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寒山寺</b><div><b><br></b> 寒山寺位于苏州城西阊门外十里枫桥西南不远处。座东朝西,门对古运河,旧临官道今属江苏苏州金阊区枫桥镇。寒山寺始建于公元502年的梁天监年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 考佛寺建筑,昔以佛塔为主体,至隋唐渐以佛殿为中心,置塔殿后,或云置寺庙之后。到了二百年后的唐代,相传唐时僧人寒山曾在该寺居住,故改名为“寒山寺”。这座寺庙,历经数代,屡建屡毁于火,现在的建筑是清末重建的。自从唐代诗人张继题了《枫桥夜泊》一诗后,该寺便闻名了。寒山寺中的主要景点有大雄宝殿、藏经楼、钟楼、碑文《枫桥夜泊》、枫江第一楼。寒山寺正殿,面宽五间,进深四间,高12.5米。单檐歇山顶,飞甍崇脊,据角舒展。露台中央设有炉台铜鼎,鼎的正面铸着“一本正经”,背面有“百炼成钢”字样。殿宇门桅上高悬“大雄宝殿”匾额,殿内庭柱上悬挂着赵朴初居士撰书的楹联:“千余年佛土庄严,姑苏城外寒山寺;百八杵人心警悟,阎浮夜半海潮音。”高大的须弥座用汉白玉雕琢砌筑,晶莹洁白。座上安奉释迎牟尼佛金身佛像,慈眉善目,神态安详。两侧靠墙供奉着明代成化年间铸造的十八尊精铁鎏金罗汉像,乃由佛教圣地五台山移置于此。寒山寺里比较有特色的是寒拾殿。此殿位于藏经楼内,楼的屋脊上雕饰着《西游记》人物故事,是唐僧师徒自西天取得真经而归的形象,主题与藏经楼的含义十分贴切。寒山、拾得二人的塑像就立于殿中。在藏经楼南侧,有一座六角形重檐亭阁,这就是以“夜半钟声”名闻退还的钟楼。每年除夕之夜,中外游人云集寒山寺,聆听钟楼中发出的一百零八响钟声,在悠扬的钟声中辞旧迎新,祈祷平安。<br> 寒山寺照墙像一道屏障耸立山门之前,朝西临河而立,上置脊檐,饰有游龙,气势非凡。黄墙上嵌有三方青石,上刻“寒山寺”三字,铁划银钩,笔力雄峻,款署“东湖陶煻宣书”。</div> 寒山寺照墙 普明塔 藏经楼 碑文《枫桥夜泊》 钟楼 <b>枫桥风景区</b><div><b><br></b> 枫桥景区是以寒山寺、江枫古桥、铁岭谷关、枫桥古镇和古运河“五古”为主要游览内容的省级风景区。枫桥景区从1986年开始规划建设,经过多年的发展建设,现已成为旅游环境优美,人文景观丰富,具有江南水乡古镇风貌的风景名胜区。<br> 景区有历史悠久,隋唐以来由古运河孕育出繁荣的枫桥镇;始建于梁代的寒山寺香火延续至今;唐代张继是一首《枫桥夜泊》描写出这里空灵而阔大的意境,使景区成为中外游人向往之地;明代抗击倭寇,留下遗迹铁岭关,成为苏州西大门的一道屏障。近年来景区又恢复了唐灯、明清街坊、江枫草堂、惊鸿渡等旧观;增添了古戏台、渔隐村、听钟桥等民俗建筑;以红枫等百余种树木营造出富有诗意的自然风光。<br> 枫桥,在寒山寺北,距山门不过百步之遥,犹如一弯新月横跨在枫江之上。枫江,又称枫桥塘、枫里星河,南接胥江、越来溪,是苏州古城和太湖的另一条北上水道。南宋范成大《吴郡志》曰“枫桥,在阊门外九里道傍,自古有名,南北客经由,末有不憩此桥而题咏者。”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就是其中脍炙人口的名篇。<br> <font color="#ed2308">“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br>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font><br> 枫桥是苏州有名的古迹,始建年代不详。当年张继夜泊时的唐代古桥早已不存,现在的这座半圆形单孔石桥是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重建的。桥长39.6米、宽度5.27米、跨度10米,东挽与铁岭关相连。游人可乘坐画舫,穿行桥洞,在水上饱览古桥、古关、古镇、古刹的清幽景色,领略《枫桥夜泊》的意境。<br>张祜的《枫桥》(一作杜牧《怀吴中冯秀才》)也是广为传诵的佳作,诗云:<br><font color="#ed2308"> 长洲苑外草萧萧,却忆重游岁月遥。<br> 惟有别时因不忘,暮烟疏雨过枫桥。</font><br>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当年投笔从戎,西赴巴蜀,途径苏州,深感任重道远,写下了思虑深沉的《宿枫桥》,诗云:<br><font color="#167efb"> 七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br> 风月末须轻感慨,巴山此去尚千重。</font><br>宋朝人孙觌所写的《过枫桥寺》:<br><font color="#39b54a"> 白首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br> 乌啼月落桥边寺,倚枕犹闻半夜钟。</font><br>张继的《枫桥夜泊》是诗传景,景显诗,诗与景互为映衬,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因此它也成为中国诗歌史和中国风景史上为人乐道的最负盛名的佳话。</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