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培训促发展,立德树人守初心——记平原县参加小学语文命题评价培训活动

鹿其

<p class="ql-block">  命题能力是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体现。能够命制科学、合理、效度高的试卷,需要教师对学科课程标准准确把握,对教材知识脉络系统梳理,对学生认知水平切实了解。</p><p class="ql-block"> 为了加强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研究,进一步提高全市小学语文教研教学水平,提升学科教师命题能力,2021年8月26日至 27 日我市举办德州市小学语文学科命题能力线上培训活动。</p> <p class="ql-block">  自接到《关于举办德州市小学语文命题评价培训活动的通知》以来,平原县小学语文命题团队高度重视,在我县教研室刘冬生老师的组织下,团队成员们分工合作,用心分析不同年级、学段的试题,汇总形成书面材料。</p> <p class="ql-block">  本次培训以线上活动形式进行。在平原县教研室刘冬生老师的组织下,我县小学语文命题组成员和骨干老师们在龙门小学开展集体培训。</p> <p class="ql-block">  德州市教科院孙敬东主任指出本次培训是促进命题能力进一步提高,由命题能力的提高来促进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次培训是之前命题培训活动的继续和深入,也是之前培训结果的展示与交流。在孙主任的引领下,本次培训活动拉开序幕。</p> <p class="ql-block">  慎而思之,勤而行之。老师们拿好纸笔,仔细聆听。</p> <p class="ql-block">  首先进行汇报的是武城县教研室的张淑琦主任,她汇报的题目是《依标扣本,改进教学》,张主任从评价一套试题的标准和武城县语文试题的标准两大方面进行了汇报,她结合具体的题目看一套试题是否做到回归初心:依标扣本,引导方向,清晰明了,豁然开朗。</p> <p class="ql-block">  紧接着,武城县第四实验小学的魏然老师就二年级期末试题从命题原则、基本情况和具体分析与评价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同时对每一部分都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紧扣课标,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和语文素养的提升。</p> <p class="ql-block">  临邑县教体局小学语文教研员钟敬华主任《小学语文试题命题的标准和案例分析》的报告,钟老师从命题的意义、命题的基本要求、试题的质量指标等方面做了具体分析。她的报告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实际操作的可行性。</p> <p class="ql-block">  德城区分别由教研室的于秋婷主任和德州学院的王盼盼老师以及德州市黎明街小学的杨焕君三位老师进行了《如何命制一套有质量的小学语文试题》的汇报。他们从命题的原则、命题理念以及答题理念和改进措施三方面进行了了全面而透彻的分析,通过各年级各题得分折线统计图的分析,一目了然,真实全面,同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真正做到重视书写、聚焦方法、凸显实践,从而达到依标扣本。</p> <p class="ql-block">  乐陵市阜平小学的陈凯、郑圆圆、刘恩庆三位老师分别从低、中、高三个学段对上学期期末试题进行整体分析与汇报,陈老师结合二年级的语文试题从命题依据与范围、命题原则与重点、试题特点与解析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汇报;郑老师从试题综述、试题双向细目表、各部分命题分析三方面进行了三年级试题的解析汇报;刘老师从命题依据与范围、命题原则与重点、试题特点与解析三方面分析了五年级的试题。</p> <p class="ql-block">  宁津县宁城教办的纪莹莹老师结合命题依据对六年级的期末试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依据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真正做到依标扣本。</p> <p class="ql-block">  庆云县金书小学的王雪老师汇报的主题是《回答好“新”时代留给教育者的“新”命题》。她以三年级基础知识部分和五年级阅读理解部分为例进行分析,从命题基础、命题整体设计说明和命题设计展示三个方面进行说明,注重学生习惯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p> <p class="ql-block">  随后, 我县小学语文教研室刘冬生老师以《提高命题质量 促进素养提升》为主题,对平原县小学语文期末试题命制进行分析汇报。</p> <p class="ql-block">  刘冬生老师从以下四大方面展开汇报:命制试题的意义;命制试题的标准;本县期末试题命制分析;今后教学建议。</p> <p class="ql-block">  刘老师提出,依据《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语文课程标准》“评价建议”的要求,做好语文试题命制工作意义重大。</p><p class="ql-block"> 根据我县命题团队的教学实践实践,我们总结出评价一套语文试题的标准具有以下几个要点:</p><p class="ql-block">一、正确的导向:首先是思想导向:要着眼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其次是学科导向:好的试题要体现学科特色,遵循依课标、据教材、重学情、促发展的原则。</p><p class="ql-block">二、适宜的内容:可从三个层次 来把握: 一是知识的简单运用; 二是知识的综合运用;三是知识的创造性运用。</p><p class="ql-block">三、合理的结构:结构设置上包括三大版块:积累与运用、阅读与理解、表达与交流。需要我们命题前充分运用双向细目表进行统筹协调。</p><p class="ql-block">四、得体的语言:考题语言表达要围绕学生的年龄特征、学段特点进行设计,做到儿童化,精准化,指向性明确,易理解。</p><p class="ql-block">五、适度的弹性:试题能全面反映学生的语文学习的状态和水平,体现基础性、灵活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根据以上评价标准,刘老师结合我县本学年各年级的期末试题,总结了我县试题命制方面的突出特点:</p><p class="ql-block">一、注重规范书写,传承汉字文化。</p><p class="ql-block"> 具体表现为:丰富检测形式促进规范书写;贯彻编者意图传承汉字文化。</p><p class="ql-block">二、注重情境体验,体现实践运用。</p><p class="ql-block"> 各学段都注重创设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较真实的情境,注重考查学生在特定情境中准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p><p class="ql-block">1.根据具体语境正确运用字词</p><p class="ql-block"> 如一年级的看拼音,写汉字;三年级的选词填空;六年级的成语运用等。</p><p class="ql-block">2.根据具体情境,正确默写诗词</p><p class="ql-block"> 如六年级的诗词默写,在唤醒学生审美体验、积累语言的同时,也丰厚了文化底蕴,并积极传承优秀的中华文化,全面提升了综合素养。</p><p class="ql-block">3.根据具体情境正确运用积累</p><p class="ql-block"> 刘主任指出,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是帮助学容、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但实际课堂上存在为了追赶进度,对教学情境的创设存在重视程度不高的情况,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存在一定的难度,不利于相关知识的掌握和拓展。</p><p class="ql-block">4.根据具体情境准确写话、习作</p><p class="ql-block"> 低学段的写话,中高学段的习作设计紧紧围绕课标要求,提供可视化、生活化的写作素材,借助提示语,激活写作。</p><p class="ql-block">三、注重能力迁移体现学用结合。</p><p class="ql-block">1.以课后题为抓手,实现能力迁移。</p><p class="ql-block"> 一年级学习了应用文中的通知,三年级学习了写寻物启事等。通过试题形式出现。培训了学生能力的迁移与运用。</p><p class="ql-block">2.以词句段运用为抓手,实现能力迁移。</p><p class="ql-block">3.以文本表达为抓手,实现能力迁移。</p><p class="ql-block">4.以语文要素为抓手,实现能力迁移。</p><p class="ql-block"> 具体表现为:句子练习中落实语文要素;小练笔中落实语文要素;阅读理解选文中落实语文要素。</p><p class="ql-block">四、注重立德树人,链接时代生活。</p><p class="ql-block"> 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指出,发展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力争捕捉时代的变迁与进步,引导学生审视自我,并与文字信息和能力考查以适宜的形式有机融合。</p><p class="ql-block">1. 关注时代变迁,培养家国情怀。</p><p class="ql-block"> 如六年级试题中,将语文学习与多元的、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又在语言文字的实践运用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激发对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融合的自豪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同时引起了教师对文体教学、阅读量与阅读速度,将生活引入课堂等教材理念的关注,并落实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p><p class="ql-block">2.关注身边生活,实现思想启迪。</p><p class="ql-block"> 本次命题除了关注时代热点,我们还尝试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并受到思想的启迪。</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根据以上对试题命制的认识,刘老师提出了几点教学建议:</p><p class="ql-block">一.立足语言文字,突出学科性质。</p><p class="ql-block"> 在基础的小学阶段,尤其是低中学段,还要引导学生做好语言的积累,特别注意语料的积累和语言运用经验的积累。</p><p class="ql-block">二、关注思维发展,促进深度学习。</p><p class="ql-block"> 教师全面地分析教材、深入地挖掘教材、灵活地整合教材,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流程前后贯通,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学习内容,改进学习策略,将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和个人经验结合起来,进而实现知识的迁移,能力的提升,从而提高语文素养。</p><p class="ql-block">三、落实语文要素,注重方法指导。</p><p class="ql-block"> 部编教材围绕双线组织单元,体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发展梯度,贯穿方法的学习与运用,孙主任组织骨干教师对12册教材中的语文要素也做了系统梳理。在教学中要注意落实,积极培养学生的方法意识,根据学习要求运用某种或者某些适宜的学习方法来完成学习任务。</p><p class="ql-block"> 最后,刘老师鼓励平原县小语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严谨的态度和念兹在兹、日新又新的求索精神从我县教育教学实际出发,把握好试题命制改革的方向,落实好部编教材的要求,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p> <p class="ql-block">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刘冬生老师的发言让老师们受益匪浅,对试题命题有了更清晰、系统的理解,对后续的具体命题实践及课堂教学也有了新的思路,并<span style="font-size: 18px;">认真的记录下了自己对于此培训的心得感悟,有收获、有感悟、有反思、有目标。</span></p> <p class="ql-block">  刘冬生老师发言完毕后,老师们又认真听取了夏津县、禹城市、齐河市老师的命题分析。</p><p class="ql-block"> 夏津县的孙世静老师指出,目前的命题大多存在以下几大问题:考查的基础知识单一;学段目标模糊不清;不重视素养考查;过于重视学习结果。要真正发挥命题导教导学的作用,孙老师认为要从以下四方面着手:创设情境,考查学生在具体语境中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认真研读课标,把握学段的差异;联系生活,重视问题的解决;整合单元,凸显语文要素。</p><p class="ql-block"> 禹城市的袁超超老师,结合本县四五六年级的统考试题,总结出本市的命题呈现精准考查语文要素;实现教学评一体化;设题情境化和注重知识的应用性的特点。并根据具体的阅读理解题型的展现,得出以下启示:重视学生语言的积累;在识记时要运用恰当的手段,结合学生生活,对其产生积极的影响;运用比较阅读、群文阅读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获得语言经验和生活经验。</p><p class="ql-block"> 齐河市的李鹣老师以五年级语文期末试题为例,概括本县试题具有关注教学重难点;注重语言运用;着眼核心素养的特点。并对今后的命题提出以下建议: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考查目标;以情境任务作为试题主要载体;以综合考查作为命题导向;另外测试形式要创新。</p> <p class="ql-block">  培训结束后,老师们踊跃提出自己的困惑,刘冬生老师为大家精心解答,并毫无保留地为大家分享自己的命题经验。</p><p class="ql-block"> 老师们表示将借此机会进一步解读教材,梳理知识和能力的考查点,提升命题能力。</p> <p class="ql-block">  命题团队老师们围绕各县市区的发言,从收获和启发、问题和不足、命题评价标准、意见和建议等方面展开讨论,交流。老师们认为本次培训活动内向深入,外向辐射,内外兼修,以培促优。通过全员充电,整体推进,将教学重难点向学生学习重难点转移,今后要在教学设计上突出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做到教师学思结合,转变课堂观念,为提升学生质量练好基本功,打好组合拳。</p> <p class="ql-block">  一日光景,如水流逝;专家引领,醍醐灌顶。一天半的课程犹如丰盛的精神大餐,各县市区老师们切合实际的命题理念如同和煦阳光沁人心脾,具体命题评价的方法指导又让老师们茅塞顿开。每一位在座的教师都能从中有所思、有所悟、有所获,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努力尝试,打造更高质量的课堂。</p> <p class="ql-block">拍摄:张萌萌</p><p class="ql-block">编辑:白玉 刘梦麒</p><p class="ql-block">审核:刘冬生</p>

命题

试题

语文

老师

学生

教学

小学

命制

运用

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