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气渐消,秋意方浓。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大家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按下了“暂停键”,然而疫情却无法阻挡我们对孩子的热爱、对教研的热情。8月26日早上九点,睢阳区胜利小学全体教师再次相约云端,通过网络教研群开展了《小学数学名师教研》线上观摩活动。名师们通过自己的课堂实例和报告讲座,给我们带来了精彩的视听盛宴,让我们受益匪浅,感受颇多。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名师课堂 精彩纷呈</h1><div>张齐华——《K和M为什么在一起》<br><br></div> 张齐华老师用妙处横生的语言使孩子们放下紧张,机智过人的他带领孩子们研究“K 和M店为什么开在一起”。张老师从一种看似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出发,揭开其背后原来隐藏着一个鲜活的数学模型,由此课堂上师生共同演绎了一场关于商铺定位的比较与决策。张老师这节课并不是特意教授某个数学知识,而是通过课堂将一个更真实、更多元的世界呈现给学生,让他们有机会在看似虚拟又足够真实的现实情境中,完成对话题的探索、分析与解决,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与常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张齐华——报告<br><br> 观摩课之后的报告伊始,张老师却说刚刚上的观摩课是一群人的“狂欢”,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好课”,因为总是有“游离”在课堂讨论之外的学生,没有做到全员参与。随后他为带来了自己团队对“社会化学习共同体”的研究过程和成果展示,更是刷新了教师们对“好课”的固有认知。张齐华老师一次别样的深度课堂观察使我们了解了为什么要在小组合作中进行这种社会化学习。 华应龙——《花好月圆》<br><br> 华应龙老师的示范课《花好梦圆》,独具一格,他通过介绍“一书一人一秘方”引出华罗庚眼中的数学花园——就数学本身而言,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你觉得数学不美,那是因为你站在数学花园的外面。本节课中华老师给孩子们心中播下数学阅读这样一粒种子,生长出数学学习的思考之花——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为何这样做、一定这样吗?感受“思考着是美丽的”! 强震球——《角的度量》<br><br> 强震球老师执教的《角的度量》一课,以游戏激趣导入,由角的大小比较引出一系列问题,设置矛盾冲突,不断激发学生需求,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使学生在活动中不仅学会了量角的方法,更经历了量角工具的探索过程,把握了量角器的构造原理和特点。 罗鸣亮——《小数乘法》<br><br> 课程开始,罗鸣亮老师通过设疑导入,给孩子一个充分表达内心真实困惑的机会,罗老师认真地倾听和记录孩子的困惑并适时的表扬会提好问题的学生。罗老师以问题为导向,擅于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课堂上充分的尊重学生,真正做到了“让学生站在课堂的中央”及“让学习真正发生”。 顾志能——《抽屉原理》<br><br> 风趣幽默的顾志能老师执教的《抽屉原理》,在创设的情景中不断提问题,从“把4个苹果放进3个抽屉”到“把n+1个苹果放进n个抽屉”,再到“把n-1个苹果放进n个抽屉”等,充分理解“总有”、“至少”这两个关键词。接着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一步步说出什么是抽屉原理。同时通过学生质疑补充,引发学生思维步步深入,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静心聆听 笃实好学</h1> 线上培训改变的是学习形式,不变的是老师们对学习的热情和对专业的不懈追求。每一次的学习,都是点亮教师成长的一次指明灯,一点一滴地收获,都奠定老师教育教学水平的高效提升。<br> 一堂堂别具一格的名师课堂,一次次荡涤着老师们的心灵,带给老师们深刻的感悟。一场场精彩纷呈的讲座,一次次触动着老师们的心灵,引领老师们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学习与思考并行,方知教育之根本,悟教育之真谛。愿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负韶华,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