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搬去乡下了,同事和朋友们都颇为惊讶。原先我住在离城区很偏的“大居”,他们就有些不解,如今索性搬到离城二十多公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乡下,更令他们大跌眼镜了。</p><p class="ql-block"> 都说旅行是从一个自己活腻味的地方,跑到一个别人活腻味的地方去。选择住宅也一样,换了一个地方,自然多了一份新鲜。不少人出生在农村,受尽农村的凄冷,农事的辛劳,自然不愿再回去。而我不一样,出生在城镇,从没有干过一天的农活,便对农村格外向往。有些人住农村是被动的,迫不得已的,而我却是主动的,自觉自愿的。世上许多事,但凡主动为之,便心甘情愿,勉强为之,即便是百分百的好,也不见得让人高兴,反倒心生厌恶。选住宅如此,学习、工作亦然。</p><p class="ql-block"> 虽然许多人都不看好我入住农家小院,但我仍兴致勃勃。我常在朋友圈,发些入住农村的图文,没想一石激起千层浪,许多熟悉的,不熟悉的同事朋友纷纷向我咨询。问的最多的便是,房子怎样?价格多少?如何过户?方不方便?这些人中,不乏平日里对农村嗤之以鼻者,我倒有些纳闷了。当然询问过后,他们总会对我的小院夸赞一番,并不约而同地流露出艳羡之情,然最后往往补上一句,“我们也想,就是太远了……”</p><p class="ql-block"> 我突然发现,其实每个人心中都装着一个田园梦,即便表面看不出,但内心还是极喜欢田园生活的。这点倒也不奇怪,中国人自古就有这样的情结,东晋的陶渊明,唐代的王维,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农村,选择了离群索居的闲适生活。外国人不也如此吗?《瓦尔登湖》的梭罗,《山居岁月》的彼得梅尔,都是热衷于田园生活的著名作家。俗语说诗要孤,画要静,作家画家只有远离了嘈杂,处于气定神闲的状态,才会诞生出好的作品。</p><p class="ql-block"> 我自然也有同样的感受,深居闹市,常常为俗事所扰。有时,即便你不去扰它们,它们也会扰上你。城市里人口密度太大,这里便蕴藏着诸多冲突。城市里无时不刻在争夺空间,争夺资源,谁都无法独善其身。就生活而言,我并不觉得城市是一个好的选择。然农村不同,它是一个成熟而稳定的生态循环系统,种下稻子,收获稻谷,稻谷做饭,稻梗烧火,草木成灰,化作肥料……在农村,任何东西都可以物尽其用,几乎不产生垃圾。加之人口密度低,自然环境优美,是理想的生活去处。随着国家新农村建设不断深入,农村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城乡差异日趋缩小,水电煤气,电视网络,污水处理一应俱全。即便是小小的垃圾桶,也配备了每户干湿两个,并有专人回收,方便程度甚至超过城区。</p><p class="ql-block"> 民以食为天,在农村,田间地头满是生机勃勃的蔬菜,每日吃着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蔬菜,内心总感觉到放心踏实。有些人看不惯农村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种的蔬菜,而我却觉得好。谁说花花草草才是绿化?蔬菜瓜果也是植物,也是绿化,相对而言,种蔬菜更实惠,经济价值更高。一垄垄整齐的菜园,一棵棵累累的果树,每日热热闹闹地进行着光合作用,展示着蓬勃的生气,不也是很美的吗?</p><p class="ql-block"> 在农村,最开心的应该不是我,而是花们。孱弱的吊兰伸茎展叶,郁郁葱葱,从未开过花的君子兰也着急地吐露芬芳,受够了城市公寓的压抑,回归本属于它们的天地,终于可以沐浴阳光雨露,舒活筋骨了。我也终于可以一展身手,践行自己的园艺梦想。人也应该和花一样,越接近土地,便越自然,便越接近自己的本源。</p><p class="ql-block"> 我是不怕冷清的,农村的安静,我会欣赏。入夜,村子里几乎没有人员走动,没有车辆进出,除了偶闻几声犬吠,便只剩下树叶的沙沙声,此时若屏息聆听,便能捕捉到自然的无限,宇宙的玄妙。</p><p class="ql-block"> 我们决定在自家的小院里开辟一处菜园,种上些花卉蔬菜,这样的田园才更地道。前半生未尽的梦,后半生应该可以了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2021年3月19日</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