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渝行(七)

陈兵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蓉渝行(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以前对重庆的深刻印象多是红色景点,主要受《红岩》小说的影响。那部小说虽然是文学作品,但以真实素材写成,所以多年来总想感受一下真实场景,只是这次因客观情况影响,看了大概,没有深入了解,留下遗憾。没想到的是重庆附近还有震撼的天然景观游览,就是武隆天坑和地缝。</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头次听说天坑地缝这种天然地势,仔细了解了一下:天坑属于一种喀斯特地貌,是大型的喀斯特漏斗,四周陡峭。说的通俗一些,所谓天坑是指碳酸盐的岩层经过亿万年地下河水溶蚀冲刷以后,岩层崩塌而形成。而只被掏空未有坍塌的岩壁成了硚,通常称之为天生桥,崩塌凹陷的地方就成了坑。地缝就是史前地球造山运动所产生的裂谷。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在旅游团指定的集合地点乘上旅游大巴,天公不作美,淅淅下起了雨。重庆的天潮湿闷热,不如成都清爽,而且多变,从宾馆出来时虽天阴但觉得下不了雨,嫌麻烦没带伞,但坐上车雨下起来而且越来越大了。听天由命吧,好在要坐近两小时的车,但愿到时雨停了。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两小时后,车停下来,雨却没停,不过近旁有小贩兜售雨衣,趁机抬价,一件很薄的塑料雨衣平时卖5元现在要15元,没办法也得买。导游指着不远处一玻璃瞭望台叫大家先去上面看山景,十几分钟后到出口集合。 这个玻璃平台叫天生三桥玻璃眺望台,是建在海拔1200米的山崖上,向外悬挑11米,距离悬崖底部垂直高度280米。站在上面瞅透明玻璃下的万丈深渊,两腿发软,心惊胆颤,这种玻璃平台在全国许多景点都有,但我是平生第一次体验。开始在上面行走挺害怕的,一步一挪不敢走,但见那么多人在上面平安无事心也就踏实下来。站在台上极目远眺,大山连绵,烟雨迷蒙,群峰耸立,峭壁狰狞,黛青的山头,天间共一色,本是让看天坑三桥全貌的,但此时还没感受天坑模样,不知如何看,只是看了山而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出了平台跟导游来到一崖边,往下望是深深崖底,一条石阶蜿蜒向下。导游告知从此向下,即可到天坑,里面还有张艺谋拍摄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影片的外景。看完天坑三桥后他在出口等待,看来他偷懒不跟游客下去而直接到出口等着了。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沿石阶小心翼翼向下走,雨还在下,增加了行走难度。石阶两旁是树丛,被雨水刷的碧绿,对面是圆形山顶的大山,笔直的山壁如刀削般,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石阶上充满了蠕动的游人,经过半小时的下行,终于来到了一片新的天地。崖底是开阔的平地,树木葱茏,清新气爽。这时雨停了,太阳钻出了云层,我们兴奋了,按导游事先告的方向,向右拐,一条不起眼的的小径赫然出现在眼前,引领我们进入一个新的洞天。前行前方豁然开朗,但见前方两座方形笔直的大山,那大山中间被掏空,形成两个巨大长方形的大洞,如凿出来的形状,立时震惊,这种地势平生头次见到,惊奇万分,动人心魄,真是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惊艳绝伦之作!这就是天龙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在天龙桥的坑底有一座青瓦灰墙的古色古香的四合院院落。院前挂着的灯笼上写着“天福官驿”四个字。该驿站始建于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是古代涪州和黔州官方信息传递的重要驿馆。该建筑为木质结构,古典风格,小青瓦屋顶,翅角飞檐,由两个四合院连成矩形方阵,正门有朝门,内庭四方约20间房舍,左厅为正殿,供官员办公及接待宾客,右厢是官舍及卫士住房。驿站外有栅马桩及高竿悬挂驿站标旗。它不张扬耀眼、不华美炫目,巍然屹立在深山中,默默展现着独特风华,这也是张艺谋拍摄《满城尽带黄金甲》影片的外景拍摄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天龙桥即天坑一桥, 桥高200米,跨度300米,因其位居第一,顶天立地之势而得名。桥中有洞,洞中生洞,洞如迷宫,壮观又神奇。我们在此停留拍照后赶紧奔青龙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青龙桥即天坑二桥,是垂直高差最大一座天生桥。桥高350米,宽150米,跨度400米,似一条真龙直上青天。从远处望与天龙桥不一样,不是长方形的,而是上宽逐步下窄到底成尖形,像个倒三角,又如一把刀,有人举手握刀尖拍照,犹如宝刀在握。这个大自然的杰作又叫游人为之一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再前行是黑龙桥即天坑三桥,桥孔深黑暗,桥洞顶部岩石如一条黑龙藏身于此,令人胆战心惊。它成长圆形,从圆形中露出了天,有人伸五指遮天拍照,名曰“一手遮天”,挺有意思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走出了三桥前面平坦了,在出口上车奔地缝,其实没多远,几分钟即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经地下水与地表水亿万年协同溶蚀而形成的武隆龙水峡地缝,是一座集喀斯特地貌奇观为一体的地下裂谷景观。地缝缝底与最高缝口之间高差为350米,阳光难入缝底。缝之两崖宽度仅在1-5米之间。前往地缝要垂直向下300多米,设有观景电梯。从地缝入口进去,先要下百十阶石梯才能到乘电梯处,要排长队等,一次只能上十几人,我们排队等了十几分钟才上电梯向下。电梯停出来一看还需要走弯曲木梯才能到底,也要走十几分钟才行,计算一下离导游给留的回去开车时间怎么也不够,因为回程也得两小时。没法只得在电梯外的平台向下探望,只见树木葱葱,流水潺潺,对面崖壁还有瀑布流下,回到车上听下去的人讲地缝底部有飞瀑、溪水、深潭、水帘、暗河、栈道、原始植被风光贯穿其间,也是一派风光。可惜我们无暇游览欣赏,留下遗憾,这也是跟团游的缺陷,时间不由自己把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旅游大巴把游客送到市中心的解放广场解散,已晚上8点多了,一天的武隆天坑地缝游紧紧张张的,看来如果想玩得轻松愉快还是两天为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明天就要回京了,还有一个计划没完成就是品尝闻名遐迩的重庆火锅。 重庆火锅,又称为毛肚火锅或麻辣火锅,起源于明末清初的重庆嘉陵江畔、朝天门等码头船工纤夫的粗放餐饮方式,原料主要是牛毛肚、猪黄喉、鸭肠、牛血旺等。重庆火锅来源于民间,升华于庙堂,后来成了无论贩夫走卒、达官显宦、文人骚客、商贾农工都喜欢的美食,而且还遍及了全国。重庆火锅已成为重庆美食的代表和城市名片,以至于人们说:“到重庆不吃火锅,就等于没到重庆。”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找到了一个大型的周师兄火锅店,里面有几个厅数百个火锅餐桌,是当地挺有名的火锅店,味道一定正宗。点了火锅套餐,开了鸳鸯火锅,各种食材佐料上来,别的不多说了,毛肚黄喉蔬菜等是火锅的必须,中间服务生端上一大盘,上面是一个挺高的锥型,缠绕着黄红色的东西,造型挺好看。问是何物,答曰:鸭肠。用筷子夹下,细细的鸭肠盘绕在一个锥形的冰块上,鸭肠没多少,冰块却很大,显得大盘里的东西也很大,成了这次火锅餐的主宰,商家很会做买卖。服务生的服务很到位,热情、周到,叫人感到很舒服。我们大快朵颐,吃得不亦乐乎,留下了难忘的感受。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蓉渝游结束了,多年的愿望实现了。旅行是个开通脑筋的东西,它适合每个年龄段人,小孩子能开拓视野,成年人可增加知识,老年人会获得愉快,生活需要丰富多彩,生命更加辉煌灿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蓉渝行全文完,感谢关注!</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