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安 之 行 (之二)

林中漫步

<p>  延安革命圣地的摇篮</p><p> 到延安去,这是儿时的一个令人神往的心愿。以前只能从书本和影视上看到、了解到延安的光辉历史,这次亲身走进延安,亲身体会到延安精神的博大。</p><p> 延安这片黄土地,是中国共产党人改写了延安的历史。从1935年10月19日到1948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在这里生活和战斗了13个春秋。他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领导和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孕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历史篇章。</p><p><br></p><p><br></p> <p class="ql-block">王家坪军委礼堂。</p> <p>军委大礼堂位于王家坪旧址的入口处,是七间高大宽敞、四角翘起的大瓦房,可容纳近千人。</p><p>礼堂建成于1943年,由三五九旅木工伍积禅设计,军委和总部的工作人员自己动手修建的,当年军委和总部的一些大型会议、晚会等集体活动都在这里举行。</p> <p>参观延安期间党的组织路线教育专题展览。我们三人是中午参观的最后一个队伍,我们可以尽情的详细的浏览参观。</p><p> 我身边的两位先生(爱人和儿子)都对历史很感兴趣,并且知识的储备量都远远高我一筹,可以随时请教。整个中午我们三人在这里尽情的享受了一顿美味历史大餐。</p> <p>延安革命纪念馆,展览了从1935年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到达西北革命根据地吴起镇,到1948年毛泽东离开延安期间的十三年艰苦岁月。这个纪念馆可以说是新中国建立之前历史的一个浓缩。</p> <p><span>25日晚,在延安市最繁华的一条街品尝特色饸饹面。</span></p><p><span>饭后,在大雨滂沱中,游览中国人民解放军抗日军政大学,现在的抗大纪念馆,游览万佛寺清凉山革命旧址,游览宝塔山革命旧址。</span></p> <p>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其前身为中国工农红军大学。1936年6月1日成立于瓦窑堡,后迁保安(今志丹县)抗大纪念馆现已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延安教学基地、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现场体验教学点、西安政治学院教学基地、空军工程大学、延安警民共建红色旅游景区;</p> <p>宝塔建于唐代,高44米,共九层,登上塔顶,全城风貌可尽收眼底。它是历史名城延安的标志,是革命圣地的象征,是延安市的标志性建筑,是游览延安的必去之地,国家AAAAA级景区。</p> <p>26日上午9.30从金延安丽枫大酒店出发,准备去往-杨家岭,凤凰山鹿,午后去往黄帝陵!</p> <p>  走进杨家岭</p><p> 杨家岭是中共中央领导在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期间的住处。当年这里还曾进行过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整风运动,现在主要有中共中央七大会址、延安文艺座谈会会址两处可供参观,在会址后面的小山坡上,散落着一排窑洞,这就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等领导同志们当年的住所。</p> <p class="ql-block">中央大礼堂</p> <p>  1942年在此建成中央大礼堂,1945年4月23日至6月21日在中央大礼堂隆重召开了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547人,候补代表208人,代表全国121万党员。“七大”选举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为中央书记处书记,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主席。从此,毛泽东一直担任中共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共也成为仅次于苏共的世界第二大党。七大是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p> <p>中国妇女运动委员会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蔡畅旧居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中央办公厅</p> <p><span>上幅照片的背影旗上面写着“泽东学院” ,这是师生们在游览参观。</span></p> <p>走进凤凰山革命旧址 感悟红色洗礼</p><p>寻着当年毛泽东的脚步,我们找到他率领红军经过万里长征抵达延安后的第一个落脚处——凤凰山。在这里生活了一年多时间。碑文上记载:中共中央是在1937年初由陕北的宝安经志丹县迁到延安这处地点的。这里当时是延安老城区。1938年年11月,因躲避日机的轰炸毛泽东和中央机关在这里仅停留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就迁往城外距宝塔山四公里与凤凰山隔河相望的杨家岭。</p> <p>风凰山是延安城西北屏障。一说其山形如凤,一说有风涅槃,幻化成山,故而得名。</p> <p>  凤凰山上石径幽邃,浓荫送爽,登亭临风,心旷神怡。古城墙还清晰可辨,恰似苍龙日暮,雄风犹存。1998年新筑的凤凰山城门高5米,纵深23米,洞额有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题写的“凤凰山”三字。</p> <p>  毛泽东曾在这里,会见了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为八路军将士服务的加拿大医生诺尔曼白求恩。这是一个令人崇敬的国际主义战士。那么远来到这么艰苦的地方帮助党的军队抗击日本的侵略。看到墙上挂着的当年白求恩在这里与毛泽东谈话时留下的照片,心中充满对白求恩人品的敬意。</p> <p class="ql-block">午后2:50时离开延安去往黄帝陵。</p> <p>  黄帝陵“华夏第一陵”。坐落于陕西省黄陵县城北1公里的桥山之巅,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我国著名的祭祀文化之乡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地。</p><p>清明祭祀活动也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祭祀活动。始祖黄帝,是距今5000年前的一位杰出的部落联盟领袖。据古籍记载,黄帝为少典之子,姓公孙,因长于姬水,又姓姬。封于有熊,号有熊氏。 曾居于轩辕之丘,又号轩辕。因崇尚土德,土色黄,所以又称为“黄帝”。</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黄帝陵古称“桥陵”,是历代帝王和名人祭祀黄帝的场所。历史上最早举行黄帝祭祀始于秦灵公三年(前422年),秦灵公“作吴阳上畤,专祭黄帝”[5]。自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亲率十八万大军祭祀黄帝陵以来,桥山一直是历代王朝举行国家大祭之地[1],保存着汉代至今的各类文物[6][7]。陵前的“黄帝手植柏”距今五千余年,相传为黄帝亲手所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柏树。[8][9]</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61年3月,黄帝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为“古墓葬第一号”[10]。2006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黄帝陵祭典)活动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8月,黄帝陵列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p> <p>3.50时到达黄帝陵</p> <p>  轩辕庙始建于汉代,俗称皇帝庙,原址在桥山西麓,是专门用来供奉和祭祀轩辕皇帝的古建筑群。今天我们参观的这座庙是宋太祖开宝五年迁移过来的。当地民间流传的俗语说,汉代立庙唐朝建,到了宋朝把庙迁。不论谁来做皇帝,登基都不忘祖先。</p> <p>  祭亭中碑石上刻的“黄帝陵”三个字,是郭沫若先生受毛主席委托题写的。今天我们来到始祖陵前,表达我们对先祖的怀念和敬仰之情!</p> <p>1937年4月5日,在中华民族祭祀祖先的传统节日清明节之际,为进一步营造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联合抗日的社会舆论,国共两党分别派出代表,共赴位于陕西黄陵县桥山的黄帝陵,举行国共两党共同公祭黄帝陵仪式,这是国共两党自成立以来,首次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共同公祭中华民族祖先黄帝陵。中国共产党派出的公祭代表是林祖涵(林伯渠),中国国民党派出的公祭代表是张继。两党公祭代表在公祭仪式上,分别宣读两党的《祭黄帝陵文》,中国共产党的《祭黄帝陵文》系毛泽东亲笔撰写。</p><p><span> 下图是毛泽东撰写的《祭黄帝陵文》耸立在黄帝陵轩辕庙碑亭。</span></p> <p>祭文中“还我河山,卫我主权。”为拯救危难的中华民族起到了巨大的历史作用,因而被载入了史册。</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撰写的《祭黄帝陵文》</p><p class="ql-block">祭文全文如下: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四月五日,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敬派代表林祖涵,以鲜花时果之仪致祭于我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之陵。而致词曰:</p><p class="ql-block">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p><p class="ql-block">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p><p class="ql-block">世变沧桑,中更蹉跌,越数千年,强邻蔑德。</p><p class="ql-block">琉台不守,三韩为墟,辽海燕冀,汉奸何多!</p><p class="ql-block">以地事敌,敌欲岂足,人执笞绳,我为奴辱。</p><p class="ql-block">懿维我祖,命世之英,涿鹿奋战,区宇以宁。</p><p class="ql-block">岂其苗裔,不武如斯,泱泱大国,让其沦胥。</p><p class="ql-block">东等不才,剑屦俱奋,万里崎岖,为国效命。</p><p class="ql-block">频年苦斗,备历险夷,匈奴未灭,何以家为。</p><p class="ql-block">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p><p class="ql-block">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p><p class="ql-block">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则必胜。</p><p class="ql-block">还我河山,卫我国权,此物此志,永矢勿谖。</p><p class="ql-block">经武整军,昭告列祖,实鉴临之,皇天后土。</p><p class="ql-block">尚飨。</p><p class="ql-block">这篇《祭黄帝陵文》共56句。内容可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高度精辟概括了轩辕黄帝的伟业;第二部分追溯了自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以来,日本帝国主义不断发动和扩大对中国的侵略,中华民族正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境界;第三部分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北上抗日”,从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行程二万五千里,“万里崎岖,为国效命”,历经艰险,来到抗日前线,志在“还我河山,卫我国权”的抗日决心,提出“民族阵线,救国良方”的抗日主张,号召和呼吁“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团结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共商抗日国是,共谋抗日大计,共同抗日救国。中国必将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p><p class="ql-block"><br></p> <p>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神圣纪念莫过于树碑立传!而在陵墓、祠庙等特定场合,碑石与苍松翠柏都绝对不可或缺。黄帝陵碑廊分东西廊,西廊有古碑47通对应及回复碑刻8通。东廊是国家领导人题词……</p><p> 黄帝陵是天下炎黄子孙共同的根,共同的精神家园。通过在这里的游览,更多的了解到我们的始祖轩辕皇帝和皇帝文化,以此来缅怀始祖公德,传承文明,凝聚力量,光耀中华。 由于时间的关系现在已经是6.30时黄帝陵的参观游览到此结束,准备返程西安。怀着对黄帝陵的敬仰之情,我们决定驶入高速公路黄陵服务区进晚餐。</p> <p class="ql-block">在西安驻地</p> <p>27日上午在西安…休息晚间驱车去未央宫遗址。</p><p><span> 在很多人心中,西安是一座有故事的城,这座城曾是十三朝古都,有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兵马俑,有历经沧海桑田的古城墙,有珍藏天竺经书的大雁塔。却不知,这座城里还有一个神奇的地方,用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书写了大半个秦汉唐史,见证了中国历史的演进和时代的更迭。它的名字就叫“未央”。</span></p><p><span> 未央是西安城北的一个行政区,是西安行政中心所在地,是中国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更是一个从古诗词里走出来的美丽地名。</span></p> <p>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汉长安城遗址西南部的西安门里。</p><p>未央宫是西汉帝国的大朝正宫,汉朝的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建于汉高祖七年(前200年),由刘邦重臣萧何监造,在秦章台的基础上修建而成,位于汉长安城地势最高的西南角龙首原上,因在长安城安门大街之西,又称西宫。自未央宫建成之后,西汉皇帝都居住在这里,成为汉帝国200余年间的政令中心,所以在后世人的诗词中,未央宫成为汉宫的代名词。</p><p>未央宫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建元二年(前139年),张骞在未央宫领取汉武帝的旨意出使西域,拉开了轰轰烈烈的凿空之旅。展示了位于丝绸之路东端的东方文明发展水平,见证了汉长安城在丝绸之路发展历程中,兼具时间与空间上的双重起点价值。未央宫总面积有北京紫禁城的六倍之大,亭台楼榭,山水沧池,布列其中,其建筑形制深刻影响了后世宫城建筑,奠定了中国两千余年宫城建筑的基本格局。</p><p><br></p> <p><span>未央宫所在的西汉帝国首都长安,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著名的国际都会。未央宫作为汉帝国的“公宫”,是汉长安城中最重要的建筑,对中国古代都城建制有着重要影响,以其使用时代最长、宫城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而成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皇宫之一。</span></p> <p>游览大明宫,由于我们所开的车今天限号,我们打车来到这里,(插一个小花絮)西安的出租车司机有着较高的素养和耐心,一路上谈笑风生的为我们讲解这里的风土人情。而他的父亲就是陕西谢子长烈士家乡的一位老村支书。他的父亲是一个老共产党员,一生两袖清风…</p> <p class="ql-block">“你的一顿饭 遇见长安2000年”</p><p class="ql-block">你的广告牌,我们就在这里用餐!</p> <p>29号华清池</p><p>天长地久有时尽——华清池必逛!</p><p>这是我们西安之行的重要景点,将用一天时间游览这里。</p><p>华清池亦名华清宫,以3000年的皇家园林史和6000年的温泉利用史而享誉海内外。尤以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传奇爱情故事和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而广为人关注,成为一所改写中国历史并具有浓厚传奇色彩的著名皇家园林。在落日斜阳里,其红霞万状,尤显奇丽,被誉为“关中八景”之一。</p> <p><span>春寒赐予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这是脍炙人口的长恨歌中的诗句。游览西安名胜古迹一段时间了,一直盼望着到达梦寐以求的华清池去看一看。以“两情相悦”“视宠而骄”“生离死别”…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发生在这里…一进大门就看见郭沫若书写的“华清池”匾额,两颗高大的雪松昂然挺立,两座宫殿式的建筑浴池左右对称,放眼望去华清池背山面渭”宏大壮丽,楼台馆殿遍布骊山上下。</span></p> <p>孩儿们在参观西安科技馆</p> <p>下图大孙子在西安图书馆阅览。</p> <p class="ql-block">大孙子游览有西岳之称的华山。</p> <p class="ql-block">大孙子和妈妈再台阶上休息</p> <p class="ql-block">大孙子和小姨在一起。小姨原是猿辅导的老师,整个假期里陪大孙子一起学习。</p> <p class="ql-block">  西安这座拥有千年历史的古城,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令人叹为观止。本次的西安之行,真是受益匪浅。</p><p class="ql-block"> 西安之行,始终在震憾与惊艳的过程中7月31号结束了我们的旅行。大孙子和妈妈将在这里度过一个难忘而有意义的暑期学习生活,并于昨天凯旋,为开学做准备。</p><p class="ql-block"> 我们虽然已经离开了这座浓厚历史气息的城市,可它“十三朝古都”的形象永远屹立在我的眼前,西安的市花“石榴花”会一直盛开在我的心中!亲家的浓浓深情厚谊永远在我们心中永存!再见了古老的西安!再见了美丽的西安!再见了多姿的西安!祝福西安这座美丽的城市、亲家所在的家园明天会更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31日乘坐上海航空公司东航</p><p class="ql-block">Flight.返回沈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