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画石门》

写意岩头文化艺术创意园

<p>作者:汪文晖 文/绘 </p><p>编辑:毛朝晖</p> <p class="ql-block">我画石门</p><p class="ql-block">石门在南方是个很不起眼的山乡小村,位于浙东四明山麓与台州天台山脉交汇的大雷山下。大雷山海拔不高却群山迴环,丘陵连绵,到了峰顶,俯瞰群峰,极目天际,山恋层层叠叠,蜿蜒而去,拱卫主峰。遇到天朗气清,隐约可见海湾平野,波光泛照。石门村便位于山下峡谷之间,层层梯田,竹林如海,村民沿南溪而居,地势阧峭,层次错落,过门窜户,常常要跨一些石阶,过一道小坡,登高呼喊一声,倒有小半个村里人听见。</p> <p class="ql-block">石门毗邻我的家乡,虽现在车行方向不同,但爬过几个山头其实隔的也不远,地貌地势,风俗习惯也极为相似,各村之间常有嫁聚,自然沾亲带故,时有走动,在交通闭塞的年代,翻山越岭,双脚步行,尽可能缩短路程是唯一的选择。比如我外婆家在万竹,小时候每年寒暑假必定去住上几日,便是这样徒步翻过五道山嶺,走大半天曲曲绕绕的山道石阶才能到达。</p><p class="ql-block">我画石门缘起朋友之约,也是我对石门的更多了解之后,觉得石门建村历史悠久,人文厚重,人材辈出,乡风淳朴,我与石门人也很有缘分。且石门村景色优美,地势奇特,富物产,宜人居,风水地理讲究,民居建筑古村特色显著,是真正江南山乡古村的典范,也是写生作画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虽然与其他山村一样,年轻人不堪山乡寂寞封闭,信息滞后,不利于发展,近年来大多移居城镇。但石门是个大村,六个大队数十个自然村,散落在大雷山际的沟沟湾湾,平岗斜坡,深坑谷地,人口基数大,祖基宅地尚在,老一辈习惯了这儿日出而作,自由闲适的生活,不愿离开故土,外出讨生计。因此乡村的民居保存相对完好,地僻村落依然石阶古道,石桥耸立,山岗凉亭,梯田勾连。只是人迹稀少,行到山湾坡道处,偶尔会看到乡民驮着一二根毛竹独自下山而来,转眼便顺坡而去。毛竹是石门特产,门前屋后,漫山生长,遮天蔽日,四季苍翠,是石门主要的经济作物,在自给自足的年代,一个笋季能备下全年可用的食材。</p> <p class="ql-block">石门村民大多毛氏为姓,建村历史千年有余,始祖毛旭为后唐进士仁锵公第三子,宋初跟随任明州太守的父亲来到宁波(公元960年),见奉川剡源景色秀美,依山傍水,翠竹遍野,土厚地灵,且唐代名士谢遗尘曾隐居于此,人文深厚,遂从浙西江山石门村迀居而来。因心念故园,为使后世子嗣不忘祖基,所以村名与江山石门村相同。千年以来,毛氏一族世代繁衍,人丁兴旺,后世子孙不仅逐渐迁往同属大雷山脉的岩头,大堰等地居住,还为了各自发展在嵊泗,余姚,鄞州等落地生根。</p> <p class="ql-block">石门村民大多毛氏为姓,建村历史千年有余,始祖毛旭为后唐进士仁锵公第三子,宋初跟随任明州太守的父亲来到宁波(公元960年),见奉川剡源景色秀美,依山傍水,翠竹遍野,土厚地灵,且唐代名士谢遗尘曾隐居于此,人文深厚,遂从浙西江山石门村迀居而来。因心念故园,为使后世子嗣不忘祖基,所以村名与江山石门村相同。千年以来,毛氏一族世代繁衍,人丁兴旺,后世子孙不仅逐渐迁往同属大雷山脉的岩头,大堰等地居住,还为了各自发展在嵊泗,余姚,鄞州等落地生根。</p> <p class="ql-block">石门作为浙东毛氏的发祥之地,历代耕读传家,人才济济,明代曾有毛氏族人状元及第,荣登弘治癸丑科榜首,官至礼部尚书。近现代民国名人毛思诚,毛邦初,毛翼虎等皆石门毛氏后人,在我熟知的师友同学中,更有不少石门毛氏后人在北京,上海,宁波等地从政,治学,经商,并超群拔萃,卓有成就。</p> <p class="ql-block">大雷山给了石门村独特的地理地貌,从岩头沿南溪往石门而行,道路平缓,良田连梯,谷地平野开阔,小村庄散落其间。距石门村愈近地势渐渐陡峭,山涧斜坡相互交错,竹林掩映,古树丛生,如眼前展开一道道如诗画屏。至狮凤桥算是到了石门村地界,狮山,凤山踞守两侧,古村牌楼耸立其间,溪流淙淙,凤山松林里有捰干年古松,盘旋崛立,若凤凰展翅恭迎远方归来的游子。远处是茭背山,过去山上建寺庙有僧侣修行,傍晚时分钟鸣鼓响,便是石门十景中有名约“茭背晚钟”。茭背山下还有座石拱桥,如一道彩虹横跨东西谓霓桥,桥下有潭,水面清浅平缓,明澈见底,溪鱼隐隐绰绰,穿梭雁行,平添山川灵秀之气。</p> <p class="ql-block">进牌楼仍看不见石门村一角,拾阶而上,山涧有潭谓龙潭,雨水丰沛的春夏时节,溪瀑曲折而下,冲刷崖壁,声若惊雷,山谷密树之间,龙吟虎啸,石门十景中谓“龙潭瀑啸”。</p><p class="ql-block">到了五拱石桥算是真正到了石门村口,桥上建有佛堂,左侧古樟迎宾,右侧南溪庙,五拱桥是浙东颇有特色的古桥,现已被列入文保古迹。不是因为桥有多漂亮多高难度,而是五座拱桥排列在一起了,桥面成了一条宽阔的道路,便于村民行走,而且五座桥由几辈人逐步修成,不够宽加了一座,又加一座又一座,桥洞下可清淅看到桥的不同年轮。架桥是功德,更是乡村的重大工程,可见毛氏族人对祖基家乡的奉献与热爱。</p> <p class="ql-block">与许多古村一样,石门村的营置布局是有讲究的,村口狭窄,村后宽阔,形如布袋。进村前曲曲湾湾,路面狭窄如曲径通幽,龙潜深渊。进村后便渐渐开阔平缓,豁然开朗,村民沿南溪两侧居住,朝向不同,屋宇相连。毕竟石门村位于大雷山下一个较大狭谷中,大山相间,坡度逐渐高起,谷地宽窄不一,村里又人口众多,因此房屋间矩不宽,层层叠叠,错落不齐,如山城一般。千百年来石门村根据家族传承及居住位置,分“六院一府”。六院包括上东院、下东院、上高院、下高院、上依家院、下依家院,一府即先祖状元及第的大夫第。古村如此规划不仅讲究地理环境上的合理布局,更是厘清了每一个家族分支的源流。依北宗书画家米沛之子米友仁撰写的族谱为辈分,代代相承,并三十年修谱一次,家族支脉清淅,传承有序。家族是民族的缩影,宗族不断,文脉不断。</p> <p class="ql-block">石门人勤劳俭朴,乐善好施,有名的如大夫第主人毛光远,是村里的达官贵人,不管乡里乡亲还是外乡来人,有困难都会施以援手,尽力帮扶,所以村里流传下来一句活,有亲眷找亲眷,呒亲眷找光远。石门人内敛而不显山露水,但也很要面子。相传石门殷实的乡绅在数十里之外的肖镇都置有良田,但每次去都会穿一双草鞋,夹一双布鞋,快到了溪口镇上才把草鞋换下布鞋穿上,这样既有了面子又省了买鞋的钱。勤劳节俭与乐善好施其实并不矛盾,体现的是传统美德,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帮扶济困,由己及人,身传言教,成为风俗,良好的乡风俚俗也是石门毛氏昌盛不衰的原因。</p> <p class="ql-block">石门村的地形地势注定村庄不宜太大,人丁增加只能迀往别处居住,好在石门形如口袋状,外窄内宽,村内丘壑丛生,山岗平缓,次第起伏,所以有了许多自然村落,大的几十户,小的三,五户,在山腰坑涧,依水而居。周围除了漫山秀竹,灌木丛林,便是层层梯田,不走到近处,都发现不了这儿还有住户。村名起得简单却很别致,比如田湾,石岭,半岭,竹坪,金竹地,长龙头,,,村村之间山道,石桥,凉亭相连。山风习习,沁人心脾,春花秋月,如期而至,而古道石阶曾经飘落过多少先人的身影,有些人从这些山村走出去,却再也没有回来过。</p> <p class="ql-block">大雷山是四明山与天台山的交界之地,南溪作为剡源的一个支流,在著名的浙东唐诗之路上许多诗人也许在此驻足,留下佳作。只是那个时候还未有石门村这样一个地标,所以也无法考证。而出石门数里地的榆林元代文章大家戴表元,班溪公棠明代诗人陈著皆曾隐居于这同一条溪脉,与石门毛氏便有水乳相融的交集。</p> <p class="ql-block">石门十景是毛氏族人对家乡的热爱与缅怀,毛翼虎先生曾有诗作吟哦十景,“大名独霸大雷峰,未隔蓬山一万重”,(雷峰插云)“漫道风光浑似梦,一朝飞雪满溪山。”(银岭映雪)“话到鹏程方远大,此松不负地灵钟。”(盘松话古),山水育人,人杰地灵,从石门大山竹海里走出去的石门人,既满怀乡土的悁恋,感恩之情,又不乏家国情怀,奋发之志。“羊岩突兀小桥低,风打杨花眼欲迷。”(羊岩闲眺),“山光倒影落寒潭,暮锁苍烟晓挂岚。”(龙潭瀑啸),“泥桥小立风光好,伫看魚儿逐队游。”(泥桥观鱼)。这些诗读起来很亲切,在我家乡也有羊岩,龙谭,石桥,溪鱼,烟岚,,,类似的地理环境,生活习俗,有着相同的情结与记忆,这也是我乐于画石门的重要缘由,也许也是曾经在浙东乡村生活过的人们共同的历史记忆。</p> <p class="ql-block">石门作为江南一个极普通的山乡古村,历史悠久,人们安居乐业,不管天灾人祸,时代变迁,和衷共济,共克艰!:难。这儿的人们日出而作,日暮而息,繁衍子孙,教习文化。就这样生活着,一千年都不曾改变。</p> <p class="ql-block">书画是民族传统艺术特有的表现形式,漫淫着中国人特有的思维习惯与生活方式,诗,书,画,印的表现方式,对石门这样一个具有历史厚度的古村来说,尤其贴切。不清楚过去有多少书画家在石门留下墨宝,我画石门意象为先,同时拋砖引玉,让更多的人,更多的书画家来石门走走看看,放松心情,让美丽山乡,千年古村的青山绿水愈发明净整洁,愈发光彩照人。</p> <p class="ql-block">编辑:毛朝晖,编后语:文晖兄画石门风情系列作品是出于内心对家乡的美丽乡村热爱。他作为土生土长的奉化人在外拼搏多年。现回家乡定居,他时常思考着如何用笔墨语言来描绘家乡的风景,他这么想也身体力行地行动着。这不他用手中彩笔创作了《意象石门》系列作品,并搞了个人展览,通过绘画作品很好地宣传了石门古村,同时也为乡村振兴发展作出一份贡献!我们期待文晖兄多画家乡题材,多出精品佳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