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成全顺</p> <p class="ql-block"> 唐代是古代佛教艺术发展的重要阶段,至今保留下来了大量木构建筑、石窟寺院与砖石古塔,其中彬州大佛寺是规模较大的一座。它坐落于彬州市西 10 公里处的清凉山北麓、泾河南岸,创建于唐初武德、贞观年间。彬州大佛寺的营造,与唐太宗李世民一生之中的一次战争有关。</p><p class="ql-block"> 隋大业十三年(617 年)六月,李渊、李世民父子起兵于晋阳(今山西太原),并迅速通过汾河谷地,进兵关中,夺取隋朝故都大兴城(今陕西西安),并于次年三月称帝建唐,改元武德。而在关中以西,也有一位割据诸侯名唤薛举,早李渊一步起兵、称帝,号称西秦霸王,最终建都秦州(今甘肃天水)。</p><p class="ql-block"> “十三年秋七月,举僭号于兰州,以妻鞠氏为皇后,母为皇太后,起坟茔,置陵邑,立庙于城南。”(《旧唐书》)</p><p class="ql-block"> 唐武德元年六月,薛举东进,李世民率军迎战,双方在高墌对阵。李世民不幸身染疟疾,病倒军中。此时李世民叮嘱大将刘文静不要轻举妄动,等待时机再战。刘文静不听劝告,在薛举偷袭唐军后方时仓促迎战,结果在浅水原一带唐军遭到重创,两万唐军阵亡过半。薛举将唐军尸体聚集在一起垒筑成了“京观”。</p> <p class="ql-block"> 但逝去的将士终究是需要告慰的。中古时代,佛教风靡,古人选择用超度的形式,安抚两万殒命战场的亡灵,所以当地人为了便于安葬、告慰阵亡的士兵,彬州大佛寺便得到大规模开凿。起初的时候,这座大寺被命名为“应福寺”。今天可见最早的题记,是大佛背光上的“大唐贞观二年(62年)十一月十三日造”。大佛高达 20 米,左右各有一尊高约 17.5 米的胁侍菩萨,如斯庞大,很有可能耗费了十年光阴才雕凿完成,那么,贞观二年便是竣工日期。</p><p class="ql-block"> 如果我们再把视线投向主佛两旁的菩萨,就会感受到某种接近盛唐的气质迎面而来。两侧菩萨分别将头部与胯部向主佛方向扭动,身型上还相对略显粗短,属于盛唐之风。考古学者认为,这种模式开始出现于太宗贞观后期和高宗初期,彼时,东西方交流日盛,来自印度的新的造像形式进入长安,冲击本土模式,发生了新的变化。虽然这种说法在学界存在争议,但盛唐长安出现新风潮,毋庸置疑。</p> <p class="ql-block"> 顺着大佛平和安详的目光向西北望去,可见一条名为泾河的河流,一直延伸到甘肃东部,若是看向东南,泾河则注入关中平原腹地,最终与渭河合流,给人们留下一个经典成语“泾渭分明”。</p><p class="ql-block"> 自长安出发,无论是要去往河西走廊及其以西的辽阔西域,还是要去往河套平原及其以北的广大草原,常常被唤做“泾川”的泾河河谷,与曾经被唤做“汧水”的千河河谷,一道组成了关中与西北交通的必由之路--丝绸之路。</p><p class="ql-block"> 在泾川干道沿线,唐代原州(今宁夏固原)、庆州(今甘肃庆阳)、泾州(今甘肃泾川)、宁州(今甘肃宁县)、邠州(即彬州),沿泾河河谷呈 Y 字形展开,而彬州就是这个 Y 字的中枢,俨然关中平原打开泾河流域这壶美酒的“瓶塞”,其地理位置不可不谓重要。</p><p class="ql-block"> 李世民之所以在浅水原之战后期能够以逸待劳,便是充分利用彬州的地理位置,依托关中腹地,坐待薛秦大军路远师疲,粮草不继,方才发动总攻,赢得胜利。</p><p class="ql-block"> 如果我们从彬州沿着泾河河谷一路西进,就会进入到一个足以与河西走廊相媲美的石窟群走廊,它们沿着泾河中上游、渭河中上游分布,均为北朝、唐代皇家宗室或军政大员带头营造的石窟寺。诸如庆阳北石窟寺、泾川南石窟寺、天水麦积山石窟、武山拉梢寺石窟等,便是比大佛寺时代更早的典型代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