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应柞水县城区第二小学邀约,李丽工作坊部分成员于8月26日赴柞水开展了一天教学研讨活动。</p> <p class="ql-block"> 活动分两个部分进行,上午是三节示范课,下午是专题报告。柞水城区第二小学全体数学老师参与研讨活动。</p> <p class="ql-block"> 第一个进行示范课展示的是韩铎老师,韩老师执教的内容是四年级上册的《公顷和平方千米》。</p> <p class="ql-block"> 韩老师这节课设计最大的亮点是根据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对应关系,以及两种度量间的进率规律,引出不常见的度量单位“十米”、“百米”“平方十米”、“平方百米”。这样一方面让学生感受数学规定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整知识体系,深入理解和把握数学知识。</p> <p class="ql-block"> 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学生被独特的设计所吸引,积极投入学习探究活动。</p> <p class="ql-block"> 这节课还有一个亮点就是充分挖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帮助学生感知体验“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大小。韩老师从百度地图中截取学生所在第二小学的面积,柞水县城的面积,陕西省的面积,中国领土面积等,让学生循序渐进建立对两种面积单位的认知。</p> <p class="ql-block"> 整节课大气厚重,设计新颖,理念科学。柞水教研室的教研员徐老师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韩老师的课理念新,从核心素养出发,沟通了相关概念的联系,帮助学生建立整体知识结构,既见树木还见森林。</p> <p class="ql-block"> 第二节示范课由姜秀菊老师执教,课题为《交换律》。姜老师根据教学内容的关联性,对教材进行了合理的整合,将本来安排两课时的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整合为一节课。</p> <p class="ql-block"> 姜老师特别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设计了形式多样的游戏,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得快乐。</p> <p class="ql-block"> 在探究加法交换律之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导学案为脚手架引导探究剩下三种运算是否也具有交换律。</p> <p class="ql-block"> 引导学生探讨规律背后的道理,让学生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p> <p class="ql-block"> 整个课堂生动活泼,扎实有效。徐老师评价说这节课,有方法、有创新。很好的诠释了“数学到底教什么”这个问题。</p> <p class="ql-block"> 执教第三节示范课的是杨小梅老师,教学内容是《可能性》。杨老师用击鼓传花的游戏导课,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气氛。</p> <p class="ql-block"> 通过设计抽卡片游戏,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深入体会“可能”、“一定”、“不可能”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 之后的“摸积木”游戏中,杨老师安排了三个层次的活动。一是小组合作根据要求往袋子里放合适的积木;二是根据摸出的积木颜色猜测袋子里的情况;三是独立设计符合要求的方案。</p> <p class="ql-block"> 合理安排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学习自主性。</p> <p class="ql-block"> 整节课由三个活动组成,环节清晰,过度自然,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稳步开展。</p> <p class="ql-block"> 课后徐老师也给予了肯定,他认为杨老师的这节课有意思、有意义,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获取数学活动经验,理解数学概念。</p> <p class="ql-block"> 说课交流环节三位老师分别阐述说明了自己的设计思路。</p> <p class="ql-block"> 下午,李丽老师做了题为《聚焦核心素养 把脉数学教学》的专题报告。</p> <p class="ql-block"> 李老师从“什么是核心素养?”、“什么是数学核心素养?”等宏观概念出发,引领教师高站位的思考问题。之后,理论联系实际,聚焦到“运算能力”和“几何直观”两种数学素养,从“怎么考?”和“怎么教?”两个方面具体进行解读和分析,给老师们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操作办法。</p> <p class="ql-block">参训老师谈收获</p> <p class="ql-block"> 予人玫瑰手留余香,本次教学联谊活动历时一整天,团队成员虽然辛苦也收获满满,在分享经验的同时自身的专业素养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