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价值体现,是苏马荡候鸟心之故乡,作者 杨 兰(兰韵)

天边

<p class="ql-block">2021《山居絮语》(二十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自我价值体现,是候鸟心之故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多数人对外面的世界都是好奇的,这一生都会走很多地方,走过的所有地方,会心甘情愿为它停留,并为之歌唱的恐怕不多。不是那些地方不好,而是多种原因不允许。</p><p class="ql-block">苏马荡很幸运,苏马荡的候鸟也幸运,对的时间,正好遇到一大批刚好退休的人,其中很多是文化人。苏马荡刚好具备一些文化人在乎的东西,用现在很潮的说法就是诗和远方。究其原因,绝不仅仅是看得见的硬件:青山绿水,风景优美,空气好、凉爽,食品生态等等!这些元素当然不可缺,但并非苏马荡的专利。而恰恰是那些满足了人们心理需求的,能够让你进入精神高地的软实力给苏马荡插上了展翅高飞的双翼,给候鸟们在带来的归属感,尊重、关爱,无微不至,顾忌候鸟们的精神、心理文化需求,才是苏马荡的核心竞争力。譬如利川市委、市政府,谋道镇党委、镇政府建立候鸟中人才库、谋道镇政府成立心理咨询室、连续四年举办隆重的候鸟文化艺术节,在十里杜鹃长廊修建红色书吧,在苏马荡新建新市民广场,将中国水杉植物园打造得大气有特色等等,这些都是很给力的措施,通过候鸟人才的影响力,候鸟们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让更多的候鸟们“看见”了苏马荡未来一定会更加的美好的蓝图。从而更加坚定在利川,在谋道苏马荡不离不弃,快乐康养。他们说,在他处,我是过客,在苏马荡,我是新市民,是主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时下正初秋,快进入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苏马荡的候鸟们,虽有的不得不依依不舍地陆续飞回自己的大城市,留在这里的,仍悠然自得,心花如同谋道老街上的格桑花那般美丽绽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们,人际间交往摆在首位的是尊重和真诚。近10年来,到苏马荡”筑巢”的候鸟中,不乏从各个领域退下来的领导和专家还有教育工作者,医生等等,他们在物质层面已经很满足了,本意是来苏马荡彻底康养,也该两耳不闻窗外事了。可也有一部分身体健康者虽退休了,而在精神上依然保持旺盛的精力,用笔用镜头真诚歌颂赞美自己的家园。</p><p class="ql-block">但凡是人,谁都逃不出马斯洛先生关于人需求都是从低到高不断上升的需求层面,最高层面就是被尊重和自我价值的体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苏马荡,利川市委,谋道党委顺势而为,对那些身体健康,有一技之长,退休后依然没有放弃精神需求的有识之士,发现一个,就“逮住”不放,给予温情,让这些候鸟们发挥余热,找到新的归宿,情不自禁地为此地高歌、并同时建言献策。他们沉醉其中,甚至居然“移情别恋”更爱苏马荡这个新家。是啊!回忆一下,我们什么时候为自己在大城市居住的家这样情不自禁、连篇累牍,不厌其烦地推介过,歌颂过?或许,有人要说,你们现在退休了呀,有大把的时间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非也,我相信候鸟中大多数人是不会违心地说一些话或写一些不痛不痒的文字的。有闲时,可以把码字的时间用在他处,如喝茶聊天或三五成群游山玩水?或其他更轻松的地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然,码字者肯定会游山玩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呢!只是他们在游山玩水时比一般人更用心观察罢了!当他们真心喜欢并为之驻足停留在一个地方,文字自然就会从心里流淌出来,于是,就有了想把这些文字码起来,或用镜头定格下来的冲动。这种感觉,妙不可言!像这样的候鸟在苏马荡有很多很多很多,数不胜数!因为,他们深深地爱着这片热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自从2015年底送走了因重病去世的老母亲(享年80岁)后,为了让老父亲开心舒服度过余生,过了半年,即2016年7月10日,本来该去贵州桐梓交避暑房款的我们,调转车头与利川苏马荡来了个美丽的邂逅。这一邂逅不打紧,此生注定也将不离不弃了!</p><p class="ql-block">年迈的老父亲也与这里一见倾心,身体越来越硬朗,上月中旬,93岁的高龄的老父亲,瞒着我们,故意不要我们陪同,一个人从谋道镇坐车去利川城闲逛了一天。回来兴奋地说:“我就想一个人去利川城看看,没有想到利川城还那么漂亮哟,路很平,也很干净” 。哎,也怪我们做子女的没有想到老人的心理需求:过去是我们开车从火车站接上他直接到谋道苏马荡, 还有一次去腾龙洞路过城区,城市的模样很朦胧。想当然地以为他对利川城区不感兴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说到5A腾龙洞,几年前老父亲初见时兴奋不已,“哎呀,好大哟,抗战时期用来建兵工厂才好哦”!洞内来回三公里路,他坚持步行走完,厉害吧?我心里想,是啊!为啥没有建兵工厂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在去年8月专门拜访了利川文化名人谭宗派老师。(谭老师的回答待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看到齐岳山上那日夜旋转的风力发电机,一辈子与大件运输打交道的老父亲就格外兴奋,他自然而然就会给我们自豪地讲起三线建设中哪些设备是怎么运的,哪些军工企业当时和他们的驾驶员是否进入工厂又是如何谈判的有趣故事……然后天天打电话给亲戚朋友:”利川这个地方好得很咯,好多风车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个93岁的候鸟都在这里很有价值感,我想,对于那些刚刚退休,或者还没有退休的候鸟们,是不是更有价值体现呢?譬如,小区里有些不懂智能手机使用,他们帮着教会,又譬如,那些爱好声乐、器乐、走秀、舞蹈,书法,摄影……等等,在这里遇到共同爱好的一群人,让自己在康养中学到东西,充实又快乐,是不是价值感的体现呢?</p><p class="ql-block">所以,最近谋道苏马荡的人又多起来了,一打听,原来是很多把读书或上幼儿园的孩子送回自己大都市的婆婆爷爷,外公外婆又返回来了!他们说,这么好的地方,尽可能的多住一段时间,天然氧吧里,才是对付新冠和德尔塔的最佳地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人也因对这个地方情有独钟,一改因头疼曾说过”退休后与码字绝缘”的想法,总是情不自禁地”重操旧业”,把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其乐融融!这种公益很纯粹,很有意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兰韵( yanglan)2021-8-28午 利川谋道山水康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