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们是要一起玩到老的”,这句话不是什么至理名言,只是我们的姚阿姨说的。很朴素的大实话,却很有张力,很暖人心。</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2013年10月13日,姚阿姨(中)和队友演出小品《孝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2012年6月27日,老朋友之家旧址,表演《走向复兴》后留影——</b></p> <p class="ql-block"> 那天在锻炼场地,当我提到新版的“24孝”行为标准已发布,咱们镇老龄办将在敬老节到来之际在全镇范围内搞征文及其他宣传推广活动时,大家都议论纷纷,认为重点宣传对象其实应该是年轻人——老人的子女们,他们才是“新24孝”的行为主体。至于老人自己又何尝不懂得受尊重不希望有子女孝敬呢?大家都知道,子女对老人的最大孝敬是懂得老人的心,即知道我们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关心和照顾不光是物质方面的表面上的,而首先应该包括精神上的深入内心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2012年9月24日,金桥文体中心小剧场表演《我要去西藏》后合影——</b></p> <p class="ql-block"> 规定不和老人住一起的子女应该经常来看望老人而不应以工作忙作借口,这是对的;但假如子女成天在老人面前“晃来晃去”,那其实也不是很正常的——年轻人难道没有事业要忙没有工作在身么?除非就是所谓的“啃老族”,游手好闲无所事事,那才是最让老人痛心疾首的。年轻人工作忙很正常,老人在能力范围内帮子女一把也是理所应该;只是现如今不少和儿女住一起的老人觉得子女工作很辛苦就甘心情愿地承担起几乎所有的家务当然包括带孩子在内而完全忽略自己,我认为这是很不可取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2012年11月26日,老朋友之家外合影——</b></p> <p class="ql-block"> 对咱老人来说,对子女工作的最大支持,就是设法让自己过得健康平安开心,不用子女多操心;反之,老人的健康快乐其实也是子女们最盼望的。所以,一般来说,明智的子女都是很支持父母每天出来“玩”一会的,比如像我们队里的老朋友们那样每天早晨出来锻炼一两个小时,跳跳排舞,和老朋友碰碰面,聊聊天,然后开开心心地回家。要知道,心情好了,身体就棒,就能少往医院跑,少麻烦子女,不是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2013年,参加老来客生日会活动后合影——</b></p> <p class="ql-block"> 诚然,作为率先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上海,“居家养老”是最被提倡的。但正如我们队中的小赵所说,“居家养老”不是“居家等死”。“远亲不如近邻”,即使是“居家养老”,也还是需要有“近邻”的帮助和关照,而自已呢,更是要努力创设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即主动“走出去”,其最直接最简单的做法就是经常和街坊邻居老朋友们一起聚聚玩玩,活动活动腿脚,交流交流见闻,嘘寒问暖,解解寂寞,让自己的每天都丰富多彩充实开心,这样才算拥有了一个真正健康的阳光的快乐的晚年。</p><p class="ql-block"> 2012年9月</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2015年2月7日春节后相聚于老朋友之家——</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