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21-梨沟老厂房

清风亦客

2021年7月27日下午,离开本溪水洞景区,向北台梨沟方向行驶。<div><br></div><div>梨沟-是1985年前原解放军铁道兵第九师修理营的驻地,也是我几次梦中回到过的山沟。年轻时参军、在那里度过的岁月不时萦怀。特别是,那里还坐落着一栋老厂房,是当年从齐齐哈尔铁路工程学校毕业后独立设计的第一个(也是此生唯一)建筑。</div><div><br></div><div>2015年和2016年5月,铁九师修理营战友们两次聚会都曾乘车回过梨沟,看过那老厂房。但这次自驾,还是想去再看一看情有独钟的它。</div> 远眺厂房。 翻出一张1972年的老照片,是我们连抢制铺轨机,完成任务时的留影。1976年建厂房就是在身后铺轨机的位置。 近观厂房。 树叶婆娑。 大门紧闭。 山墙留迹。 <p class="ql-block">“无限风光在险峰”,“修理一连,一九七六年九月十五日。”</p> 搞不明白,当年盖厂房应该是我们制配连(修理营三连),建成使用应该也是制配连,怎么留名却是“修理一连”呢?或许只能让其他老战友解惑了。 厂房一侧。 从窗口拍照,看来仍在继续使用。 零星设备。 空无一人。 静谧无声。 白云悠悠,厂房依旧。 合影留念。 2015年5月和战友们到访拍摄的照片。 重返军营。 大门敞开。 进去看看。 废钢轨焊成柱子,能撑? 旧汽车大梁,扛住? 破履带板焊上当加强肋,行么? 原本没按动荷载设计,怎么还搞个移动吊车? 二层钢窗。 待修车辆。 铁道兵战士自己设计、自己施工的老厂房历经45年,仍立在那里。 战友漫步。 老战友:曹新凯、李铁鹰、万兴扬、杨志刚、王援朝。 老战友:张进军、曹新凯、张广学、万兴扬、张斌、王援朝。 老战友:李志学、曹新凯、张正明(一块儿在齐铁工程学校学习)、万兴扬(指导员)。 老战友:曹新凯、李志学、万兴扬、张广学。 <p class="ql-block">拍个照吧。</p> 车间留影。 到此一游。 回梨沟,寻找当时连部的老房子。那年,我当文书和文化战士张进军曾同住一室。 似乎是在第二排。 好像住右手第二间? 物是人非。 残留壁画老房子。 依稀可见铁道兵形象。 梨沟山景(是不是和进军悄悄去打枪的地方?)。 1976年初春,一个刚刚中专毕业的年轻战士,没搞过钢结构设计、没正规钢材、没勘察资料、没人审核、竟独自搞定了1500多平方米的厂房设计图纸-我的毕业设计。<div><br><div>或许只为完成首长交给的任务、或许只为回报部队送学培养、或许什么都没多想,单纯地凭着一股气、一点劲查资料、做计算、绘图纸。</div><div><br></div><div>似乎干了一个来月。可设计完没多久,我就被调往师后勤部离开梨沟。</div><div>后来的施工、建设、使用情况,全不知道。我总惦念着它,只是从老首长、老战友们那里,零零星星听到些“还在使用”消息。</div><div><br></div><div>45年后重访故地,它依旧默默地立在那里!</div></div> 会立多久? 以今天的眼光,它显简陋,还能挑出不少毛病。但它毕竟融入了铁九师修理营的历史,成为终生记忆。<br> 年轻战士。 今天的我,真想向那个年轻战士敬个礼!<br><br>岁月流逝,云淡风轻。忆及往昔,感触良多。 厂房再见。 由于进入厂区时匆忙,没向门卫打招呼登记。待返程车行出口,被横杆挡住。一番解释、道歉后,师傅甩句“你们不知道疫情嘛?”,然后才抬杆放行。<div><br></div><div>2021年7月27日傍晚,车出梨沟。</div><div><br></div><div>按原行程,下一站是沈阳。去,还是不去?现因疫情,成了问题。经和荣、二姐夫妇商议,为顺利返京,断然绕过沈阳,直接向山海关疾驶。</div><div><br></div><div>时近子夜,入住宾馆。</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