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78插队小山村的记忆(6)

cncorel

<p class="ql-block">68–78插队小山村的记忆&nbsp;</p><p class="ql-block">热血青年周晓东(中)</p><p class="ql-block">06年的一天,我接到汪家老乡海元兄弟一个电话,告诉我周晓东跟他通电话了。‘现在是大老板了,在奉新他的一个什么副总家里’。然后给了我周的手机号。晓东在汪家做工时一直住汪海元家,所以关系很好。终于能联系上老朋友啦,但毕竟隔了三十多年没见,我该说点什么呢?随着电话顺利接通,我俩一番惊喜与感叹后,他告诉我他在诸暨老家的开发区开办了一个工厂,有几百工人,专门生产电容器,年产值过亿。“你过来玩玩吧,待会儿我把地址发给你”。他说。我说等学校放假我一定去。</p><p class="ql-block">因小丁,海元没时间,我只好一人去。与晓东约好后,乘火车到达了诸暨。晓东安排我在诸暨住一晚,顺便看看诸暨市容。第二天来到了他偌大的办公室。二人终于握手相见。他胖了许多,精神十足,一贯红润的脸庞,没多大变。环视这位董事长办公室,各种雕花红木桌椅橱柜摆了一大圈,穿插着水晶,黑晶等1米来高的奇珍异石。我们坐在沙发上侃侃而谈,十分开心。谈话不时被请示工作的人员打断,后来又来了一位杂志社的摄影师,晓东就拿了几本书给我,让我在沙发上先看看书,了解工厂的一些情况。摄影师顺便也给我俩拍了几张。晓东告诉我,是浙商杂志社的摄影师。作为诸暨的大企业家,晓东有不少的头衔了--市人大代表,浙商协会常务秘书,优秀企业家等等。</p> <p class="ql-block">老友重逢</p> <p class="ql-block">这一切要从80年中国青年杂志的一篇文章说起!</p><p class="ql-block">1980年5月,中国青年杂志社发表了一篇署名“潘晓”的来信,题目是“人生的路啊,为什么会越走越窄”,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沉闷的中国大地炸响,引发了6万多青年的热烈反响与来信。晓东以他个人奋斗成长的实例参与讨论,发表了“让我们用血肉来拥抱世界”,发表于该杂志80年第9期,编辑部特意为此文发了编者按。因此反响很大,一时间信件如雪片般寄给他,装了1,2麻袋。县公安局不知何事,以致派人下来调查。不过很快就转为宣传表扬,于是晓东成为县里的名人。后来看准电容器行业,艰苦奋斗,逐年发展,才有了今天的成就,被“老板”“方太”等著名电器厂家指定为供货商。谈到今后的发展,他目前又买了地,正在建厂房。另一方面,他目前还在浙大读EMBA(年学费6万),方向是珠宝矿石,打算进军翡翠珠宝行业。</p> <p class="ql-block">纪念潘晓讨论20周年,晓东发表的文章</p> <p class="ql-block">下午,周董事长开车带我去看了新厂房,明天安排去厂里参观电容器生产。第二天一位技术人员带我去车间。从最初的材料切割车间开始,楼上楼下的把我都转晕了。一排排的机器,不断地把薄薄的铝箔和透明的绝缘膜同时卷缠起来,小的快大的慢,源源不断地做出来。然后统一转到浸漆封装,印字等车间。除了用筐搬运,基本上不用工人操作,一个工人管理多台机器。其中有几台特别的大机器,技术员告诉我是进口的检测设备,快速通过的电容器在此作最后的检测,可以全自动测试20几项参数,不合格产品会自动剔除。看到如此高的自动化水平,我真叹服晓东的惊人发展和成就,还有浙江人敢想敢闯的奋斗精神!</p><p class="ql-block">而且,这个EMBA没有白读。几年后,我又去了云南瑞丽,参观了晓东的“样样好翡翠珠宝文化园”。</p> <p class="ql-block">周晓东夫妇</p> <p class="ql-block">自家院子里的石鸟(天然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