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为昔日所痛

王辉

<p class="ql-block">  宝钗这日欲寻黛玉,见宝玉在前,已先之一步进去,便止步不前,恐有所碍,三人见面尴尬。虽是著书人之狡笔,以写下文是也。然此处先之一顿,初见宝丫头之城府。及至误听贾芸小红之情事,正在藏无可藏之时,急中生智以金蝉脱壳化解,罪祸之全推在黛玉一人之身矣。宝丫头心机之密,甚可怕也!只知道明哲保身,余皆不顾,正是宝钗商人家庭出身之利之所患。</p> <p class="ql-block">  书中又表宝玉到潇湘馆找黛玉之事。宝玉本想以一句诙谐的话抹去昨日之唐突,意欲讨好林妹妹,却不知昨夜美人遭拒门外的悲苦至情,故黛玉之无情令宝玉再次凌乱了,只得亦步亦趋随其至园中,黛玉自顾和宝钗,探春说话,并不理他。</p> <p class="ql-block">  为不冷落宝玉,也顺笔为探春写正传,所以下面有姐弟俩的一段对话。这一番对话,足见探春之生活品味;之性情品格;之人情老到;之刻薄尖锐。探春和贾环皆贾政的妾赵姨娘所生,都是庶出。贾环之生性卑劣,形容猥琐,贼眉鼠眼,不堪入目;而探春却容貌俊美,见识卓越,人品不凡。因贾环种种不端,样样卑下,为上下所厌恶;而探春才能不凡,性情爽快,为上下所看重。</p> <p class="ql-block">  后来凤姐儿养病期间,她和大嫂李纨,宝钗共同管理园中事务。李纨是个活菩萨,老好人,基本是不问事儿;宝钗是外客,又有着异样的心思,也不愿意去得罪人,凡事一问三不知。所谓的“三驾马车”实际上只有探春在操心管事。这给了探春一个施展自己的机会和平台:她大胆革除旧弊,推行新的管理模式,试图以此来振兴家族,挽大厦于即倒。当然结果是探春改革的理想未能实现,根本原因是这个豪门贵族的衰败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贾家注定是要为那个庞大而腐朽的帝国殉葬。</p> <p class="ql-block">  曹雪芹是十分欣赏探春的,他也在这个人物身上寄托了自己的理想抱负。可是,必须要说的是,曹雪芹也并不隐晦地写出了探春被封建伦理思想的沾染和禁锢,她的革除旧弊不是为了更多人的利益,而是维护家族的利益和存在。其次,探春的性情冷酷也是大观园中的其他姑娘所不及,这也是探春让人心寒的地方。然而每个文学人物都是多面性的,是立体的。这是由人性的复杂决定的,优点可以让一个小说人物熠熠生辉,缺点也无损人物的感人力量。</p> <p class="ql-block">  毫无疑问,黛玉葬花不仅是此回书的重点,也是全部书一个令人难忘的情节:黛玉的敏感,黛玉的孤独寂寞,黛玉寄人篱下的凄凉幽怨,黛玉睹物伤情的悲苦,黛玉心底发出的声声呼号,尽在葬花词矣!我们想象一下曹雪芹写葬花词,一定是在胸中酝酿了好久,在心中隐忍了好久,在笔下期待了很久,也一定心痛了好久。</p> <p class="ql-block">  那可能是在一个酒醉又复醒的午后,是在心头涌起许许多多生命的梦幻之后,他一挥而就,一字不易!卒到词尾,掷笔、伏案、痛哭失声!黄叶村中,古槐树下,回荡着这个中年汉子的声声悲鸣!苍天哪!你可曾听见这无法抑制的悲鸣,你看到大观园中一条条鲜活年轻的生命转瞬即逝了吗?千红一哭之声震屋宇你听到了吗?厚地啊,你以无比宽阔的胸怀,接纳了大观园中万艳同悲的女儿们,让她们终在你的怀中安息吧! </p><p class="ql-block"> 《红楼梦》不是曹雪芹的自传,而是一部“写实”的世情小说。但是在这部小说中,有着曹雪芹的昔日所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