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江阳西路学校九年级1班 朱之墨</p> <p class="ql-block"> 《觉醒年代》主要内容</p><p class="ql-block"> 电视剧《觉醒年代》以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为贯穿,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讲述了觉醒年代社会风情和百态人生。该剧以李大钊、陈独秀、胡适从相识、相知到分手,走上不同人生道路的传奇故事为基本叙事线,以毛泽东、周恩来、陈延年、陈乔年、邓中夏、赵世炎等革命青年追求真理的坎坷经历为辅助线,艺术地再现了一百年前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一群热血青年演绎出的一段追求真理、燃烧理想的澎湃岁月,深刻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和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历史必然性。</p> <p class="ql-block"> 《觉醒年代》主要人物介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陈独秀</p><p class="ql-block">一生颠沛流离,永远身怀正气。无论是穷困潦倒,还是身陷囹圄,陈独秀一直保持着刚正不阿的气节。哪怕后来被捕入狱,陈独秀依然坚韧不屈,甚至在狱中写下一副对联:“行无愧怍心常坦,身处艰难气若虹。”他也用自己的一生践行着这种风骨和气度,着实令人钦佩。人活一世,没有一条路会是平坦无阻的。但无论何时,都不要丢掉自己的正气,坦坦荡荡,光明磊落。得意时别自满,失意时别低头。如此,才能活得从容,活得坦然。</p> <p class="ql-block">陈独秀(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原名陈庆同,陈乾生,字仲甫,号实庵,安徽怀宁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发起者和主要旗手,“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和党早期主要领导人。</p><p class="ql-block">陈独秀1920年初前往上海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并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1921年7月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局书记,后任中央局执行委员会委员长(中共二大、中共三大)、中央总书记(中共四大、中共五大)等职务,并任第一至五届中央委员。</p><p class="ql-block">陈独秀1927年7月离开中共中央。1929年11月因就中东路事件发表不同意见而被中国共产党中央开除党籍。1931年5月被推选为中国托派组织的中央书记。1932年10月被国民政府逮捕,判刑后囚禁于南京。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于1937年8月出狱,先后住在武汉、重庆,最后长期居住于四川江津(今属重庆市)。1942年5月27日逝世。</p><p class="ql-block">陈独秀以光明正大和清正廉洁在社会上赢得了尊重和声望。他是那个时代站在中华民族和世界进步潮流前列的人物,对推动中国历史前进作出过重要贡献。他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也因其一生有过许多变化而成为复杂的历史人物。他由一位叱咤风云的革命者、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领袖,转而接受托洛茨基主义,后来虽然脱离托派,但最终没有回到马克思主义的轨道上来,这是他的人生悲剧。陈独秀的主要著作收入《独秀文存》《陈独秀文章选编》等。</p> <p class="ql-block">李大钊</p><p class="ql-block">“黄卷青灯,茹苦食淡,冬一絮衣,夏一布衫,为庶民求解放,一生辛苦艰难。”他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革命,奉献给了人民,奉献给了自己心中的道义。如果说人性中的某一个部分,不会随着时间消亡,我觉得就是人性中的至真至善。内心大善的人,不是一味的满足自己,而是总想着能为别人谋福利。哪怕面对世事艰险,依然不减慈悲,哪怕遭遇人心冷漠,依然心怀温暖。善良是一种本能,更是一种高贵的选择。</p> <p class="ql-block">李大钊(1889年10月29日-1927年4月28日),字守常,河北乐亭人。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1913年毕业后东渡日本,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同志一生的奋斗历程,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紧密相连,同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紧密相连,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历史紧密相连。</p> <p class="ql-block"> “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犹如一道曙光划破了中国的黑夜!</p> <p class="ql-block">蔡元培</p><p class="ql-block">身居高位要职,却一生低调谦卑!有人说:“成熟的麦穗总是低着头,层次越高的人越是弯下腰。”这句话放在北大校长蔡元培身上再合适不过了。也正因蔡元培的人格魅力,才造就了北大兼容并包,百家争鸣的盛景。蔡元培也成为一个受所有人尊敬和爱戴的文化大家。就连一向自视甚高的辜鸿铭都说:“中国只有两个好人,一个是我,另一个就是蔡元培。”古人云: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江海之所以能使得河川汇聚,正是因为它把自己放在了较低的位置。而那些越是厉害的人物,越愿意放下身段去尊重他人,包容他人。谦卑是一种与人为善的涵养,更是海纳百川的气度。做人,可以自信,但不能太狂。保持一颗谦卑的心,人生才会越走越顺。</p> <p class="ql-block">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汉族,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清光绪进士。祖籍浙江诸暨。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民主进步人士,国民党中央执委、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院长。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1917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他早年参加反清朝帝制的斗争,民国初年主持制定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第一个法令——《大学令》。</p><p class="ql-block">北伐时期,国民政府奠都南京后,他主持教育行政委员会、筹设中华民国大学院及中央研究院,主导教育及学术体制改革。1928年至1940年专任中央研究院院长,贯彻对学术研究的主张。蔡元培数度赴德国和法国留学、考察,研究哲学、文学、美学、心理学和文化史,为他致力于改革封建教育奠定思想理论基础。1933年,蔡元培倡议创建国立中央博物院,并亲自兼任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抗战爆发初期,蔡元培与厉麟似等上海文化界知名人士联合组织成立了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积极组织发动文化界人士及民众投入抗日救亡运动。1940年3月5日在香港病逝。葬香港仔山巅华人公墓。</p> <p class="ql-block">辜鸿铭</p><p class="ql-block">一生成就斐然,亦尊师重道。留着旧朝的长辫子,随身携带仆人和烟斗,到哪里都是一副气派的模样。对于势不可挡的新文化潮流,更是一脸的鄙夷和不屑。但就是这样一个人,不仅学贯中西,享誉国际,更是十分的尊师重道,懂得感恩。他曾说:尊师重道,守礼知节,是一个人最珍贵的品德修养。</p><p class="ql-block">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老师都不尊重,自己的道义都不坚守。那么很难说,这个人会有多大的成就,更为人所不齿。人这一辈子,知己难遇,贵人难寻。只有心怀感恩,才能让人发自内心的尊重,也会让更多的人愿意帮助你。</p> <p class="ql-block">辜鸿铭(1857年7月18日—1928年4月30日),名汤生,字鸿铭,号立诚,自称慵人、东西南北人,又别署为汉滨读易者、冬烘先生,英文名字Tomson。祖籍福建省惠安县,生于南洋英属马来西亚槟榔屿。学博中西,号称“清末怪杰”,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西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p><p class="ql-block">他翻译了中国“四书”中的三部——《论语》《中庸》和《大学》,创获甚巨;并著有《中国的牛津运动》(原名《清流传》)和《中国人的精神》(原名《春秋大义》)等英文书,热衷向西方人宣传东方的文化和精神,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p> <p class="ql-block">胡适</p><p class="ql-block">平易近人,“温而厉”是最好的形容。对待年轻、属下、仆人,永远是一副笑容可掬的样子。就是在遭到挫折侮辱的时候,他也不失其常,“其心休休然,其如有容“</p> <p class="ql-block">胡适(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曾用名嗣穈,字希疆,学名洪骍,后改名适,字适之。籍贯安徽省绩溪县,生于江苏省松江府川沙县(今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现代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p><p class="ql-block">宣统二年(1910年),赴美国康乃尔大学留学,师从哲学家约翰·杜威。民国六年(1917年),回国受聘北京大学教授。民国七年(1918年),加入《新青年》编辑部。民国八年(1919年),出版论著《中国哲学史大纲》。民国九年(1920年)2月,出版白话诗集《尝试集》。民国十一年(1922年),任《国学季刊》杂志编辑,创办《努力周报》杂志。民国十七年(1928年),出版论著《白话文学史》。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被聘为全国财政委员会委员,创办《独立评论》杂志。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被聘为农村复兴委员会委员。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当选为“国民参政会”参政员。民国二十七至三十一年(1938—1942年),出任驻美大使。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4月25日,出席旧金山会议。民国三十五至三十七年(1946—1948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49年,前往美国。1952年,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人类科学文化史编辑委员会委员;同年,应邀返台讲学。1957年,始任“中研院”院长。1962年2月24日,在台北病逝。</p> <p class="ql-block">鲁迅</p><p class="ql-block">毕其一生,不断对专制社会以及附庸其上的文化礼教的黑暗进行毫不妥协的批评;坚持社会主义的立场,为受到损害、屈辱的弱势群众伸张正义;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对下一代的关心和爱护;不顾个人安危,顽强斗争。</p> <p class="ql-block">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p><p class="ql-block">早年与厉绥之和钱均夫同赴日本公费留学,于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肆业。“鲁迅”,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最为广泛的笔名。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p><p class="ql-block">毛泽东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新中国的缔造者.他不仅结束了中国的内战,推翻了压在每一个中国劳苦大众身上的三座大山,而且是结束几千年中国封建历史王朝后建立统一政权的第一人,他缔造的新生共和国,大大的加快了中国历史的伟大进程。</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书法家。</p><p class="ql-block">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p><p class="ql-block">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p> <p class="ql-block">周恩来</p><p class="ql-block">“周恩来,这是一个光荣的名字、不朽的名字。每当我们提起这个名字就感到很温暖、很自豪。”在少年时代,他就立下了“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并为之奋斗了一生。无论革命环境多么险恶,他的理想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过。周恩来总理留下的最为宝贵的财富,是他的崇高精神、高尚品德、伟大风范。关于他的很多感人故事广为传颂,感召和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p> <p class="ql-block">周恩来(1898年3月5日-1976年1月8日) ,字翔宇,曾用名飞飞、伍豪、少山、冠生等,原籍浙江绍兴,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淮安。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p><p class="ql-block">1976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他的逝世受到极广泛的悼念。由于他一贯勤奋工作,严于律己,关心群众,被称为“人民的好总理”。他的主要著作收入《周恩来选集》。</p> <p class="ql-block">陈延年</p><p class="ql-block">他虽然成长在一个书香家庭,却能够和劳动人民打成一片,为了把人力车工人争取过来,他以身作则,常穿工人服,到工人聚集地拉家常、交朋友,学拉黄包车、学讲广州话,被人力车夫亲切地称为“老陈”。他在党内被称为“小列宁”,对列宁的辩证思想有深入的研究,而且才思敏捷、出口成章,是和周恩来、赵世炎齐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p> <p class="ql-block">陈延年(1898年—1927年),又名遐延,安徽省怀宁县在城乡(今属安庆市)人。革命烈士。陈独秀长子。[2]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为中国解放革命事业做出过巨大贡献。</p><p class="ql-block">1915年,陈延年考入上海法语学校专攻法文,1917年又考入震旦大学攻读法科。1919年12月下旬,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摒弃原先信仰的无政府主义,转而信仰马克思主义。1922年6月,与赵世炎、周恩来一起创建旅欧共产主义组织——中国少年共产党,并担任宣传部长。同年秋,加入法国共产党。不久,经中共中央正式承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4年10月中共广东区委秘书兼组织部长。不久,接替周恩来任中共广东区委书记。1927年任中共江浙区委书记。4月27日中共五大召开,陈延年当选为中央委员、政治局候补委员。不久,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1927年6月26日于上海被捕入狱,7月4日英勇就义。</p><p class="ql-block">2009年9月,陈延年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评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p> <p class="ql-block"> 《觉醒年代》观后感</p><p class="ql-block"> 暑假期间,我看了一部革命历史题材的电视剧《觉醒年代》,其精致的布景,优美的构图,生动的台词,剧中丰满的人物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p><p class="ql-block"> 这部电视剧用客观真实的史料,品味党的厚重历史;用创新深度的形式,重温党的百年风华;用情感真挚的诉说,阐述我们的初心使命。这部电视剧里波澜壮阔的历史,纷繁复杂的人物,血雨腥风的国际关系,一触即发的激情岁月,这些因素都保证了他的成功。 《觉醒年代》已经不是一部主旋律电影,它更像是对早期新文化、新革命仁人志士的一次呐喊和致敬。没有太多客套与繁琐,有的只是当年的真实与激情。影片中所表现的100多个历史人物,不讽刺任何人,不诋毁任何人,客观展现了那个时代人的精神状态和面貌,而且表现出来的故事也基本符合历史。</p><p class="ql-block"> 这部电视剧从演员阵容,到故事改编都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可以说他开创了中国主旋律电影的先河。他着重强调影片的可看性与故事连贯性,而摒弃了传统的主旋律电影模式化的剧情与人物特色,让人眼前一亮。</p><p class="ql-block"> 这部电视剧满屏的正能量,它既让我们增长了历史知识,更激发了我们的爱国热情。我作为一名中学生,“勤奋学习,好学肯问苦钻研”是我奋斗的“底色”!青春的美丽,正是奋斗之美丽,我要用实际行动来诠释新“五四”精神,让青春散发出最耀眼的光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