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不隔爱

晓王子

<p class="ql-block"> ——记8日隔离日记</p> <p class="ql-block">  提起电脑准备书写这段经历时,已是我们在酒店隔离的第八天了,按照规定,明天是隔离的最后一天。原本想撒个懒不写了,因为众多官方媒体都已报道此事,因为我的自媒体抖音也已展示,可是,似乎并不能完全代表一切,总想再写点什么。</p><p class="ql-block"> 本来不吃晚饭的,怕这些天没有了运动胖起来,听众人说今日供应麻辣烫,就想变换个口味,结果非也,是稀饭,还是加肉的,也许后勤保障组也了解大家的担心,故此稀饭给予少许,味道却很赞。</p><p class="ql-block"> 饭后,在不到三十平米狭小房间散步时,聆听着李健的“温暖”,又不自觉的想起上海14天隔离的点点滴滴,那是整整七个月前,刚从非洲贝宁援助而归,对祖国和亲人的思念更胜一筹,起初想着只要是国内,哪怕是隔离一个月也没事,其实不然,人毕竟是群聚动物,隔离的日子,如同书中所说的装在别里科夫的盒子一般,如同井底之蛙,对外部环境所见甚少。那些日子很难熬,但有家人朋友的鼓励,有从非洲一年磨练出的坚强意志力,有一颗坚定的回家之心,也有每日不下两小时的运动(keep),挺过来了。</p><p class="ql-block"> 说起运动,八天来,我也想好好运动下,实在不愿意随随便便又胖了,可是空间实在是小,施展不开的感觉。那天在屋里拐弯抹角的慢跑了一刻钟,竟然给自己弄的晕头转向,就改为原地运动模式。平板支撑算是最难的项目。记得在非洲时平板的记录是7分37秒,就是喜欢7这个数字,可昨晚竟然才恢复到3分钟,还难受得够呛。有人问我:7分多怎么做到的啊?我说:当时就在想除非今天胳膊骨折了,我一定会坚持到最后。话虽如此,其实还是毅力在做宠。昨天的一条朋友圈,朋友们众说纷纭:你怕是胖了吧;你怕是缺乏锻炼了吧;可能海拔不一样了;你颓废了啊。朋友圈里从来不缺经典。</p> <p class="ql-block">  以下是我的抖音展示,获赞708,阅读量2.4万人次,并附有部分评论。</p> <p class="ql-block">  自鼠疫疫情爆发以来,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及相关负责部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的相关部门,领导们,急诊科全体人员,为了一只老鼠引发的疫情,忙得没日没夜。有了应对新冠疫情的众多经验,此次鼠疫,虽然情况紧急,来势汹汹,但现实是大家忙而不乱,诸事处理的井井有条。正确的领导,全方位的努力,群策群力,使得疫情后的第六天,就基本解除了“红色警报”。如今,患者病情平稳,未出现第二例感染病例,第一次封了的急诊楼也解封了,在楼里坚守岗位的数百名医务人员也陆续走出了大楼,见到了很配合的银川蓝。不得不再次感叹:这就是中国速度,就是总院速度。可是,每个人背后默默付出的艰辛,也许只有自己最清楚。没有什么岁月静好,总会有人砥砺前行着。</p><p class="ql-block"> 发现疫情的那天晚上,总院急诊科的抢救区,所有在场的医护人员,护工保安保洁,彻夜未眠。一边等待着医院进一步的指示,一边看护好一同隔离的患者,清醒的患者甚是担心,看得出来眼神里透漏着恐惧,大家就去鼓励安慰。可是,谁人不担心呢,鼠疫是甲类传染病,既往史极其恐怖,保持镇定是必须的,因为患者的内心更脆弱。医院兄弟科室的很多同事朋友也打电话,发微信,安慰鼓励着身处疫情最前线的我们,起初我们不想多说,听到很多人对家人的说辞是:今天要加班。因为他们会更担心。</p> <p class="ql-block">  我的同事,拓守豹,他值班的那天,是患者首诊日,认真的询问病史和查体是他的良好诊治习惯,一开始就觉得这个患者是疑难杂症。因为起初的病因不明,我们在查房时,对这个患者多了一些考虑,也扩大了诊断项目,并最终凭借血样查出了近60年在宁夏都没有出现的鼠疫。</p><p class="ql-block"> 疫情发生的那天晚上,闲暇之余,他对我说道:马老师,不会有事吧,我回家还抱了两岁的孩子呢!我说:吉人自有天相,你又没接触她的体液,戴了手套,手上没有伤口,查体后又洗了手,不会有事的,而且好像鼠疫没有次密接,虽然我们都是密切接触者。他,为人父,第一时间担心的是孩子,聊天过程中始终没有提及自己,但他也是为人子,为人夫。我们开玩笑的说:万一我们中谁被传染了呢,也许是护士,也许是护工。最终一致的意见是:相信组织,相信如今我们的医疗水平。这些,似乎成了一线工作的我们的共识,每天面对众多患者的首诊,尤其是近期,疫情反弹之时,根本不知道来者何人,危险时刻并存着,如果没有良好的心态真的无法从事。但总得有人去做吧,否则怎么体现“大爱无疆,救死扶伤”的誓言呢。</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经历了一个无眠之夜,而抢救区门外,急诊楼外,又有多少人在集思广益,在奋发努力,在忙前忙后。团结就是力量。第一次经历了凌晨4点的床头交班,接班的战友们继续坚守,密接的我们被送往酒店隔离。情况紧急,我们中有的人甚至没有时间去换衣服,身着白大褂前往酒店。</p><p class="ql-block"> 秋意凉凉,到酒店是凌晨5点半,清楚的记得守候的隔离点医生说:你们辛苦了,终于等到,挺冷的。我回复一句:接下来的日子得辛苦你们了,谢谢!这是对彼此工作的尊重。</p> <p class="ql-block">  有兄弟和我开玩笑:马哥,就隔离来说,你是经验丰富的那位。是的,可我也晓得隔离的生活是无聊的,痛苦的,无奈的。对于我们这些习惯了忙碌的医护来说,更是一种煎熬。因为缺衣少吃,经过商议,很快家人就陆续送来了吃的喝的用的,可谓是丰衣足食了。隔离点的工作人员也是上佳的服务和耐心,马上就消除和解决了大家的疑虑和困难,实在是暖心之举。八天来,三餐每日,均未重复,而且美味到位,这是真的用了心的,内心里感性的一面再次暴露,被感动了。</p><p class="ql-block"> 自治区的相关领导、医院的领导,为我们送来了祝福,送来了心安,也送来了“弹药”。让我们时刻感受到组织的温暖。</p><p class="ql-block"> 得知我们在酒店隔离的亲人朋友,都在问吃的够不够,还需要什么东西?更有悄悄送来水果零食的兄弟。当然,我们也没有忘记家不在银川的轮转学生和进修医师,让工作人员把送来的心意分发到他们的房间。在这里,我们隔离的近80位同事就是一个大家庭,彼此关心着,鼓励着。只要平安顺利的解除隔离,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p><p class="ql-block"> 自从疫情发生以来,科里留守的人员兢兢业业,坚守着岗位,几乎每天都在值班。我们67名总院急诊科的同事,深知医院里其他同事的辛劳,纷纷表示隔离结束后要尽早去上班,去工作,去轮换。</p><p class="ql-block"> 是的,任何疫情,任何困难,也打不垮团结一心的急诊人。精神传承:无所畏惧,精诚协作,所向披靡,“疫”战到底。</p><p class="ql-block"> 隔离的日子说来短暂,不过是一周余,却也很漫长,说是熬出来一点不过分。外面的世界发生了很多的事儿。就我而言:国内的疫情回转了,急诊楼解封了,家人平安健康,孩子顺利的报名上初中了,最喜欢的球星C罗重回曼联的梦剧场,球队的兄弟们也在继续着快乐足球运动,我的大腿肌肉拉伤也快好了。</p><p class="ql-block"> 一切都在慢慢好转,我们的隔离生活即将结束。时刻准备着仁心仁术的医疗事业,准备着去见秋天美丽的大银川,准备着享受外面的空气,甚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