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帮助全县小学数学教师深刻研读教材,提升课程实施水平,8月27日~28日莒县小学数学深度解读教材教学研讨会在莒县第六实验小学阶梯教室召开。</p> <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采取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全县各小学分管数学教学的业务领导、六年级数学教研组长、承担教材通研任务的骨干教师参加了线下活动。各学校同时设分会场,组织全体数学教师通过网络集中收看了直播。会议由莒县小学数学教研员张海花主持。</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活动一:单元教材解读</font></b></h1> <h1> 莒县第六实验小学备课团队展示了六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分数乘法》的单元备课和课时备课。通过单元知识内在联系和跨单元知识编排分析,梳理出与分数乘法前勾后连的知识点,纵向联系,横向联结,从宏观上分析了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帮助老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h1><h1> 根据教学内容的结构特点把本单元内容分为了新知构建课、知识迁移课、应用提升课和整理拓展课四种课型并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活动,为老师们开展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课时备课的四位主备教师从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怎样教三个维度对各课时内容进行了说课,深入浅出,让老师们在进行课堂教学实施时有章可循。</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莒县第四实验小学备课团队展示的是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单元备课和课时备课。他们团队深挖教材、精准把握教材的能力,尤其是跨单元知识立体整合的串联、单元易错点的分析与采取的具体有效措施等,对教师新学期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参照。</p> <p class="ql-block"> 青岛路小学数学备课团队进行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的集体备课展示。首先,主备老师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习活动规划四个方面对单元内容进行细致的剖析,沟通了各部分知识的联系,提出了知识迁移的数学方法,帮助老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之后,4位老师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及策略三个方面进行课时备课展示,老师们利用课件和导学单让讲解环环相扣,引人入胜,重难点清晰,明确。</p> <p class="ql-block"> 莒县第二实验小学数学备课团队为大家进行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的集体备课展示。主备老师从如何准确把握学情;从哪些维度对教材进行分析;教学目标的制定以及如何针对目标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等方面和大家进行了交流。二小备课团队将集体备课的过程与精美的思维导图相结合,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 莒县第五实验小学六年级备课团队深入挖掘教材,剖析学情,认真研究《圆》这一单元知识的前后联系及单元知识内部联系,紧扣课标要求,围绕“圆的本质,即一中同长”这一核心内容,分别从“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外方内圆和外圆内方,扇形的认识”这五个部分内容进行深入剖析,从教什么,以及相应的教到什么程度入手,解读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深度剖析教材,注重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合作交流等能力,在探究知识的同时注重体现转化、极限等思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p> 莒县第一实验小学备课团队为大家分享的备课内容是第六单元《百分数(一)》。百分数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的主要的数概念之一,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和掌握是进一步学习的必备知识和解决百分数问题的关键。郑秀梅老师首先对本单元进行了单元整体说课,主要从单元学情分析、单元教材分析、单元教学目标,单元教学活动设计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学情分析详细地介绍了学生进行本单元学习的认知、经验以及学习方法基础,分析了学生的易错点,有效地帮助老师确定教学起点。<div> 刘京亮老师通过教材的分片解读,让大家明确了教材的设计意图和特点,知道每一部分的编排目标,然后从“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和“怎样教”三个环节进行详细介绍。</div> 莒县第三实验小学备课团队展示了第七单元《扇形统计图》单元备课和课时备课。他们从大方向到小细节,深入细致地解读本单元内容。在课时备课中,均借助对比分析强化认知,通过选择适当的素材体现统计的现实背景和统计意义,渗透德育教育三方面来进行教学。课时主备教师深入浅出解读教学过程设计意图和具体操作,受到与会老师的一致称赞!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的教材通研由莒县博雅实验学校,莒县五中小学部,莒县三中小学部,莒县沭东实验学校共同完成。他们团队确定本单元主题为“品形数之美,悟数形之妙”。 博雅实验学校的班凤荣主任基于学情对教材教法做了深度解读。她指出,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备逻辑推理能力,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本单元教学要牢抓知识经验的“明线”和“数学思想”的暗线,准确把握探索规律的本质以及数学思想方法的本质,让学生充分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体会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的优越性,灵活运用数形结合思想,为以后学习函数、解析几何打下坚实的基础。 张校长对各备课团队的汇报进行了精彩点评,她充分肯定了各团队老师的用心、认真及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并提出了指导性建议。她特别强调:单元整体教学就是要让我们教师站在单元整体目标的高度去挖掘教材,将整体目标分散到课时内逐步实现,解决了以往大家只注重课时教学目标的碎片化问题。结构化教学需要立足“类”的建构,还要关注“联的统整”,更要聚焦“变”的实施。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活动二:课例展示</font></b></h1> 第一节课由莒县第六实验小学的孟敏老师为大家展示了第一单元《分数乘分数》一课。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对学生来讲是很难理解的,教师也是很难用数学的推理来讲清的。 <p class="ql-block"> 课上,孟老师十分注重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以画一画、议一议等活动为主线,通过直观的图形进行解读,使学生在画的操作过程中,充分体会到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初步感知计算分数乘分数时为什么是“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的道理,在此基础上教师又借助多媒体帮助学生进一步弄清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归纳过程,真正做到了数形结合,法理相融。</p> <p class="ql-block"> 第二节课由莒县第一实验小学的孙常军老师和全县 各协作区的老师们一起给大家展示了怎样上好一节复习课《百分数》单元整理课。孙老师给这些特殊的学生们设置了四个活动落实教学目标。</p> 1.前置学习 梳理知识<br> 课前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梳理单元知识。既能让学生独立梳理回顾,加深理解,又能让老师快速了解学情,有针对性的备课。<br>2.交流探究 沟通联系<br> 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对整理的内容,分类和方式达成全班一致,形成学习合力。设置二次合作,打通单元纵向、横向联系,前勾后连,让知识构建网络,使学生乐学,善学。<br> 3.知识迁移 建构模型<br> 通过勾连,把分数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迁移到百分数解决问题里,迁移旧知识解决新问题,通过8个题目的对比练习,把分数和百分数建构在一个数学模型里,把小学阶段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统一起来。<br> 4.练习巩固 拓展提升<br> 应用数学模型,解决数学问题,题目设置梯度合理,紧跟本节课教学目标,画龙点睛,让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再上台阶。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活动三:专家讲座 明方向</font></b></h1> <p class="ql-block"> 报告之前,张校长首先对孟敏、孙常军两位老师执教的课例分别进行了细致入微的点评。两位老师都贯彻了单元整体备课思路,设计层层递进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利用知识点的联系寻根溯源,融会贯通,促进学生的结构化学习。</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接着,张校长为我们梳理总结了小学数学单元整体备课内容,主要包括:单元学情分析、单元教材分析、单元主题设置、单元目标确定、单元学习活动设计及单元评价设计等。</p> <p class="ql-block"> 最后,张校长从通读教材,整体感知;细读教材,理解文本和深读教材,灵活运用三个方面对单元教材解读的方法与策略做了详细解读。重点强调了读懂教材的重要性,指出“读教材≠解读教材”。读懂教材是教师的专业基本功和基本素养,是教师实施教学的基础,教师对教材解读的准确度和深度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有效性。</p> <p class="ql-block"> 只有找准教材知识的“点”,勾勒单元知识的“线”,描绘学科知识的“面”,才有可能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教材知识背后的思想方法和内容本质,才有可能帮助其成长为素养完备的“个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一次学习,一次拔节,一次成长。每一次教研都是一次灵魂的唤醒,是一场诗意的修行!</p> 莒县第六实验小学的张树霞老师说:通过本次学习,使我对单元教学设计目标、单元评价建议、单元整体活动设计以及单元教学的具体实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为我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莒县第五实验小学的王恩义主任说:通过各学校的展示,让我更加清楚了单元目标如何确定,如何整体把控,精准的定位单元整体教学的活动。如何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整体教学活动,让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真正落地。 分会场认真学习的老师......<div> </div>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本次研讨会不仅为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指明方向,也为数学学科的单元整体备课理清思路,有效促进数学学科深度解读教材的研究。深度解读教材,我们一路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