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广东民间故事全书(广宁卷)》征稿启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在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和省财厅的指导支持下,由省文联、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持的《广东民间故事全书》县卷本搜集出版工作早已正式启动.旨在全面整理出版我省各县民间口头创作的神话、传说、故事等,对我省各地民间文学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现特向广大群众征集流传于我县范围内的相关民间故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一.目的要求</p><p class="ql-block"> 《广东民间故事全书》系科学版本。它与一般民间故事读物不同,其目的不只是为文化市场提供读物,更重要的是为国家、为民族、为地方、为后人保存一份全面、真实、有价值的口头文学遗产——人类记忆遗产。《广东民间故事全书》所收作品,第一求“全”,即全面性;第二求“真”,即科学性;第三求“精”,即代表性。具体要求:</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一)要忠实保持口述文学的特点、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p><p class="ql-block">(二)要保持原口头作品的原汁原味和鲜活性;尽量保留方言土语,不得用普通话和书面语言进行修改;</p><p class="ql-block">(三)所收作品一定要在本地区本民族中流传(流传性),并能讲述(口头性);代表性作品不能遗漏;</p><p class="ql-block">(四)杜绝赝品。假造的民间故事不收,再创作或整理幅度较大的亦不选;</p><p class="ql-block">(五)要实事求是,要尊重历史,忠于原作,不拔高,不贬低,尤其不要用“封建迷信”、“低级趣味”等“帽子”加以限制,使一些应入选的有价值的作品落选,或者即使入选却被改得面目全非;</p><p class="ql-block">(六)与故事相关的资料,应一并编入。同一作品的不同记录或版本,差别较大的可作为附录收入;如大同小异,各篇的不同之处可用注释加以说明;</p><p class="ql-block">(七)新故事暂不入围;</p><p class="ql-block">(八)《广东民间故事全书》的编纂出版采取“县级编纂,市级初审,省级复审、终审”的运行机制。</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二. 编选范围</p><p class="ql-block"> 自二十世纪以来迄今搜集的我省各地各民族的各类民间故事,如神话、传说、故事、笑话等均可入选,所收作品以现有资料为主,特别是未收入《广东民间故事集成》和未公开发表的作品应尽量多收,已公开发表和出版的作品择优入选。编选中应特别注意当时因思想局限没有选入的一些具有科学研究价值的作品,如被认为含有封建迷信色彩的故事和荤故事等。所收作品以本土故事为主,外地流传来的故事(舶来品)为辅。除现有资料外,如条件许可,望各地再从民间搜集一些作品,使之成为名符其实的最全面最丰富和最有价值的县卷本。</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三. 作品分类</p><p class="ql-block"> 每卷按体裁分类编排。可分为:一、神话;二、传说;三、故事(狭义);四、笑话(本属故事范畴,但因其量大,故单独分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四、关于标题、注释和异文</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标题:以一个词或词组为佳,最好不用一个字或八九个字以上长标题;少数民族故事不单独分类,入选的少数民族故事,只在标题右下标明所属民族,并加括号,如(××族)。汉族不标。</p><p class="ql-block">注释:入选作品除正文外,应作必要的注释。如不常见的人名、地名、风俗、方言土语、特殊事物等,应尽量加注。</p><p class="ql-block">作品中尽量保留方言、土语,不易懂的必须用注释阐明。方言中有音无字的字、词,应造字。新造字、冷字、难字、难词、外地人看不懂的习俗用语及专用术语,必须加注释(包括读音)。注文要注意科学性、准确性和简明性。</p><p class="ql-block">注释力求准确。释文使用规范化的现代汉语,不用文言文,不用方言。注文均在本页脚注。注号一律在所注词之后,多次出现者,只在首次出现时加注。注文中的序数只用一级:如1234</p><p class="ql-block"> 字号:标题用小4黑,正文5宋,异文5楷,注文6宋,注号6号楷,署名用小5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五、关于流传地区、搜集时间、讲述、搜集整理</p><p class="ql-block"> 故事的有关信息,十分重要,应尽量详细。每篇故事需署讲述者、记录整理者姓名(如有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信息,亦可以填入),采录时间、地点等。有的故事因为采集时间较早,当时没有记下讲述者的姓名,文化程度、职业等,现又一时找不到的,可阙如或填写为“社会流传”、“转载于《××》(书)。”等,不要杜撰。</p><p class="ql-block">以上信息,统一用四行来表示:</p><p class="ql-block">第一行 流传地区:×镇×村或×街道</p><p class="ql-block">第二行 采集时间:×年×月×日</p><p class="ql-block">第三行 讲述:张× (如已无法查清讲述者姓名,可统写为:社会流传,或转载于《××》(书)。)</p><p class="ql-block">第四行 搜集整理:李×</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六、关于语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语言是民间故事的载体。记录民间故事就是记录语言。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一个地区有一个地区的语言,甚至每个民间故事讲述者都有各自的个性化语言。民间故事语言的特点是通俗、易懂、生动、准确。有鉴于此,从《故事全书》所收作品,除按照“三性”(全面性、科学性、代表性)进行编选外,还应注意民间故事的口头性,即民间故事语言。具体要求是:</p><p class="ql-block">1、在记录和编选民间故事时,要充分尊重故事讲述者的讲述,尊重原创故事,不要添枝加叶,不要任意加工、改动,不得把鲜活生动的群众语言改成知识分子语言和书面语言;</p><p class="ql-block">2、少数民族民间故事的翻译必须忠实原文,译文(语言)可用当地官话,尽量保持地方、民族特色。</p><p class="ql-block">3、要保持民间故事“短小精悍”的特点,不要人为地把故事(语言)拉长。编选时尽量多选三、五百字,二、三千字的中、短故事,少选上万字的长篇故事(内容特别重要语言又生动的除外)。</p><p class="ql-block">七.截稿时间:2021年9月15日。</p><p class="ql-block">八.收稿邮箱:306179285@qq.com</p><p class="ql-block"> 欢迎广大群众踊跃投稿。</p><p class="ql-block"> 广宁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p><p class="ql-block"> 广宁县文学协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