句。这是我第一次和程指导员个人接触,感到他风度翩翩,人很干脆、很亲切。欢迎大会后,新兵分配,我分到了通信营,当时好多人说,是程指导员把你要到通信营的。<br> 在通信营,我因为是新兵,加上我随连队到乌鲁木齐支左,三次进核试验场区执行任务,还抽调参加了军里的外调 ,因此,和程副教导员交集不多。<br><div><br></div></div> 2012年,长安区1968年入伍战友聚会,原接兵连连长甘贤联参加,接兵连指导员当时联系不上。<div> 1970年,程永亮任马兰村场站政治处副主任。当年11月,我在核试验场区执行任务,在核试验场区的孟庆林副参谋长代表站党委和我谈话,宣布我被提拔为场站通信营三连无线电超短波对空台台长。回到场站,1971年刚过完春节,场站又通知我到政治处报到。通信营领导找我谈话时说,本来打算要送我去通信学校学习,培养无线工程师,没想到站里先下通知了。后来才知道,是程永亮副主任向当时的政治处主任张老恒推荐了我。<br> 人的一生,离不开他所处的时代、环境,和他所遇到的领导、同事。 有时候可能一句话、一个决定,就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走向甚至命运。我是从马兰村场站成长起来的,马兰村场站的许多领导都对我有知遇之恩,程永亮副政委就是其中之一。如果我不当兵,如果我不到通信营,如果我不到政治处......,我的人生可能又是一个样。当然人生没有如果,只有结果。但那个年代,我们只知感谢组织,从来没有想是哪个领导起了什么作用。后来我走上领导岗位以后才体会到,组织决定是对的,但向组织上推荐你的人可能就是你人生的贵人。我感谢我人生中遇到的每一位贵人,感谢程永亮副政委,但一直到他离开部队,我都没有对他说一声谢谢。<br> 在政治处我一直当了5年干事,经历了张老恒、赵德寿两任主任,程永亮一直是我们的副主任,我们接触也比较多。他和许多领导也一无既往的给于了我许多指导帮助和教育,使我受益匪浅。<br></div> 政治处部分同志和基地文化站同志合影,前排左二为程永亮副主任,左四为张老恒主任,后排左三为作者<br> 1975年我到场站定检中队任政治指导员不久,程永亮任场站副政委。 当时场站的部分老领导,老同志,前排左起:孟庆林 冯志文 刘德 李照晋;后排左起:周瑞民 邓国勇 刘保亭 贾雨范 程永亮。<div> 到后来,我从同批中一个年龄比较大的兵,成为当时场站最年轻的团职干部,我还和程副政委在一个班子共事了几年。作为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干部,受到了包括程永亮副政委在内的老领导、老同志,和来自各方面的指导、帮助和教育,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br> 1978年,程永亮副政委调乌指司令部任直属政治处主任,我们联系就比较少了。<br></div> 程永亮主任从直政处转业留念<div> 1982年,程永亮转业至辽宁丹东市第一运输公司任副总经理 、副书记。后又任丹东港务局党委副书记、书记。<br></div> 程永亮发表在丹东日报上的《马兰忆旧》一文<div> </div><div> 我和程副政委已经分别近40年了,提起在马兰的日子,经常想起他,但一直联系不上。感谢互联网,前几年,通过转业在丹东的李树本战友,联系上了程副政委的子女,也通了电话,就一直想看他。感谢37师政治部组织的在丹东的活动,为我提供了机会。活动中我请了半天假,专门前去看望老首长。见到程副政委及其家人我十分高兴,程副政委一家也非常热情,我们聊到了几十年前在马兰的人、马兰的事、马兰的过去和现在,还有几十年前我就应当说的,迟到的感谢的话,感到非常亲切。<br></div> 回忆往事 十分高兴<div> </div><div>我本来计划下午看完成副政委,晚上还有一个活动。但他一家人说什么也要留我吃一顿饭,无奈,我只好从命。<br><div><br></div></div> 从家到饭店的路上 佐酒的,有丰富的菜肴,还有说不完的往事。 和程副政委及夫人张军大姐 和程副政委全家合影留念,前排左起:李民仓 程永亮 张军大姐<br>后排左起:女婿吕建国 女儿程小丽 儿子程伟 儿媳张雪梅 光荣在党50年照<div> </div><div>程副政委虽然年近90,行动要靠轮椅,但他耳聪目明,思维敏捷,身体其他方面无大碍。夫人张军大姐身体不错,对程副政委照顾有加。女儿、女婿,儿子、儿媳都很优秀,对老人很孝 顺。请来的保姆人很好,也很尽责。程副政委可谓老年得福。<br> 祝愿程副政委家庭幸福,事事如意,健康长寿!<br><div><br></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