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起的美篇

王传起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永远的思念:缅怀我的父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母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写在父亲母亲逝世纪念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center;">王传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的父亲王诚厚,字德卿,生于一九二一年农历十月十七日,病逝于1996年农历八月初八。我的母亲生于1919年农历十月十六日,病逝于1981年农历八月初四,由于父母亲逝世在同一个月份,我们兄妹商定:每年把农历的八月初四作为他们的忌日祭奠。父亲虽然离开我们已经二十七年了,母亲离开我们也四十二年了,但他们的音容笑貌,他们的言谈举止依然如电影、如昨天不时浮现在我的脑海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父亲从小就是个苦命人,他姊妹五个,上边三个姐姐、一个哥哥,他排行最小。在他七岁的时候,我的奶奶不幸病逝,从小失去母爱的他由我的爷爷和我的三个姑姑把他扶养成人。他没有高深的文化,只念过三年私熟,稍大后为学有一技之长,爷爷便托人把他送到济南去学徒,一开始在一家裱糊店学习装裱字画,但是由于他年龄小、又不会说客套话,常受老板的虐待打骂和其他同伴的欺凌,被迫无奈他只好离开这里又去另一家裁缝店学习制衣。后来由于家中出现变故,他便回家务农帮助爷爷了理家务、养家糊口,维持日常生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父亲是个聪明又能吃苦的人。他自济南回家以后,便跟着我的姑父学习手工挂面制作技术,由于他不怕吃苦,悟性又强,手工挂面的制作技艺他很快掌握,于是,父亲借钱买了牲口拉磨磨面在家开起了挂面作坊。他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和面、揉面、醒面、盘面、拉面……。每天加工一百多斤的挂面全靠他手工操作。挂面做好以后他还得挑着挂面箱子走街串巷、赶集上店去销售,天天忙的连轴转。由于常年挑担劳作,他的肩膀曾磨出了厚厚的硬茧,脚上长出了脚垫和鸡眼。当时由于我们家做的挂面物美价廉、包装精致,好吃又好看,是百姓走亲访友的上乘礼品,许多人慕名前来加工或购买,生意做的红红火火,在当地也小有名气。解放以后实行集体化,成立初级社、高级社、人民公社,家家户户的农具、牲口等生产资料一律归公,没有牲口拉磨磨面了,我家的挂面作坊也只好停了下来,家中失去了收入,生活十分艰难。到六0年三年自然灾害时,庄稼减产,人们缺吃少穿,生活更加艰难。为了全家十几口人的生活,父亲曾贩卖过鲜桃、做过糊灯笼的生意,后来又重操旧业做起了手工挂面加工,从中赚取点麦麸和零花钱维持家中生计。当时家中没有牲口拉磨,我们兄妹几个就利用放学后的下午、晚上时间在磨房里抱着磨棍人工推磨,有时一直干到晚上十一二点,人困腿乏,磨完几十斤的麦子累的恨不能一头躺在坑上睡个好觉。为了犒劳我们,父母有时会把不能卖的挂面下脚料煮点给我们吃,作为对我们的奖赏和鼓励。当时的艰苦岁月历历在目,终生难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父亲是个勤奋好学、知书达理的人,空闲时间他从不去打扑克、下象棋消磨时光,一有空就爱看书,去练字,虽然他只念过几年私熟,但当时在我们生产队也算是个识文解字的文化人了。在我的记忆中他一直担任着生产队的会计工作,他不仅能写一笔好字,而且珠算打的也非常熟练,他白天劳动,晚上记帐,有时我们一家人都睡觉了,他还在煤油灯下劈里啪啦地打着算盘统计帐目,虽然影响了一家人的休息,但是谁也不敢阻止他。有时他还会让我帮他念数,他用算盘计算核对,会计工作做的非常认真细致。由于他勤学苦练,他的会计业务很熟练,帐目清晰,数字准确,很少出现差错,在我们全村八个生产队的会计中,他的业务水平堪称最棒,因此其它生产队缺少会计时,他会被聘去兼任。父亲不仅熟悉会计业务而且毛笔字也写的很好,每逢春节来临,进入腊月是他最忙的时候,许多人会拿着红纸到我家找他写春联,有时他还自费买来红纸为贫困人家送春联。父亲写春联不光写传统春联,还经常与时俱进自已编内容,歌颂新时代,赞美新生话、祝福左右邻舍亲朋好友,父老乡亲们对他赞不绝口。那时候我经常帮他拎纸凉春联,整个屋子都铺滿他写的对联:上联、下联、横批、门芯红红火火,一幅幅都透着浓浓的墨香。父亲平常爱写一些人生格言挂在墙上,一为律已,二为教子。那些为人处世的警句曾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中至今不忘。例如:知足常乐,能忍自安。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絲半缕恒念物力维艰。风前莫做墙头草,雪里要学山上松。性暴只因经验少,气和曾受折磨多。百菜唯有白菜美,诸肉还是猪肉香……。由于耳濡目染,这些人生格言潜移黙化地影响着我的人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父母亲还是个乐善好施、助人为乐的人,村里谁家有红白喜事,父亲会拿着笔砚热情主动地去当帐房先生。记得六四年我们章丘发洪水,我们临近的杜张水库发生漫溢,里边的魚跑了不少,许多人逮了魚外卖。当时有一个说大鼓书的肓人带着七八岁的孩子在我村说书,父亲见他们可怜,不仅让肓人留宿我家,而且还让母亲把肓人买的魚做好给他送去,肓人感动的不知说啥好。父亲经常教诲我们:要急人所难,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做到有钱钱帮人,无钱人帮人,因此当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也会像父亲那样热情主动地去帮助他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父亲是个重家教、懂礼仪的人,他对子女的管教非常严格,记得六九年我参军时家里没有任何钱物送给我,在我离家时他拿出他早已写好的临别嘱咐送给我,嘱我到部队:尊重领导、服从指挥,不怕吃苦,团结同志。在部队期间,我一直当成左右铭严格要求自己。我们兄弟姐妹不论谁做错了事,他都会给予及时纠正、严励批评,当有人受到批评感得委曲时,他常说:批评你,你受不了,不批评你,你了不得,我宁愿叫你受不了,也不能让你了不得,因此我们对父亲都特别敬畏。在读书学习方面,他舍得花钱,他的态度十分明朗:只要能考上学,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你们读书。在我们兄妹九人中除大姐二姐因家中实在困难不得不帮助母亲照料家庭没能上学外,其他我们七个兄弟姐妹都曾走进学校接受教育,有时为了给我们几个同时上学的孩子交学费,父亲到处借钱甚至变卖家中值钱的物件给我们凑钱交学费。有一次实在借不到钱也没有东西可卖了,父亲就把老屋顶上的瓦揭下来卖掉给我们交了学费。几个孩子不少的学费当时对于一个即无收入又无经济来源靠种地为生的农村家庭来说学费堪称一大难,确实是一个即头疼而又沉重的负担。那时全家人在生产队劳动一年也分不到几个钱,唯一的家庭收入就是靠喂猪、养鸡换点零钱解决家中日常开支。那时我们穿的衣服是老大穿了老二老三再穿的粗布衣裳,吃的是有上顿无下顿的杂粮野菜,干的是又苦又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活。母亲为抚养我们兄妹九人受尽了苦和累没享到一天福。艰苦的环境磨炼了我们的意志,贫穷的生活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的奋斗精神。如今我们兄妹九人都过上了幸福美满的小康生活,家家买了轿车,城里买了住房,在我们这个五十多人的大家庭中,有十人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四人荣获光荣在党五十年纪念章,有的还在单位担任过基层领导职务。所有这些都是与父母的培养教育和艰苦环境的磨炼分不开的。相信父母亲在天之灵也会感到无比的欣慰和高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父亲喜欢喝酒,在我的记忆中,他好像喝了一辈子的酒,真正戒酒是他到了晚年患病以后。他在年轻时喝酒还能自我把控,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时他就不能把握自已了,为此家人没少为他担心,外界对他也有不少微词,我更是极力反对他喝酒。后来我曾问他怎样与酒结的缘,他说为了解乏,为了交友、为了消愁。解乏是当年他挑扁担卖挂面太劳累时喝点酒解除疲劳,交友是他在集市卖挂面时结交了不少同行朋友互相约请,相互关照,消愁是因家中孩子多、母亲患病吃药生活遇到困难时他借酒浇愁。现在想想,当时我们兄弟姐妹九人的上学、生活、婚姻、还有母亲常年看病吃药以及家中的日常开支那一样能离了钱。四个儿子结婚,五个女儿出嫁,光彩礼、嫁妆就是一笔不少的开支,这些沉重的负担对于一个没有任何外来收入的农家来说简直就像一座大山压在父母亲的肩头。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缝纫机、自行车、半导体收音机,还有挂钟作为时髦物品已开始进入农村家庭。时隔四年我从部队回来探亲看到家中依然如旧毫无变化,这些时髦物件家中不但没添置一件,而且连干农活常用的胶轮小推车也没能买上,更别说盖新房了。为此我对父母曾有埋怨情绪。现在想想自己当初是多么的幼稚和单纯,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啊。在今天父母忌日之际,我真诚地对父母亲表示深深的忏悔,并深情地对父母亲说一声:父亲,母亲您们这一生不容易,辛苦了、受累了,我们永远不忘您们的养育之恩,愿您和母亲在天堂那边、幸福、安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的父亲母亲。</p> <p class="ql-block">这是父亲生前看书学习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父亲生前写的门匾。</p> <p class="ql-block">以上是父亲生前遗留笔墨。</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九六三年全家的合影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九七三年全家的合影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九七六年我与母亲在济南的合影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父亲生前与小弟传明及侄子外甥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这是父亲生前与侄子外甥的合影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父亲生前与侄女淑玲的合影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二0一六年春节兄妹九人的合影照片。</p> <p class="ql-block">以上是大哥、二哥、本人及爱人获得光荣在党五十年纪念章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二0一二年大哥大嫂出资并带领兄妹及家人游览北京颐和园的合影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二O一二年大哥大嫂出资并带领兄妹及家人在北京天安门前的合影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2019年侄子王帅结婚时,王家后人的全家福。</p> <p class="ql-block"> ———2021年8月28日初稿,2023年9月18日(农历八月初四)定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