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乡宁豁都峪发现新石器时代居住址</h3><h3> 许文胜 安赵根</h3><h3><br></h3><h3> 2021年8月10日的豁都峪田野调查中,发现了一处古人居住址。该居住遗址位于乡宁县光华镇西宽水村豁都峪西岸的秦家市(寺)。秦家市(寺)是西宽水村西的一个地名,地处豁都峪和井沟交汇处的二级台地之上。</h3> <h3> 从暴露在断崖白灰面上部分观察,这座居住址为半穴居建筑,距现耕土层地面1.1米以下。白灰面长2.8米,不在一个水平面上,中间高,两头低。中间略高的部分为红烧土层,红烧土层厚8~9厘米,质密坚硬,可能火烧前经过了夯打。红烧土层上存有一层白灰色粉末,是柴火燃烧后的灰烬,此处应是炉灶(烧灶面)。两头低的部分是白灰面,白灰面厚0.5厘米,涂抹得光滑平整。白灰面下是草拌泥,也涂抹得特别平整,草拌泥厚0.3厘米。分析两头稍低白灰面部分为房内的活动或休息空间。</h3> <h3> 秦家市(寺)居住址周围暂未发现陶片,其时代可依据乡宁几大峪内已发现的居住址去对比分析。青石峪(遮马峪)柏崖湾村,瓜峪沟北村,三官峪侯村、曹家岭村都发现了白灰面居住址,这几处居住址采集的陶片以夹砂灰陶为主,篮纹、附加堆纹为多,其时代为庙底沟二期。鄂河之畔寺院村城疙瘩也发现了白灰面居住址,居住址旁灰坑中采集有绳纹灰陶鬲和绳纹红陶罐残片,中国社会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高江涛先生认为有客省庄二期文化类型的特征。据以上几处白灰面居住址比较分析,西宽水村秦家市(寺)居住址的时代可确定在中原龙山时期,其年代约在公元前2900年至公元前2000年之间,相信随着考古调查工作的深入,秦家市(寺)居住址的时代问题会得到更进一步的认识。</h3> <h3> 西宽水村秦家市(寺)居住址地处豁都峪西岸,南有井沟流入豁都峪,井沟内原有水井一座,居住址位居河沟交汇之处的二级台地之上。寺院村城疙瘩居住址地处鄂河南岸,东有冷泉沟流入鄂河,居住址位居河沟交汇之处的二级台地之上。沟北村居住址地处瓜峪东源东岸,南有下(dia)沟流入瓜峪东源,居住址位居河沟交汇之处的二级台地之上。三处白灰面居住遗址地理环境及地形地貌惊人的相似,这表明当时的居住点一般都在背坡面水,选择在河谷阶地,主要还是为了接近水源,以适应生活和生产用水。更多的聚落或居住点布置在交通便利的河流交汇处。这三处居住址都被现代村庄所叠压或在其附近,说明了当时居住点选址是相当合理的,因此被沿用至今。</h3> <h3> 秦家市(寺)居住址距柏树沟遗址仅6里之遥。2009年考古工作者在豁都峪东岸峪口村柏树沟两岸台地的第三级阶地的古土壤中,采集到泥质红陶敛口钵和夹砂褐色罐等陶片,还有燧石类打制石器、石片、动物骨骼、红烧土块等。这些陶片结构不太紧密,是捏塑修整成形的,烧成温度较低。参考山西翼城枣园文化(年代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4400年之间),发现的陶片结构紧密,手工制作,烧成温度高的特点,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田建文先生认为柏树沟地层遗存年代为距今七千多年是没有问题的。西宽水村秦家市(寺)居住遗址是继峪口村柏树沟遗址之后的又一重要发现,也是乡宁境内首次发现的中原龙山时期的烧灶面,它填补了豁都峪区域中原龙山文化的空白,为研究新石器时代晚期居住址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h3> <h3> 附记:"宽水"原名"官水",宋代称官水镇,明代设官水铺,清代称官水镇为乡宁首镇也,民国初改名为"宽水"。通过实地考察,官水窑在金元时期已开始烧造瓷器,东宽水村原称东窑,还有上窑村,可能都是因瓷窑而得名。秦家市(寺)地名中的"市"是官水镇的瓷器或商品交易集市吗?有待进一步考证认识。</h3><h3> 本次田野调查得到乡宁县美聚香凝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安赵根先生的支持和帮助,谨致谢忱!<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