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社区,我们常说:“哪有什么男女,我们都是汉子。”不信你看,那搬运物资的、那扛面粉大米上楼的、那骑电动车为居民购买物资奔波的、那身着防护服顶着炎炎烈日为居民采核酸的……那可都少不了我们女汉子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 “这点痛算什么。”——社区工作者李妍。</p><p class="ql-block"> 上门采集核酸本身难度不大,但因身着防护服,携带核酸标本转运箱、试管、棉签、医用废物袋等医用品,加之隔离户居住分散,不断地爬楼下楼,一天下来汗流浃背、腰酸背痛。在一次上门核酸采集过程中,李妍同志不慎将脚扭伤,脚踝肿的像发面馒头。但她谁也没说,依旧每天忍痛爬楼协助医护人员采集核酸。同事们知道后都劝她休息,但她说“非常时期,轻伤不下火线。”</p> <p class="ql-block"> 小小的身躯爆发出巨大能量,90后的她依然有担当!</p><p class="ql-block"> 24岁的杨杜娟是个90后,在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负责环境核酸采集、居家隔离人员、老弱病残人员上门核酸采集工作,因为这部分群体数量大,且数字动态变化,她每天熬到深夜准备第二天上门人员的表格,往往早上来不及吃早饭就开始爬楼上门,每天行程几万步,但她从不抱怨从不喊累。在一次上门核酸采集工作中,低血糖的她险些晕倒在工作岗位,稍作休息后她依然坚持完成当日核酸采集任务。</p> <p class="ql-block"> “虽然我本人二级肢体残疾,但我是党员!可以跟你们一样为居民服务!”她就是黄河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蔡金芳。</p><p class="ql-block"> 本来作为残疾人,她理应受到社会的关心关爱。但作为一名社区工作人员,她毅然投入到抗疫一线工作中。收扔垃圾、配送物资、采集核酸、宣传防疫知识、联系群众疏导心理样样不落下。在夕阳的余晖下,她步履蹒跚的身影是那么的高大。</p> <p class="ql-block"> “你好好好工作,把自己保护好,宝宝你别担心,都好着呢。”——这是周春燕的母亲发给她的语音。</p><p class="ql-block"> 周春燕,一名新发展党员,她的爱人外出跑车没能及时赶回家,所以在收到单位指令后第一时间把不足周岁的孩子送回小营盘父母家,就这样在单位封控十五天,每天与同事奔波于人员摸排、核酸采样、群众生活保障,只有到深夜,才能通过视频看一眼熟睡的孩子。她说:“我是一名党员,党和人民考验我的时候到了!”</p> <p class="ql-block"> 战疫面前来不及悲伤——社区工作者张佳莹</p><p class="ql-block"> 博乐疫情狙击战第三天,她年仅59岁的母亲因病不幸去世。在草草处理完母亲后事,来不及宽慰悲伤的父亲,凌晨三点从小营盘返回岗位。单位领导和同事都觉得于心不忍,但人员紧缺,她强忍悲痛脱下孝衣换上防护衣,将对母亲无限的哀思转化为对居民的守护。</p> <p class="ql-block"> 在这个夏天,我们流下了汗水与泪水</p> <p class="ql-block"> 在这个夏天,我们收获了成功与感动!</p> <p class="ql-block"> 疫情当前,黄河社区,每天上演着太多感动。在城市黎明的灯火下,她们忙碌奔波着,累到一身狼狈,也许不会有人记得她们的名字,她们是孩子、是母亲、是妻子,她们是黄河社区普通的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她们都是默默的无名英雄!</p><p class="ql-block"> 她们在关键时刻选择了冲锋、选择了坚守,她们就是黄河社区的巾帼英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