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新军今何在?

陈延军律师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当代国考文武双进士陈延军律师</b></p><p class="ql-block"><b> 陈延军“文武双修”,1995年国家律师资格考试中超越录取线13分通过了国家律师资格考试,2013年11月在首届武术国考中以高分取得“中国武术高段位七段”称号,被称为“当代国考文武双进士”。中国武术高段位七段、国家级段位考评员指导员、国家一级武术裁判,现任中国武协市场开发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武协监事。 现任北京律协军民融合专委会副秘书长,现从事山西军史方面研究。</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山西抗日先驱、山西牺盟会新军创建人刘岱峰将军</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1913年生,山西省盂县温池人。1927年于入山中学学习并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2年转为中共党员。1933年考取北大历史系。毕业后在党领导下的《中国工农通讯社》工作。1933年2月,该社被敌人查封。中共北京市委张盘石同志派他来临河协助王森工作。3月份和王森接上关系,任县委秘书。他在临河城内开了个小杂货铺,为党赚取活动经费。其铺店是党的活动据点之一。同年7月间,县委派他去北京接关系,他到天津才找到省委,接通了县委和省委的联系。同时,省委让他去北京工作,以后又转山西开辟工作。曾因家中抄出中共文件在太原被捕入狱,其父刘拱辰(清末秀才)聘请赵戴文好友高翔藻(盂县西沟村人)设法营救,高立即找山西省主席赵戴文从中周旋。致刘岱峰获释出狱。之后,赵戴文推荐给阎锡山并任其主任秘书。</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1935年秋回太原成成中学任教。1936年受聘于阎锡山的自强救国同志会,9月参与组建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后发展会员300万人),任临时执委和常委,并任军政训练班政训处主任干事兼训练科科长,为牺盟会和新军培养了大批骨干。1937年元宵节协同组织领导了以军训班与民训团干部、学员为主体的提灯大游行,进行抗日宣传。</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抗日战争爆发后的9月,在全省牺盟会员代表大会上当选为总会执委, 10月起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行营政治处副主任(主任梁化之)、民族革命青年团常委(日常工作负责人之一)。他参照中共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起草了适合山西形势的«民族革命十大纲领»,由薄一波审阅后,经阎锡山同意签发,成为全省军、政、民各系统共同遵守的抗日行动纲领。阎及其大本营转移到吉县时,刘岱峰组建政治保卫队,后改编为新军209旅(解放军38集团军前身), 他先兼司令后代理旅长。同时积极发展民青团员和其中的优秀分子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安排职务,以自上而下掌握领导权。1939年秋林会议上,他和新军及牺盟会与会人员向顽固势力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9月召开全省民青代表大会,由他草拟«民族革命青年团关于展开反顽固分子斗争的决定»。借纪念九一八之机,率民青代表及牺盟总会、绥靖公署政治部(他任副主任)人员举行火炬游行,在秋林的进步团体都全副武装参加。游行队伍路过阎宅时,高喊拥护阎长官抗战到底和反对顽固派搞分裂投降的口号, 高唱抗战歌曲, 士气十分高涨。</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1939年12月晋西事变中,刘岱峰参加了著名的“秋林会议”,同进步人士抵制了顽固分子取消“牺盟会”及“新军”的决定,巩固了抗日统一战线。民国28年9月,刘岱峰拒绝执行阎锡山的命令,并有计划地用各种名义疏散转移革命干部和地下党员300余名,为保存山西党组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于25日和八路军办事处主任王世英(解放后山西省省长,儿子王敏清任中央保健局局长)商议后偕夫人秘密转至晋西北兴县,同新军、牺盟会领导研究起草了«告全国人民和牺盟会会员书»,揭发阎一手制造“十二月事变” 的阴谋以及新旧军武装磨擦真相,号召坚持团结、抗日、进步,反对分裂、投降、倒退,为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奋斗。l940年3月13日,他与薄一波、宋劭文、张文昂、戎子和、牛荫冠、雷任民、孙定国8人根据中共中央和北方局指示,以牺盟会、新军负责人的身份发起和平攻势, 向阎锡山、赵戴文通电,痛切陈词,表示继续拥阎抗战。5月,中共中央北方局决定牺盟总会迁往晋东南, 并指定他带领工会、青救会负责人由部队护送经过封锁线, 安抵武乡县王家山峪。 彭德怀在北方局陆定一主持的欢迎会上说:牺盟会和决死队对抗日救亡是有很大贡献的,刘岱峰同志在反顽固斗争中是坚决的, 有贡献的。并称赞他在发展抗日武装,保护革命力量中起了特殊的作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不久,刘等一行去黎城边界,与薄一波商谈总会如何开展工作的问题, 决定由他以薄之名向全省牺盟中心区和各执委发通知,说总会已迁驻涉县, 日常工作由刘岱峰负责,且恢复«牺牲救国»会刊。9月调太行、太岳、冀南行政联合办事处工作。1945年10月由毛泽东提议,经党中央批准、由邓小平、薄一波介绍其重新入党,并出任太行行署主任。</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1949年10月23日,中共中央电贺郑州解放。奉中原军区电示,郑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张际春任主任,刘岱峰任副主任。</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新中国成立后, 历任第二野战军后勤司令部第二司令员,西南财经委员会副主任(主任邓小平),云南省副省长,国家经济委员会、建设委员会、计划委员会、物价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计委顾问等职。是开国正部级干部,行政6级干部。1990年7月27日逝世,终年77岁。.</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山西新军</b></p><p class="ql-block"><b>抗日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倡议创建并实际领导的属第二战区晋绥军建制的一只抗日部队。</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初建</b></p><p class="ql-block"><b>决死队——1936年12月,薄一波、刘岱峰着手训练1000名“临时村政协助员”的工作,规定临时村政协助员下乡的任务有3条:一是广泛进行宣传鼓动,唤起民众爱国热情;二是发展牺盟会员,以十人团的方式组织100万会员;三是挑选爱国意识强、工作积极努力的会员,介绍他们投考国民兵军官教导团。</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2px;">发展</b></p><p class="ql-block"><b>当时正值绥东百灵庙战役胜利,接着又发生了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预示着抗日战争新时期的到来。百灵庙大捷,又极大地鼓舞了山西和全国人民。在这种形势下,一经和广大人民群众相结合,就立即掀起了强大的抗日救亡热潮。经过3个月的工作,山西各地牺盟会员发展到60万人,薄一波、刘岱峰等从中挑选了两万名国民兵军官教导团的学员。国民兵军官教导团学员招来后,从1937年4月-7月下旬,薄一波开始组建新军决死队。分别集合在忻州、祁县、太谷、寿阳、平遥等处,组成10个团进行训练。各团政治部主任都是由共产党员和左派人士担任,团以下的政治工作人员亦由薄一波、刘岱峰等选派。教导团的建立,为后来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的成立打下了基础,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就是在这10个团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九三七年八月一日,山西青年抗敌决死总队在太原山西国民师范礼堂举行成立大会,宣布八月一日为新军诞生日。这个日子,正好也是中国共产党军队的诞生日。</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战绩</b></p><p class="ql-block"><b>1938年4月,决死队一、三两个纵队和一部分国民党军队配合八路军一二九师及一一五师一个旅,歼敌4000余人,收复县城18座,彻底粉碎了日军的9路进攻。从1938年底开始,决死队进行了“西林整军”,在八路军总部的帮助下,在沁县的西林办了3期军政训练班,训练排、连以上干部和优秀的政工人员。八路军总部负责人朱德、彭德怀、左权亲自给训练班讲课。训练结束后,决死队换掉了一批旧军官,代之以新军官,部队的军政素质显著提高。1939年上半年,决死队发展到50个团,约七万人,占阎锡山150个团的三分之一。决死队成为一支驰骋晋绥的抗日劲旅。1939年12月,在蒋介石的支持下,阎锡山发动了“十二月事变”,以决死二纵队不听从指挥为由,企图消灭共产党领导的新军。但是事变后决死队公开和八路军站到了一起,而且更加壮大了。</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归入八路军</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粉碎“十二月事变”以后,决死二纵队、四纵队、二○二旅等加入一二○师战斗序列。从1939年12月下旬到次年2月,在晋西南的决死二纵队及二○九旅各一部、二一二旅、二一三旅及一部分自卫队、地方干部,根据北方局及晋西南区党委的指示,先后转移到太岳区与一纵队会师。会师以后,经过整编,决死一纵队归八路军总部直接领导,至此,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的4个纵队全部编入八路军序列。从此,揭开了新军和太岳根据地历史的新的一页。</b></p> <p class="ql-block"><b>八年抗战中,决死队共参 加大小战斗七千多次,毙伤日伪军五万多人,涌现出县团级干部五千多人、省军级干部五百多人,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的80余人,党和人民将永远铭记他们的历史功勋。 山西牺盟会决死队纪念馆位于沁县城内风景秀丽的西湖之畔,以丰富的历史图片、图表、实物、多媒体等形式,系统地展示了山西新军抗敌决死队成长战斗历程,再现了薄一波、刘岱峰等老一辈革命家率领牺盟会和决死队在山西开展波澜壮阔的抗日斗争的历史画卷。</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山西共有多少人参加八路军</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抗战爆发抗战爆发后,八路军三大主力都在山西,1937年-1945年西各地党组织,组织群众参加八路军人数60多万。</b></p><p class="ql-block"><b>山西新军、决死队共9个师旅、50个团,总兵力7万之众参加八路军...</b></p><p class="ql-block"><b>山西共有67多万人参加八路军!</b></p><p class="ql-block"><b>全面抗战爆发后,党中央和毛泽东明确指出,“在山西全省创立我们的根据地。”1937年9月,八路军第115师、120师、129师,分批东渡黄河奔赴山西抗日前线,山西成为八路军总部和三大主力师的所在地,成为中国共产党指挥华北乃至全国抗战的“神经中枢”,成为反击日本侵略者的前沿阵地。据统计,我国在1955年到1965年全国授衔的将帅中,有10位元帅、9位大将、42位上将、103位中将、838位少将共1002位开国将军,曾在山西参加抗战活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山西新军今何在 (一) 决死第一纵队 (上)</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政治委员:薄一波</b></p><p class="ql-block"><b>政治部主任:牛佩琮</b></p><p class="ql-block"><b>政治部副主任:刘有光</b></p><p class="ql-block"><b>决死一纵队辖六个团:</b></p><p class="ql-block"><b>纵队长:鲁应麟、梁述哉</b></p><p class="ql-block"><b>三专署保安司令:薄一波</b></p><p class="ql-block"><b>保安副司令:李一清</b></p><p class="ql-block"><b>一团团长:徐吉璋、台耀西</b></p><p class="ql-block"><b>政治主任:周仲英、刘有光</b></p><p class="ql-block"><b>二团团长:贾毓芝、潘云祥</b></p><p class="ql-block"><b>政治主任:梁膺庸、傅雨田</b></p><p class="ql-block"><b>三团团长:李成芳</b></p><p class="ql-block"><b>政治主任:王鹤峰</b></p><p class="ql-block"><b>游击一团团长:白书棋</b></p><p class="ql-block"><b>政治主任:阎定础</b></p><p class="ql-block"><b>游击二团团长:郑军</b></p><p class="ql-block"><b>政治主任:邢宇洪、宋巨澜、高德西</b></p><p class="ql-block"><b>保安五团团长:黎锡福</b></p><p class="ql-block"><b>政治主任:郭守贞、李志敏</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七七事变后不久,1937年8月1日,山西新军正式成立。看看人家选的这日子!不知是天意还是人为,正是咱们人民军队建军十周年的纪念日!当时的名称为“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 (团级规模,不久改称决死第一总队) ,在太原国民师范大礼堂举行了成立大会,这是山西新军的第一支战斗部队。</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决死!下定了必死的决心,在战场上与倭寇决一死战!刚看到一篇有关川军抗日的文章,说有一位老大爷送子参军并送一面“死” 字旗,不战死沙场,不凯旋而归,就不得回来见家乡父老!山西人民也是同样地把自己的儿女送上了抗日的最前线。</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紧接着,在37年9月,决死第二、第三、第四总队相继成立。这儿的决死第一总队和第四总队就构成了决死第一纵队的雏形。</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37年10月,老西的旧晋军吃不住日寇的进逼,节节败退,大同失守。老薄不失时机地向老西建议再搞它个5到10个旅的新军,正犯愁的老西大喜,马上命令老薄去招兵买马,于是决死队从目前的四个总队(团) 很快地发展成为四个纵队(旅) ,正式番号为国民革命军独立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旅,对外则称“决死纵队”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决死第一纵队(旅) 就在37年11月成立了,辖第一总队(原第一总队) 、第二总队(原第四总队) ,年底又成立了第三总队,以后在38年和39年的大发展时期,又陆续成立了游击第一团、游击第二团、游击第三团、保安第五团、保安第六团、二十四团。</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决一纵的这些团队来源是这样的:</b></p><p class="ql-block"><b>第一总队:军政训练班、民训团的全部,国民兵军官教导第八团、第九团各300余名学员;</b></p><p class="ql-block"><b>第二总队:原第四总队,由国民兵军官教导第五团改编而成;</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第三总队:由沁县、沁源、武乡、襄垣等县人民自卫武装升级改编;</b></p><p class="ql-block"><b>游击第一团:沁县游击武装;</b></p><p class="ql-block"><b>游击第二团:长子游击武装;</b></p><p class="ql-block"><b>游击第三团:以“上党牺盟游击队”为基础组建;</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保安第五团:以介休游击第五支队,榆武游击第七支队,第十五支队等武装力量与行署政卫营为基础组建;</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保安第六团:以晋东游击队为基础组建;</b></p><p class="ql-block"><b>二十四团:以介休游击第五支队为基础编成;</b></p><p class="ql-block"><b>第一第二总队的军事干部来自老西的旧晋军,政工干部来自共产党八路军;其他团队的干部绝大多数是由八路军派来的。在“十二月事变” 前,决一纵已经是拥有9个团,11000多人的超级大旅了。</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1939年“十二月事变” 后,山西新军进行整编,决一纵辖5个大团:</b></p><p class="ql-block"><b>二十五团:由第三总队和游击第一团合编;</b></p><p class="ql-block"><b>三十八团:由第一总队和游击第二团合编;</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四十二团:由决死第二纵队游击第十二团的一个营和六专署汾东办事处政卫营,</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二○九旅一个连,</b><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第三专署政卫营合编;</b></p><p class="ql-block"><b>五十七团:由二一三旅五十七团、五十八团和保安第五团合编;</b></p><p class="ql-block"><b>五十九团:由第二总队和二一三旅五十九团合编;</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另外,二一二旅也归决死第一纵队建制,二一二旅辖五十四、五十五、五十六三个小团。中共晋西南区党委(驻太岳区) 警卫部队“洪赵支队”( 团) 亦归决一纵指挥。</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这里可以看出,游击第三团、保安第六团没有了,二一二旅、二一三旅被划入了决一旅的建制。游击第三团是因为团长叛变,后被整编为一个营并入游击第二团,团部和编余部队后又扩充成一个新的支队后编入决死第三纵队;保安第六团直接改编成了八路军太行军区十旅二十八团;二十四团护送一批旧军官去太行抗大学习,返回才改为决一纵独立团,后来部队编入三十八团。</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40年6月,北方局决定成立太岳军区,当时太岳军区分三个军分区,第一军分区由三八六旅兼,第二、三军分区由决一旅兼。41年8月,八路军总部决定成立野战部队太岳纵队(即陈赓纵队),辖三八六旅、决一旅(即决一纵) 、二一二旅。太岳区在“精兵简政” 中保留了三八六旅和决一旅(其四十二团撤销),二一二旅缩编为一个团(五十四团) 。42年,太岳军区的军分区重新划分,决一旅兼第一军分区。43年五十七团调到太岳三分区。44年五十九团南下开辟豫西。</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解放战争打响,晋冀鲁豫军区把决一旅编入了第四纵队第十一旅,除二十五团编成十一旅三十一团,三十八团编成十一旅三十二团外,两个由一分区地方骨干部队的团队屯襄团编为十一旅三十三团,安泽团编为十三旅三十七团。49年全军整编的时候编为第二野战军第14军第40师。整编时决一旅兼一分区机关一分为二,一部成为决一旅机关,一部成为一分区机关,分区又以各县大队为基础,组成了新七、新八、新九团,后改编为华北军区第十五纵队第四十三旅(因为那个时候晋冀鲁豫军区已经和晋察冀军区合并成为华北军区了) ,即后来的第18兵团第62军第184师,第550团为原新八团,第551团为原新九团,第552团为平遥游击队改编。43年调出的五十七团后编入了第四纵队第十三旅为第三十八团,即后来的第13军第38师第113团。44年调出的五十九团大部开赴豫西为河南军区第二支队五十九团,后与第一支队合编为中原军区第一纵队第一旅,中原突围时大名鼎鼎的“皮旅” 是也!第一支队原辖三团和三十五团,如不出意料的话,五十九团应被编为第一旅的第三团,“皮旅” 胜利突围后到了华东解放区,短暂地在陈老总手下当了一阵子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独立师,华北军区成立后,老聂得了晋冀鲁豫的人马还嫌不够,还得把晋冀鲁豫散在外面的部队如“皮旅” 招回麾下,组建了全班人马来自晋冀鲁豫的华北军区第十三纵队,“皮旅” 为其第三十七旅,后来整编为第18兵团第61军第181师,据前分析,五十九团应该是其第543团。五十九团一小部(留守部队)46年与一些地方部队合编成为晋冀鲁豫军区第八纵队第二十四旅第七十一团,</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因为解放战争初期东北急需骨干,陈赓的四纵是准备去东北的,所以四纵留下的空缺就需要成立一个新纵队来填补,于是成立了八纵,但后来四纵没去成东北,这个八纵也撤销了,二十四旅归四纵为其第十二旅,虽然是四纵的人了,可十二旅基本上没跟大部队在一块儿待过,大部分时间是在陕南独立战斗,人称“陕南十二旅” 的是也,后被编为第19军第55师为第164团。前二一二旅缩编的五十四团也编入了八纵二十四旅为七十二团,跟以前的战友又并肩战斗了,后来经“陕南十二旅” ,再被编入第19军第55师为第165团。</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span class="ql-cursor"></span></b></p><p class="ql-block"><b>再往下大家都比较熟悉了,简单带一笔:</b></p><p class="ql-block"><b>第14军第40师:一直到今天都是第14军,今天的第14集团军的主力;</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第13军第38师:于1996年改为武警第38师;</b></p><p class="ql-block"><b>第61军第181师:1951年归第60军还为第181师,69年统一番号改成第180师,实在是不堪背负抗美援朝时期第180师的重壳,85年百万大裁军,第60军被裁,老“皮旅” 改归第1军,赶紧改名字回到了第181师,这是解放军所有部队独一无二的举动,96年改为武警第181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第19军第55师:第19军存在的时间不长,建国后不久即被撤销,所以第55师就编入了陕南军区,老地盘啊,直到69年重建第19军,第55师再归第19军还是这个番号,85年第19军被裁,第55师划归第21军,98年缩编为第55旅;</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第62军第184师:这个比较复杂,有兴趣慢慢往下看。</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第62军解放四川后奉命组建西康军区(包括西昌、雅安、康定、昌都等军分区),第184师分配组建西昌军分区,51年调出,只留第552团在西昌,调第185师第554团填补三团空缺,师炮兵营扩编为炮兵团,第184师被调到河北定县准备入朝,但后情况有变,第184师赴秦皇岛接替第200师的防务,只派出所有步兵第2排代表师参加抗美援朝,补充第19兵团和第3兵团,后来这部分兵源再也没有归还建制,好一个天女散花,此处没法继续追踪。</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第184师不久后撤销,师直与战车第52团合编为装甲兵第2坦克学校,后与西安装甲兵工程学院合编为装甲兵技术工程学院。</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第550团调归第28师,第28师是原2野第10军的部队,现已归属董其武起义部队改编之第23兵团,后来的第69军,69年全军重整番号时第28师随军改称第205师,第69军85年被裁军,第205师调归第28军,98年缩编为旅,不久第28军也被裁,第205旅目前归属内蒙古军区,经过这么多年风风雨雨和多次裁军再加上是原第28师外来户的原因,原新八团的成份即使有也不可能很多了。</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第551团调归工程兵,改为工程兵第26团,现为第二炮兵第21基地第124团。</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留西昌之第552团后改为公安第21团,现在不知如何。</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本来第554团可以省略,因为它并不是决死第一纵队的任何一部,但一个伟大的战士使得这个团队出人头地。第554团调归工程兵为工程兵第27团,现为沈阳军区工程兵第125团,雷锋团!</b></p><p class="ql-block"><b>山西新军今何在 (一) 决死第一纵队 (下)</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山西新军今何在 (一) 决死第一纵队 (下)</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本节上篇中有一句:</b></p><p class="ql-block"><b>保安第六团直接改编成了八路军太行军区十旅二十八团</b></p><p class="ql-block"><b>那么这支部队后来的沿革情况如何呢?因为篇幅较长,另写个下篇算是补遗吧。</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决死第一纵队原辖的保安第六团在40年初就被改编成为了八路军太行军区的新编第十旅第二十八团,</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这是第一二九师大发展的年代,记得亮剑里的内容吧,李云龙区区一个独立团,把部队以营、连的规模撒出去,不久后都膨胀了许多,集中起来竟能够去攻打坚固的县城。</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在那个时候一下子就组建好些个新旅,番号都排到了新编第十一旅!</b></p><p class="ql-block"><b>转回来接着分析新编第十旅。</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在编为新十旅之前,保安第六团,边纵第一团、边纵第三团分别编成了第二十团、第二十一团、第二十二团。新十旅是40年5月由平汉抗日游击纵队和上述三个团合编而成。第二十团、第二十一团、第二十二团各与范子侠一部分别编为第二十八团、第二十九团、第三十团,属新编第十旅建制。</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新编第十旅于41年10月 并入太行军区第二军分区,所辖部队编为第二、第六军分区的基干团,保留新十旅的番号。第二十八团、第三十团为第二军分区的基干团,第二十九团为第六军分区的基干团。</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抗战胜利后,第二十八团改称第二军分区第三十八团,为什么呢?估计是因为太岳军区的第四纵队编成了,其下辖的第十旅各团要用到第二十八到第三十团的番号,因此原新十旅的几个团番号统统加了十。</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46年底,太行军区独立第一旅成立,下辖第三军分区的第三十四团(原昔和团)、第二军分区的第三十八团(原新十旅第二十八团)、第三军分区的第三十九团(原新十旅第二十九团)。原新十旅第三十团在45年成立太行第三纵队的时候就已经被编入其第八旅第二十四团,此团跟决死队无关,不提。</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47年8月成立晋冀鲁豫第九纵队的时候,独立第一旅编为其第二十五旅,第三十八团编为其第七十四团;49年全军统一排序,晋冀鲁豫第九纵队为第2野战军第四兵团第15军,师和团分别为第43师、第128团;50年4月云南军区成立,第43师被留驻云南昭通军分区。</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然后第15军另补了原第10军的第29师参加抗美援朝,尤其是在上甘岭上打出了国威军威,回国后被指名改编为空降军。第29师调出为武汉军区独立师,空出的位置由原伞兵师填补,番号第43空降师,注意这个第4 3师可是跟原来的第43师一点关西都没有。可惜了我们的原山西新军保安第六团,一念之差没能成为今日的军中骄子空降兵。</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再回头接着说第128师,在云南昭通军分区的任务是剿匪,第128团负责镇雄、彝良、威远等方向的任务。</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第43师胜利完成剿匪的任务之后,师机关已经改编为昭通军分区,其部队陆续调出走上了不同的岗位:第127团后来是第13军第39师第117团;第128团后来是第14军第41师第123团;第129团后为云南内卫第23团(公安部队)。</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85年裁军,第13军第39师被裁,第127团转隶第38师,96年第38师改编为武警第38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第128团所属的第41师也是96年改编为武警第41师的;</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第129团改编的云南内卫第23团也许还在现在的某支武警或边防部</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山西新军今何在 (二) 决死第二纵队</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决死二纵队辖8个团:</b></p><p class="ql-block"><b>四团、五团、六团、游击三团、游击十二团、游击十五团、保安十一团、保安十二团。</b></p><p class="ql-block"><b>政委:张文昂</b></p><p class="ql-block"><b>副政委:王逢元</b></p><p class="ql-block"><b>政治部主任:韩钧</b></p><p class="ql-block"><b>副主任:唐方雷(徐荣)</b></p><p class="ql-block"><b>纵队长:陈庆华</b></p><p class="ql-block"><b>参谋长:艾子谦</b></p><p class="ql-block"><b>四团团长:王英清</b></p><p class="ql-block"><b>政治主任:郝德青</b></p><p class="ql-block"><b>五团团长:郭熙青</b></p><p class="ql-block"><b>副团长:钟义成(钟仁舫)</b></p><p class="ql-block"><b>政治主任:廖井丹、吴振刚</b></p><p class="ql-block"><b>六团团长:张开基、陈雉卿、熊钧</b></p><p class="ql-block"><b>政治主任:廖鲁言、李曙森</b></p><p class="ql-block"><b>副主任:刘英</b></p><p class="ql-block"><b>游击三团团长:曹诚</b></p><p class="ql-block"><b>政治主任:李文炯</b></p><p class="ql-block"><b>游击十二团团长:郭庆祥</b></p><p class="ql-block"><b>政治主任:张范</b></p><p class="ql-block"><b>游击十五团团长:杨育才</b></p><p class="ql-block"><b>副团长:李怀忠</b></p><p class="ql-block"><b>政治主任:李明成</b></p><p class="ql-block"><b>六专署保安司令部</b></p><p class="ql-block"><b>下属保安十一、十二两个团。</b></p><p class="ql-block"><b>保安司令:张文昂</b></p><p class="ql-block"><b>政治部主任:彭永年</b></p><p class="ql-block"><b>保安十一团团长:张龙韬</b></p><p class="ql-block"><b>政治主任:金村源</b></p><p class="ql-block"><b>保安十二团团长:李子法</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山西新军决死第二总队是在老底子的决死第二总队上面发展起来的,见上篇决死第一总队开篇部分,老底子决死第一、第四总队发展出了决死第一纵队,老底子决死第二总队发展出了决死第二纵队,老底子决死第三总队发展出了决死第三纵队;决死第四纵队的组成另有来源。</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决死第二纵队的纵队部是37年12月组成的,下辖决死第四总队(37年9月组建) 、决死第五总队(37年12月初组建) 、决死第六总队(37年11月组建)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37年11月8日太原失陷后,日寇大举进攻,旧晋军一败涂地,深受当年红军东征影响的人民群众对共产党的抗日主张颇能接受,统一战线政策在山西得到了顺利进行,被共产党八路军基本掌握的决死第二纵队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父母送子妻子送郎参军上战场,有的家庭三四个兄弟同时参军,有的村子百分之七十是军属,一个村子只有二百来户就有一百多青年参军,灵石县两所高小在校长带领下就有二百多学生加入决死队。抗日自卫队、游击队发展很快,从这些武装的基础上,决死第二纵队扩建了6个游击团(游击第三团、游击第四团、游击第五团、游击第六团、游击第十二团、保安第十二团) ,统归决二纵建制。这是决二纵的鼎盛时期,辖9个团,14000多人,又一个超级大旅!</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决死第二纵队各总队、团来源如下:</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第四总队:原老底子决死第二总队,由“晋绥陆军军士训练第二团” 的团部和政训处及其第二、三2个营,再加上驻太谷的“晋绥陆军军士训练第一团” 的1个营,另外还有国民兵军官教导第九团的200余人加入;</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第五总队:老底子决死第二总队南下后,在原驻地扩军第四大队(原灵石游击队)、五大队(在洪洞、赵城和临汾地区扩建的)和随后在灵石、霍县、洪洞、赵城、临汾等地扩建的两个大队;</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第六总队:由国民兵军官教导第八团改编而成;</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游击第三团:37年冬,由孝义县牺盟游击队和平遥县牺盟游击队为基础组成;</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游击第四团:由隰县人民武装自卫队和洪赵游击第一支队合编而成;</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游击第五团:是洪洞、赵城、临汾三县联合游击支队和游击一支队合编而成;</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游击第六团:由隰县、汾西的游击队和在汾西、赵城边界上活动的张官年营(张为共产党员)合编成的;</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游击第十二团:是由汾西游击队(一度曾编为第六行政区保安四支队)与活动在晋西南的太岳区的游击第十支队(在下篇决死第三纵队还要提到)合编而成;</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保安第十二团:是以四总队第四大队、五总队第四大队及第六行政区保安营合编而成;</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共产党八路军对决二纵的影响是巨大的,大部分军事干部和几乎所有的政工干部都是共产党员,八路军先后派来了上百名红军骨干到决二纵担任各级领导职务。</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阎老西岂能容忍如此巨大的赤化?在“十二月事变” 之前的39年6、7月间,老西就已经开始动作,他把决死第二纵队分编为3个旅,独立第二旅、一九六旅、保安旅。独立第二旅下辖原第四总队现称二十七团(又称四团) 、原第五总队现称二十八团(又称五团) 、原第六总队现称二十九团(又称六团) ;第一九六旅下辖第十五团(原游击第三团) 、第十七团(原游击第五团) 、第四十一团(原游击第十二团) ;保安旅下辖保安第十一团(原游击第四团) 、保安第十二团(原名) ;游击第六团调归工卫旅改称游击第九团,后工卫旅改称第二○七旅,此团亦改称第二十三团。</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十二月事变” 后,部队有很大变动,游击第五团编入第四团;游击第十二团大部编入第六团;游击第十二团一部与纵直部分连队编为纵队警卫营,后编入决一纵第四十二团。后来,保安第十一团也被编入第五团;保安第十二团也被编入第四团;保安第十一团一部编入了晋西支队(八路军一一五师主力东进山东后在晋西留下的部队) ;游击第三团也归晋西支队指挥,后来晋西支队赴山东后,游击第三团被调归八路军第一二○师,后归还决死第二纵队建制,被编入第五团。至此,决死第二纵队只下辖第四、第五、第六团3个团。</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以后,决死第二纵队基本上就是在八路军第一二○师的指挥下战斗了,一二○师兼晋西北军区(后为晋绥军区) ,决二纵就兼其第八军分区,三个团分别称为第四、第五、第六支队,分区的主要部队为决二纵、工卫旅、洪赵总队。决二纵在后来的“精兵简政” 中,第四和第六支队合并成了新的第六支队。</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44年底,第六支队离开晋绥前往豫西开辟根据地,第五支队继续在晋绥八分区坚持斗争。抗战结束后,第五、第六支队都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序列。第五支队编入独立第四旅(45年11月编成),后随旅编入西北野战军第2纵队(下辖独立第四旅和大名鼎鼎的南泥湾三五九旅) ;第六支队编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八纵队第二十四旅第七十团,后来的第四纵队(陈赓纵队) 第十二旅第三十四团,49年被编为第19军第55师第163团。</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决死第二纵队各部的目前归宿为:</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第2军第4师在52年被整编为步兵第4师,现在依然是祖国西部边陲的铁拳。52年整编过程中,第5师(原三五九旅) 被改编为新疆农业建设第1师,因为第三五九旅南泥湾的名气实在太大,借用来做为农垦战线的一面旗帜实在是再恰当不过了,但三五九旅这样具有红军传统有丰富武装斗争经验的部队去种地确实太可惜了,因此第5师的有红军传统的部队被抽出编到了步兵第4师为其第11团,而且第4师和第5师的师部人员也大多换了个个儿。另外一个有着辉煌历史的农垦师(新疆农业建设第6师) 原第6军第17师(原晋冀鲁豫军区的新编第四旅,后为保卫延安调到西北) 的主力部队被抽出组建了步兵第4师的第12团。因此留给原第4师的员额也就是其第10团,原决死第二纵队的第五支队的精华应该还在目前新疆军区陆军第4师第10团里;</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第19军第55师:第19军存在的时间不长,建国后不久即被撤销,所以第55师就编入了陕南军区,老地盘啊,直到69年重建第19军,第55师加入还是这个番号,85年第19军被裁,第55师划归第21军,98年缩编为第55旅,料想当年的决二纵第六支队精华应该还在这个旅里面;</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前面提到,保安第十一团一部编入了晋西支队。但晋西支队以后还要提到,稍后再谈,因此本篇到此结束。</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山西新军今何在 (三) 决死第三纵队</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决死三纵队辖七个团:</b></p><p class="ql-block"><b>七团、八团、九团、游击十团、游击十一团、保安九团、保安十团。</b></p><p class="ql-block"><b>政委:戎子和</b></p><p class="ql-block"><b>政治部主任:董天知</b></p><p class="ql-block"><b>纵队长:陈光斗</b></p><p class="ql-block"><b>参谋长:颜天民</b></p><p class="ql-block"><b>七团团长:王子玉、张济</b></p><p class="ql-block"><b>政治主任:马适安、郭鸿璜</b></p><p class="ql-block"><b>八团团长:白英杰、孙瑞琨</b></p><p class="ql-block"><b>政治主任:纪忠</b></p><p class="ql-block"><b>九团团长:赵世铃</b></p><p class="ql-block"><b>政治主任:任行舰任映仑、郝廷*#</b></p><p class="ql-block"><b>游击十团团长:雷震</b></p><p class="ql-block"><b>政治主任:戴云程</b></p><p class="ql-block"><b>游击十一团团长:李卜玉</b></p><p class="ql-block"><b>政治主任:杨绍曾</b></p><p class="ql-block"><b>五专署保安司令:戎子和</b></p><p class="ql-block"><b>参谋长:王子玉</b></p><p class="ql-block"><b>政治主任:车敏樵</b></p><p class="ql-block"><b>保安九团团长:于文化</b></p><p class="ql-block"><b>政治主任:高体乾、张恒业</b></p><p class="ql-block"><b>保安十团团长:卢有年、李綮之</b></p><p class="ql-block"><b>政治主任:陈学文、宋之春</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山西新军决死第三总队是在老底子的决死第三总队上面发展起来的,见上篇决死第一纵队开篇部分。</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决死第三纵队的纵队部是37年12月下旬组成的,下辖决死第七总队(原老底子第三总队) 、决死第八总队、决死第九总队。后又组建了游击第十团,游击第十一团和第三十二团,以及属于决死第三纵队统一指挥的山西省第五行政区保安第九团和第十团。截至1939年,决死三纵队发展到8个建制团,共8000余人,成为一支有相当军事装备和初经战斗锻炼的抗日武装。</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决死第三纵队各总队、团来源如下:</b></p><p class="ql-block"><b>第七总队:原老底子决死第三总队,是由国民兵军官教导第十团改编的;</b></p><p class="ql-block"><b>第八总队:与第七总队一样源出原第三总队,是用扩充的新兵组成的,干部是从老底子决死第三总队抽出的;</b></p><p class="ql-block"><b>第九总队:由原国民兵军官教导第六团的2个营和第七团的1个营组建而成;</b></p><p class="ql-block"><b>游击第十团:此团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1) 是38年3月成立的山西民族革命大学第四分校(简称民大四分校)游击第一支队和38年初组成的同蒲铁路工人武装自卫队;2) 是38年6月成立的民大四分校游击第四支队;3)是38年7月由夏县游击支队第二区队改编成的决死三纵队游击第十一支队;</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游击第十一团:它的前身也有3个部分:1)是由临汾游击队改编的决死三纵队游击第二支队;2)是由安邑牺盟会组织的运城盐池工人和农民游击队改编的决死三纵队游击第五支队;3)是冀城游击队和梁友游击支队。1939年夏,临汾皇协军约1个营反正后也编入该团;</b></p><p class="ql-block"><b>第三十二团:它的前身有两个部分:1)是1939年2月组建的政卫四支队(由翼城、浮山、阳城和沁水县的自卫大队合编而成);2)是纵队军政干校一部和第五行政区民族革命中学部分参军学生;</b></p><p class="ql-block"><b>保安第九团:第五行政区保安第一支队和政治保卫营合编而成;</b></p><p class="ql-block"><b>保安第十团:第五行政区保安第一、第二支队合编而成;</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另外,在上篇决死第二纵队篇里提过,决三纵于38年3月组建了游击第十支队,39年2月,这个支队与汾西支队合编为游击十二团,归决死二纵队建制;</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决死第三纵队在“十二月事变” 之前已经被阎锡山分成了两个旅:独立第三旅下辖第七总队、第八总队、第三十二团;第一九七旅下辖第九总队、游击第十团、游击第十一团。各团均有新番号,但未能启用,故在此沿用原番号。</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决死第三纵队与决死队其他的部队比较的特点就是共产党的基础比较薄弱,百分比要小三四倍,而且党员分布极不均匀,尤其是第七、第八、第九总队。因此在“十二月事变” 中,决三纵的损失是比较惨重的。</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十二月事变” 后,决死第三纵队剩余的部队经整编后列入八路军第二纵队序列,不久第二纵队主力南下,决三纵改归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所属部队组成了第七、第八、第九3个团。第七团是由保安第九团和保安第十团合编的保安团改编而成;第八团由第三十二团改编(注:此处第三十二团已经是整编过的了,原游击十一团余部编为第三十二团第一营,原第三十二团余部编为第二营,高平独立营编为第三营) ;第九团是由原游击第十团和平顺独立营合编。几个月后,第八团撤销建制,部队编入第七、第九团。</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以后的日子里,决七团和决九团脉络清晰,没有大的变动,抗战结束后,决七团和决九团编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二十三旅的第六十七团和第六十九团,其第六十八团由汾东游击支队改编而来。这个第二十三旅也是晋冀鲁豫组建的第一个八纵之副产品,八纵当年组建是为了顶四纵欲赴东北的空缺,但四纵不走了,八纵只好解散,下属的部队第二十二、第二十三、第二十四旅呢?四纵顺口把第二十二旅给吞了,即后来的第14军41师;第二十三旅作为独立旅先太岳,再太行,最后又回到太岳,就是本篇所叙述决死第三纵队的余脉;第二十四旅一直孤悬陕南,后来名义上划归四纵改为第十二旅,大名鼎鼎“陕南十二旅” 就来源于此,但跟陈赓兵团并没有太多瓜葛,倒是跟解放战争之初起义的西北军第十七师(原属西北军的国民党军第三十八军第十七师) 一直并肩作战,因此后来跟第十七师一起组建了第19军。</b></p><p class="ql-block"><b> 直到解放战争中期,建军二十周年的那一天,晋冀鲁豫才又建新的第八纵队,原第二十二旅被四纵拿走了,只好以冀鲁豫军区(晋冀鲁豫军区下辖四个二级军区:冀鲁豫军区、冀南军区、太行军区、太岳军区) 三个独立团组建新的第二十二旅,第二十三旅就是本篇主角时太岳军区第二十三旅,第二十四旅也是以太岳军区第十九、第二十、第二十一军分区的3个基干团新组建的,这就是后来志愿军里出名的第180师之前身。</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晋冀鲁豫的这个第八纵队属于相当两头冒尖的部队,出了个180师,但是也出了第二十三旅这样一支威风凛凛的铁军,日后大名鼎鼎的“临汾旅”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晋冀鲁豫军区和晋察冀军区合并为华北军区后,原晋冀鲁豫军区第八纵队被编入第18兵团第60军第179师,三个团分别为第535、第536、第537团,</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直到85年大裁军第60军撤销建制,第179师被编入第12集团军,98年缩编为第179旅,再一次成为了名符其实的“临汾旅” !</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山西新军今何在 (四) 决死第四纵队</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决死四纵队辖5个团:</b></p><p class="ql-block"><b>十团、十一团、十二团、游击六团、游击七团。</b></p><p class="ql-block"><b>政委:雷任民</b></p><p class="ql-block"><b>政治主任:李力果、刘玉衡</b></p><p class="ql-block"><b>纵队长:梁浩</b></p><p class="ql-block"><b>副纵队长:孙起群</b></p><p class="ql-block"><b>十团团长:朵珍</b></p><p class="ql-block"><b>政治主任:王玉波、周秋野</b></p><p class="ql-block"><b>十一团团长:刘武铭</b></p><p class="ql-block"><b>政治主任:刘玉衡、郭实夫、冀春光、刘耀礼</b></p><p class="ql-block"><b>十二团团长:卢宪高</b></p><p class="ql-block"><b>政治主任:姚仲康,刘仰峤、郑洪太</b></p><p class="ql-block"><b>游击六团团长:李宝森</b></p><p class="ql-block"><b>副团长:马成业</b></p><p class="ql-block"><b>政治主任:张孝忠(张效中)</b></p><p class="ql-block"><b>游击七团团长:杨业澎</b></p><p class="ql-block"><b>政治主任:冯基平</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决死第四纵队于38年1月组成,下辖决死第十总队、决死第十一总队、决死第十二总队、游击第六团、游击第七团、第十八团。</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决死第十总队:前身是37年8月在太原组建的少年先锋训练第一团,由工人农民学生组成;</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决死第十一总队:前身是国民兵教导第二团,原先是训练村长的,37年8月村长训练结束后,接收了牺盟会动员来的1000多名少年先锋队入伍;</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决死第十二总队:前身是国民兵教导第九团,记得这个教九团已经往决死第一和第二总队输送了不少兵源了,剩下的部分再加上从军士一、二团调来的几百人就组成了决十二总队;</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游击第六团:由牺盟会临县中心区各县游击队和牺盟会太原中心区各县游击队合编;</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游击第七团:由牺盟会晋西北中心区兴县游击大队和牺盟会岢岚中心区各县游击队合编;</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第十八团:两个营原是兴县游击支队,一个营原是牺盟会雁北游击支队;</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决死第四纵队的旧军官和共产党八路军干部的比例跟决一纵很相象,几个总队的军事干部都是旧军官,政工干部为共产党员;几个游击团的领导权基本上都掌握在我党手中。</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同前面几个决死纵队一样,在“十二月事变” 前,决死第四纵队已经被阎老西拆成了两个旅,独立第七旅和第二○三旅。独立第七旅下辖第三十三团(原第十总队) 、第三十四团(原第十二总队) 、第三十五团(原游击第六团) ,第二○三旅下辖第十八团(原名) 、第十九团(原游击第七团) 、第二十团(原第十一总队)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十二月事变” 后,决死第四纵队进行了整编,第三十三团调归决死第二纵队;第三十四团与第三十五团合并成为新的第三十五团;第十八团的二营并入八路军一二○师独立第六支队;第十八团第一、三两个营分别并入第十九团、第二十团;另成立一个纵队教导营。</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百团大战” 后部队大量减员,第二十团撤销,部队编入第十九团和第三十五团,部队也改称第十九支队和第三十五支队。决死第四纵队兼晋绥军区的第六军分区。</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抗战结束后,恢复了第十九团和第三十五团的番号,并重新组建了第二十团和忻东支队等游击支队。</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决死第四纵队跟决二纵一样都是在西北野战军后来的一野的序列里面,早在五十年代初,一野部队大都裁撤、改编,目前硕果仅存的1野部队只有南京军区的第1集团军,好在决四纵部队多数进了第1军和第3军,其沿革还算清楚。</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前面提到,第十八团的二营并入八路军一二○师独立第六支队。要介绍独立第六支队必须先介绍独立第三支队,第一二○师独立第三支队是抗战初期由其第三五八旅第七一六团抽出第一、第六、第十一连为骨干组建的,后来发展成为第七、第八团,可以说,这个支队的红军底子还是相当雄厚的。</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40年4月,独立第六支队编入第一二○师独立第三支队为其第九团,这样独立第三支队下辖第七、第八、第九团,但不久后第九团撤销,部队分别编入第七团和第八团。40年11月独立第三支队番号撤销,第七、第八团编入第三五八旅。44年7月,第七团编入第八团。46年11月,在山西随旅编入晋绥野战军第一纵队。47年9月,第八团改称第七一四团(很多军史爱好者犯的一个错误就是认为第七一四团是抗战初期由山西忻县和崞县游击队发展起来的忻崞独立团,38年1月编成第三五八旅第七一四团,但此七一四非彼七一四也)。49年2月,全军重新排序,第七一四团为第1野战军第1兵团第1军第1师第1团!天下第一团!</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其后的沿革就世人皆知了,目前为第1集团军第1师(唯一的两栖机械化步兵师) 第1团(两栖机械化步兵团),</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值得一提的是,该团2营6连就是大名鼎鼎的“硬骨头六连”( 红军连)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46年1月,第三十五团编入晋绥军区独立第一旅,旅辖第二、第七一四团(此七一四是老七一四) 、第三十五团。独立第一旅后来是西北野战军第一纵队独立第一旅,即后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军第2师,如果第三十五团排名老三,则很可能是第6团。</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第十九团编入晋绥野战军独立第五旅,然后是西北野战军第三纵队独立第五旅,后即第3军第9师。第二十团和其他第六军分区的部队组成了第7军第20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第1军第2师:52年第1军和第3军合编为重装军,其第2师和第8师合编为新的第2师,其时有的团队合并,有的团队转炮兵,有的团队转坦克兵。原决四纵第三十五团(第1军第2师第6团?)去向从公开资料还没法看清,但师的建制一直存在,直到96年改为武警第2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第3军第9师:第1军和第3军的合并倒是把决四纵两个亲兄弟第三十五团和第十九团给合到了一个军来,第3军第7师和第9师合并成为第1军第7师,直到69年才重新排序为第1军第3师,98年缩编为第1集团军第3旅;</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这儿插一句,正因为第7师改成第3师,新疆军区69年后成立的几个师便大摇大摆地用上了第7、第8、第9师几个番号。有趣的是,文革中重新建立的几个军也是可以看出,新的军番号总是从原来自己野战军系统空出的番号中取名,例如第11军,第17军,第19军,第29军,都是如此,就从这么一点小事就可以看出,军中山头的力量确实不可小觑。</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第7军第20师:50年调济南改编为炮兵第7训练基地,目前为炮兵何单位,或已不存在,无详情奉告。</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山西新军今何在 (五) 山西新军暂编第一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陆军暂编第一师,续范亭为师长。</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已经有河友提出,牺盟会并不是山西唯一的抗日组织,确实,还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战动总会”( 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动员会) ,不过前面提到的决死队并非由战动总会出面组建,因此并未提及。大概来说,由牺盟会组建的新军队伍有决死第一到第四纵队,以及稍后将提及的工卫旅;战动总会组建的有政卫旅和暂一师。另外,为什么没有提及新军各部主官,一是本文着重于追溯新军各部历尽半个多世纪后目前的所在,二是新军组建之初旧军官成份相当大,很多部队的主官在其沿革中极不连贯。</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暂编第一师就是由战动总会在晋中、晋西北等地发动群众,武装群众,组建起来的二十五支基干游击队的主要部分。</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38年初,战动总会和其抗日游击第一路纵队已经拥有五个支队,兵力3000人。</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第一支队:战动总会游击干部训练班部分学员在汾阳、文水组建的两个大队和交城游击队编成(我们的****华国锋是不是出自这支部队待查,有谁知道不?)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第二支队:太原游击队和游击干部训练班部分学员动员群众组成的清太游击队编成;</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第三支队:由文水游击队编成;</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第四支队:由太原成成中学师生游击队编成;</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第五支队:战动总会政治服务队和汾阳游击队编成;</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38年3月,部队改编:原战动总会游击第一路纵队一、二、三支队编为保安二区游击第一支队,辖3个营,每营4个连;</b></p><p class="ql-block"><b>游击第五支队与岚县游击支队合编为保安二区游击第二支队,辖2个营;</b></p><p class="ql-block"><b>战动总会武装自卫总队改编为保安二区游击第三支队,辖3个营;</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游击第四支队(即成成中学师生游击队)编为保安二区游击第四支队,辖4个连。</b></p><p class="ql-block"><b>战动总会游击第三支队与宁武县二区自卫队合编为保安二区游击第五支队,辖2个营和1个补充大队;</b></p><p class="ql-block"><b>战动总会游击第十支队改编为保安二区游击第六支队,辖3个营;</b></p><p class="ql-block"><b>宁武、朔县游击队合编为保安二区游击第七支队,辖1个营另2个连;</b></p><p class="ql-block"><b>绥蒙游击队与保德、忻县游击队合编为保安二区游击第八支队,辖4个连;</b></p><p class="ql-block"><b>岢岚游击队改编为保安二区司令部特务队。</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以上8个游击支队总兵力13000余人。</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一路纵队编余的2个营和临县游击支队,文水、交城游击支队以及战动总会1个服务中队,共1800余人,编入八路军一二○师游击四支队。离石游击支队1000余人,划归保安四区编为政卫总队,其后先后改编为保安第七团、新军总指挥部特务团★。1938年9月,将保安二区游击第三支队(3个营1400余人)调归决死四纵队编为游击第七团。察绥游击军4个支队继续留在雁北地区,归一二○师指挥。</b></p><p class="ql-block"><b>阎锡山在“十二月事变” 之前已经调出了几个支队以削弱共产党对战动总会的影响,游击第七、第八支队被编入晋绥军步兵第三团,第十四支队(后来组建的) 拨归保安四区建制。剩下的六个支队也各自改变了番号:保安二区第一支队改为保安二区第三十六团;保安二区第二支队改为第三十七团;第三、第五支队合编改为第四十四团;第六、第七支队合编改为决死第十三团(后来该团也被阎锡山划到了晋军系统去了)。</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39年7月,剩下的3个团被改编为陆军暂编第一师,续范亭为师长。提起续范亭那是大大的有名,1893年11月出生于山西省崞县(今原平县)西社村。早年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25年前后任国民军第三军第二混成支队参谋长、第六混成旅旅长、国民军军政学校校长。35年因为不满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亲赴南京呼吁抗日,遭拒后在中山陵前剖腹自杀,举国为之震惊。并留下绝命诗:</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赤膊条条任去留,</b></p><p class="ql-block"><b>丈夫于世何所求?</b></p><p class="ql-block"><b>窃恐民气摧残尽,</b></p><p class="ql-block"><b>愿把身躯易自由。</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遇救不死的续范亭继续为抗日奔走。他赞同共产党停止内战,团结抗日的主张。37年9月,续范亭任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主任委员,与共产党人合作创建山西新军。1939年,阎锡山发动“十二月事变”,密谋消灭晋西北抗日武装时,他亲赴八路军第120师第358旅通报情况,研究对策,并参与指挥反击国民党顽固派的战斗。40年,任晋西北军政民联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晋西北行政公署行署主任。同年11月,任晋西北军区副司令员。1940年冬,日军对晋西北根据地实行残酷的大“扫荡”,续范亭率行署机关日夜转战,积劳成疾,终于病倒。1941年5月,续范亭赴延安疗养。</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47年,胡宗南进犯延安,续范亭随陕甘宁边区党政军机关分散撤离,在行军途中病情加剧,于9月12日病逝于山西临县。临终前,续范亭给党中央和毛主席写了一封遗书,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请求。党中央接受了他的请求。47年9月13日,续范亭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回到暂一师的沿革问题上来。暂一师在“十二月事变” 后列入了八路军第一二○师的序列,40年3月,第四十四团改编为第三十七团的第三营,暂一师辖第三十六、第三十七团,全师共计5000余人。</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40年4月,第三十七团由三个营缩编为两个营。40年10月,新军总指挥部特务团★编入第三十六团为其第一营。41年11月,第三十六团、第三十七团都缩编为三四个连队的小连。</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42年12月,暂一师师机关撤销(但番号保留) ,第三十六团与第三十七团合并,第三十七团编为其第二营;师直属连队充实其第三营。从此,第三十六团正式编入晋绥军区第二军分区部队的序列里。</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45年7月,第三十六团编入晋绥野战军独立第二旅为第三十六团,45年11月编入新组建的晋绥野战军南纵队(又称许、孙纵队) 仍称独立第二旅第三十六团,年底南纵队番号撤销。46年11月随旅编入晋绥军区第三纵队还为独立第二旅第三十六团,47年8月随所在纵队调入西北野战军仍为第三纵队独立第二旅第三十六团,49年2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野战军第3军第7师第20团。</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52年6月,第3军第7师和第9师合编为第1军的第7师,直到69年全军重排序号,第1军第7师改为第1军第3师,98年第1军第3师改称第1军第3旅。</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山西新军今何在 (六) 山西新军政卫二○九旅</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导读:阎政权迁往临汾后,刘岱峰随同迁往负责牺盟会总会日常事务工作。第二战区司令长官行营政治处成立,梁化之、刘岱峰任正副主任,在临汾刘岱峰组织了“政治保卫队”,保卫“牺盟会”总会和“政治处”总部,抵抗日军的骚扰;阎锡山政权转移到吉县,刘岱峰扩大了“政治保卫队”,后改为新军209旅,刘岱峰兼任司令。209旅的组建与扩大,打击了日军在山西的进犯,扩大了抗日武装。</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政卫旅(政卫旅、二〇九旅)的前身是第二战区随营学校。学校到汾西后扩建成了政卫队。张韶芳任政治部主任,共分为9个支队(相当于营)。秋林会议后改队为旅,张韶芳任旅长,廖鲁言任政治部主任,廖不在时,由张一琦负责,共辖3个团。</b></p><p class="ql-block"><b>一团团长:郭生彬</b></p><p class="ql-block"><b>二团团长:白鹏年</b></p><p class="ql-block"><b>政治主任:乔明甫</b></p><p class="ql-block"><b>三团团长:贾耀祥</b></p><p class="ql-block"><b>副团长:孙为</b></p><p class="ql-block"><b>政治主任:景人杰</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山西政治保卫队(简称政卫队) ,主要由决死二总队政卫队、第二战区随营学校、抗日学生游击队、随营四分校游击队、晋西南各县自卫队和招收广大爱国的青年学生、工人、农民等组成的。</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39年4月的时候,政卫队已经发展到了十个大队(第一到第九大队,外加一个儿童大队) ,共4000多人。</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39年5月,政卫队改编为第二○九旅(又称政卫旅) ,下辖第五十一团(原政卫队第三、五、六大队分别编为第一、二、三营) ;第五十二团(原政卫队第四、第七、第八大队分别编为第一、第二、第三营) ;第五十三团(原政卫队第一、二、九大队分别编为第一、第二、第三营) ;儿童大队直属旅部。</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十二月事变” 之后,山西新军政卫二○九旅大部与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晋西支队合编,部分部队并入决一纵第四十二团、决四纵第四团等等。</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晋西支队是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主力东进山东后在晋西留下的部队,开始的时候主要部队是其第三四三旅抗战初期组建的补充团(第六八五团和第六八六团的扩兵骨干以及第六八六团的两个连组成) ,为晋西支队第一团;晋西支队第二团为晋西游击大队编成。新军第二○九旅部队大大充实了晋西支队的两个团,而且还组建了支队的第三团。</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晋西支队40年夏天归建山东第三四三旅,将其第三团留在了晋西,后来编入晋绥军区第八军分区第五团(见决死第二纵队篇)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晋西支队在归建山东第三四三旅的途中,将其第二团留在了鲁西,支队率第一团于40年10月与师部会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40年冬,第一一五师进入山东的部队先后被编为七个教导旅,其中教导第二旅第四团由原晋西支队第一团编成。43年3月与教导第五旅第十五团、山东纵队第二旅第五团、教导第二旅直属队各一部合编为滨海第四团,43年9月该团兼滨海军区第二军分区,后滨海第四团与二分区机关分离。45年8月编入山东军区第2师为第四团,赴东北后改称东北人民自治军总部直属第二师第四团,46年2月上旬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东满军区直属第二十二旅第六十四团,同年3月下旬改称东北民主联军总部直属第二师第四团,后改称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第二师第四团、东北野战军第一纵队第二师第四团、第4野战军第38军第113师第337团,今天的第38集团军第113师第 337团。</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教导第三旅由鲁西部队组建,其第八团就是原晋西支队的第二团,以后挺有名的“水东八团” 是也。后来第八团被派到新四军五师的中原军区,中原突围时被编为第一纵队第二旅第四团,突围后第四团编入中原独立旅,后随旅编入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十二纵队,第十二纵队以后改编为江汉军区,即后来的湖北省军区。</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山西新军今何在 (七) 山西新军政卫二一二旅</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二一二旅:</b></p><p class="ql-block"><b>旅长:孙定国</b></p><p class="ql-block"><b>政治主任:王成林、朱佩瑄、张天珩</b></p><p class="ql-block"><b>参谋长:涂则生</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山西新军今何在 (七) 山西新军政卫二一二旅</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山西新军第二一二旅是在晋西南三角地区各县人民抗日武装自卫队自卫总队、游击支队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38年9月,稷山支队和安邑支队合编为教导三总队(团级) ,下辖三个大队:第一大队由稷山支队第一、二大队组成;第二大队由安邑支队组成;第三大队由稷山支队第三大队组成。</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38年12月,在教导三总队的基础上,将晋西南各县自卫总队、游击支队统一整编为政治保卫队第一支队(简称政卫一支队) ,支队为旅级编制,支队下辖十个大队:原教导第三总队的第一、二、三大队依次编为支队的第一、二、三大队;第四大队由曲沃县大队组成;第五大队由安邑公安队组成;第六大队由猗氏支队组成;第七大队由万泉支队组成;第八大队游虞乡自卫总队组成;第九大队由闻喜县政府、牺盟会在同蒲铁路以西地区直接发展建立;第十大队由起义的皇协军组成。全支队大约有3000人。</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39年7月,政卫一支队改编为第二一二旅,下辖第五十四、第五十五、第五十六团。第五十四团由原政卫一支队的第一、三、五大队编成,依次称为第一、二、三营;第五十五团由原政卫一支队的第二、四、六大队编成,依次称为第一、二、三营;第五十六团由原政卫一支队的第七、九、八大队编成,依次称为第一、二、三营;全旅大约4000人。</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另外,第二一二旅还辖有两个游击支队。39年10月,组建了抗日游击第一支队,支队是由新绛、闻喜、曲沃的三边地带改造游杂部队和动员青年参军而建立的;40年1月,组建了抗日游击第二支队,支队由安邑、猗氏、万泉三县公安队合编而成。</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十二月事变” 后,第二一二旅列入了八路军的序列,受决死第一纵队辖制(见决死第一纵队篇),40年4月,第五十六团与游击第一、第二支队取消番号,第五十六团第二营、游击第一支队大部、游击第二支队编入第五十四团;第五十六团一营、游击第一支队一部编入第五十五团。40年10月,第二一二旅第二次整编,旅番号保留,所属部队缩编为第五十四、第五十五、第五十六三个小团,每团辖四个连,没有营级编制。</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精兵简政” 时,第二一二旅和太岳第四军分区合并,旅番号撤销,所属第五十四、第五十五、第五十六三个团合编为第五十四团(仍为小团) ,属太岳第四军分区建制。</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45年12月, 第五十四团编为晋冀鲁豫军区第二十四旅第七十二团,有关第二十四旅的编成请参阅决死第一纵队篇有关第八纵队第二十四旅部分。</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山西新军今何在 (八) 山西新军政卫二一三旅</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二一三旅:</b></p><p class="ql-block"><b>旅长:郝玉玺</b></p><p class="ql-block"><b>政委:程国梁</b></p><p class="ql-block"><b>政治主任:朱佩瑄,做实际领导工作的人还有刘裕民。</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山西新军今何在 (八) 山西新军政卫二一三旅</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山西新军第二一三旅的建军基础是十一个县的抗日自卫队。</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从前文已经知道,在39年初,山西政治保卫队编为第二○九旅;政卫一支队编为第二一二旅。那么后来编成的政卫二支队和政卫三支队就编成了第二一三旅,这三个兄弟旅均属于政卫队系统。</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政卫二支队是38年6月由汾城、襄陵、新绛、乡宁、吉县、河津、稷山等七个县的自卫总队改编的,下辖六个大队;政卫三支队是稍后由平陆、夏县、芮城、垣曲四个县抗日自卫队组建的,下辖三个大队。</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39年6月,山西新军第二一三旅成立,辖第五十七、五十八团(由政卫二支队改编) 、第五十九团(由政卫三支队改编)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十二月事变” 后,第二一三旅进入八路军的序列,由决死第一纵队辖制,具体沿革请参阅决死第一纵队篇。</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只提一点,当陕南十二旅(即第二十四旅) 日后与起义部队第十七师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军的时候,其下属的两个师是用原来两支部队几个团混合编成的,大概是为了提高起义部队的战斗力吧。</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第十二旅→第19军第55师</b></p><p class="ql-block"><b>第三十四团→第19军第55师第163团</b></p><p class="ql-block"><b>第三十五团→第19军第55师第164团</b></p><p class="ql-block"><b>第三十四团→第19军第55师第169团</b></p><p class="ql-block"><b>第十七师→第19军第57师</b></p><p class="ql-block"><b>第五十团→第19军第57第170团</b></p><p class="ql-block"><b>第五十一团→第19军第55师165团</b></p><p class="ql-block"><b>独立团→第19军第57师171团</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52年7月,第19军军部改编为陕西军区,第55师调归西北军区领导,第57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石油工程第1师。这个时候,以前混编的团又各归其位,即原第十七师的第五十一团被调入石油师,把原第十二旅的第三十六团换回来改称为第55师第165团。</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当年的第55师,现在的第55旅还在第21集团军麾下。</b></p><p class="ql-block"><b>1939年6月政卫二支队、三支队合编为213旅(阎锡山晋绥军正式编制)。</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旅长:郝玉玺,</b></p><p class="ql-block"><b>政治主任:程谷梁,</b></p><p class="ql-block"><b>参谋长:张焕。</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下辖:57、58、59三个团。</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57团团长:张汉丞,</b></p><p class="ql-block"><b>副团长:韩震、曹增荣</b></p><p class="ql-block"><b>政治主任:贾久民。</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58团团长:周义中</b></p><p class="ql-block"><b>副团长:刘增业,韩固</b></p><p class="ql-block"><b>政治主任:郭寿天(后为郭林军)。</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59团由政卫三支队在中条山改变,未归建制,由当地党委领导。晋西事变后,亦转移到太岳根据地。</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团长:王清川</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乡宁王达到稷王山后随59团到沁源。</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213旅转移到沁源后,改编为57团,团长张汉丞。张汉丞是老红军,开国少将。程谷梁当时是汾城县长,解放后曾任山西省政府公安厅厅长。</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根据《双鹤之光》和乡宁文史研究专家王永顺老师提供资料整理]</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山西新军今何在 (九) 山西新军山西工人自卫旅</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工卫旅(工人自卫队)</b></p><p class="ql-block"><b>旅长:郭挺一</b></p><p class="ql-block"><b>政治主任:侯俊岩。</b></p><p class="ql-block"><b>其他负责人有:康永和、周子贞、王子本、王庆生。</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37年9月18日,山西省总工会成立后,决定创建山西工人武装自卫总队,号召工人拿起枪杆子,保卫家乡。9月27日,山西工人武装自卫总队(团级)在山西国民师范正式宣告成立。后来,工卫总队扩大为旅级建制并编入山西新军,称为工卫旅。工卫旅是抗日战争中我党领导下的第一支工人武装,它转战于山西腹地,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1942年4月,八路军120师师长贺龙在工卫旅全体军人大会上说:“ 苏联有个工人师,中国有个工人旅,就是你们。这是你们的光荣,也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光荣。”</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39年春,工卫旅被阎锡山改编为第二○七旅,下辖三个团:第二十一团、第二十二团、第二十三团。</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到了“十二月事变”后,工卫旅进入八路军第一二○师序列,第二十三团撤消,仅辖第二十一团和第二十二团。</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42年“精兵简政”的时候,其第二十二团并入第二十一团,隶属晋绥军区第八军分区。</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45年7月编入晋绥野战军独立第二旅为第二十一团,11月编入新组建的晋绥野战军南纵队(又称许、孙纵队) 仍称独立第二旅第二十一团,年底南纵队番号撤销。46年11月随所在旅编入新组建的晋绥军区第三纵队还为独立第二旅第二十一团,47年8月随所在纵队调入西北野战军仍为第三纵队独立第二旅第二十一团,49年2月全军统一序号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野战军第3军第7师第21团。</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虽然前面已经提过,这里还是再简单重复一下第3军在解放后的沿革,52年第3军并入第1军,新的第1军为重装军。其第7师和第9师合并成为第1军第7师;69年全军重排序号,第7师为第1军第3师;85年为第1集团军第3师;98年缩编为旅──第1集团军第3旅。</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