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华文化习养教师文化修养建设论坛

中华文化习养

2021年中华文化习养教师文化修养建设论坛在昆明隆重召开 2021年8月25日,由云南亘元教师心灵成长研究院主办的“中华文化习养教师文化修养建设论坛”在云南昆明隆重举行。云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莫泰尧常务副主任,价值教育课题“中华文化习养”项目组核心专家张克晋教授、章艺龄院长、李亦菲教授、以及价值教育课题“中华文化习养”项目组专家云南省玉溪市传统美德促进会傅柏青会长、山东省潍坊市昌乐特师附小陈启德校长,云南亘元教师心灵成长研究院教育研究专家张一方教授、闫玉堂教授,昆明市五华区茭菱社区党委赵苍辉书记、西站社区党委李自琼书记、云南传统蒙学研究会郑千山会长、云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图书馆夏易平馆长、云南省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会陈志国会长、云南省孔子学会李炳忱原副会长、玉溪市传统美德促进会陈瑾殊副会长、文山州明德国学文化促进会梁美玉会长、保山市孔子协会赵燕兰会长、曲靖市代表、云南实验学校代表、家长代表及社会教育团体等出席会议,共同探讨新时期教师成长的有效路径和方法,会议由云南亘元教师心灵成长研究院理事会成员李莉主持。 一、活动背景<br>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于2014年至今,“中华文化习养”项目在云南、山东等地开始了积极探索的历程。研究覆盖华东、华南、西部、华中、华北二十余省区千余所学校及社区教学点,涉及幼儿、小学、初中、高中、高校、科研机构、特殊学校、职业学校、宣传部门(宣传部、文明办)以及社区等学校和部门单位。中华文化习养项目自落地实施以来,全国各地实验学校和单位,在价值教育课题研究的基础上积极实践,特别是通过中华文化习养经典、人物、礼乐、生活、武术、书法及地方文化课程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实践,在教育立德与树人、学习与成长等方面的实践中,呈现出了可喜成果。<br> 为更好地探寻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与方法,价值教育课题中华文化习养项目组举行了这次论坛。论坛采用了“线上+线下”并举的方式开展,进一步探讨了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发展中,如何帮助教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正确的价值素养等教师成长热点问题。包括项目组专家、有关社区领导、相关协会代表和各地实验校的校长、教师等,共约50人参加了本次论坛。<br> 二、活动内容 在开幕式上,云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莫泰尧常务副主任发表了致辞。他说,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教师承担着对青少年进行教育、为国家的未来培养人才的重大责任。希望参加论坛的校长们、老师们认真投入,专心学习,真正学懂,回到工作岗位后认真积极组织学校的老师学生进行学习,并且要积极实践,实实在在贯彻落实总书记的指示,把中华优秀文化发扬光大,为“中国梦”的实现培养人才。 项目组核心专家、云南亘元教师心灵成长研究院章艺龄院长致辞。她高屋建瓴,为这次论坛指明了目标和方向,并强调了以下几个重点。<br>一、政策解读。章院长带领大家一起学习了教育部“重大主题教育进课程”的具体要求;学习了“课程教材要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重要精神和原则;抓住第一 明确“进什么”,第二 规划“如何进”,第三 引导“怎么教”这三个重点。解读了如何运用中华文化习养课程体系促进中华文化与学校教育和学科教学融合的具体落实。讲述了“双减”政策下学校“‘5+2’模式发展性课后服务体系方案”,深入阐述了新时期如何结合现有政策实行教师成长、学生成长的有效途径和方法。<br>二、中华文化习养课程体系研究的坚毅历程及其主要价值。<br>三、云南亘元教师心灵成长研究院未来要做好的三件大事:一是陪伴和辅助教师,帮助他们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从而更好地实施立德树人教育;二是走进学校,和教师们一起研究,在教育管理和课堂教学中找到自信;三是社区联动,走入社区和社区一道通过学习,探寻社区文明风尚培育的途径与方法,以良好的社会教育,促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更好地发挥育人作用。 项目组核心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李亦菲教授,为大家带来了《教师应具备的学生发展指导能力》的课程。李教授从生物决定论、环境塑造论、生态系统理论等研究理论着手,系统介绍了“成长”与“发展”的内涵,说明了“身体成长”与“心理发展”、“自然成长”与“毕生发展”的区别和联系,以帮助教师树立起学生教育的“毕生发展观”。 项目组核心专家、台湾师范大学张克晋教授,开宗明义提出了“有教无类是教师的最高、最神圣的人文精神与素养”的观点,为大家带来了《教师的人文精神与素养》的精彩课堂。授课中,张教授引用《易经·贲卦·彖辞》、《伊川易传》等经典原文,回顾了中国及西方人文思想的发源,探讨了“人文”、“中国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等话题,提出了“教师应具备圣人情怀”的“教育志向”。他说,人文素养根植于道德,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他还引用了“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的古训,鼓励大家,只要我们愿意去做,都可以成圣成贤,让与会教师的文化情怀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陈瑾殊老师讲授了《教师的文化修养》课程,阐述了每一位教师如何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作为教师,文化修养是“立身之基”。“立身”,首先是“立己”,要做到自爱;然后才能“立他”,能够爱人。她引用张桂梅校长作为自爱爱人的榜样,说明教师提升文化修养的根本是“立德”,做到“形神兼备”。秉持“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学问总纲,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做到“以文教化”,陶冶性情、教养品德。 傅柏青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五位一体——促进教师、家长成长的途径与方法》的精彩一课。傅老师从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等七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实施意见》来导入,介绍了项目组以“文化修养”为核心,以健康、心理、家庭、工作为抓手的“五位一体”的教师成长课程体系。以教师面临的各种工作、身体、心理、家庭的困扰为问题导向,通过项目实施以来,许多受“五位一体”教育,成功转变的教师案例,介绍了教师促进自身成长的理念、途径和方法。他指出,老师和父母是人生中的两大贵人,由老师承担的学校教育以及父母承担的家庭教育,都对立德树人教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自我成长的过程中,可以因人而异,选择“五位一体”课程中适合自己的某门课程入手,展开学习,继而以文化修养课程为枢纽,全面学习五门课程,掌握教师成长的路径与方法。 陈启德校长以自己在山东省昌乐特师附属小学的实践和感悟为主题,讲授了《五学并举——(教师、家长、社会)三个协同的育人机制协同的途径与方法》。他提出,“五学并举”中《经典》是道之体,《人物》是道之用,学校、家庭、社区应当形成协同推进的机制,形成育人的统一体。在三者联动的机制下,达成教育内涵的深入挖掘才是最重要的。陈校长从“文化自信:文化基因永远流传;消除杂音:走出质疑坚定步伐;起点突破:柳暗花明风景独好;知行合一:文化习养重在践行”四个方面,介绍了学校在学科融合,家庭在生活角色的本分,社区在平台搭建和组织引导,各方互动,协同育人。 在一天的论坛中,大家针对以下几个重要问题,展开了深入思考和热烈讨论:面对当前世界的教育形势,中国人应当拥有什么样的“价值”思考,才能在促进本土教育发展的基础上推动世界教育和谐?如何在社会发展、学校变革进程中得以落实,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进而推动时代进步?中华文化中“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否是教育的本质,是否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价值素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价值取向如何促进人类发展,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与会代表分别作了发言。 文山梁美玉会长介绍了文山明德国学促进会,在文化下乡、注册“童蒙养正”中心,支持当地实验学校开展课题研究等方面的具体实践。 云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图书馆夏易平馆长说,传统文化是从我做起的文化,每个人须从修身做起,从点滴做起。修身功夫做好了,达到“我无为而民自化”的境界。 玉溪市传统美德促进会的杜佳珍老师说,教育不仅要提升成绩,更重要须塑造学生的生命和灵魂。老师是最美好、最神圣的职业,她愿意把当好老师作为毕生的追求,从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入手,帮他们树立目标、实现梦想。 最后,章艺龄院长总结发言。她回顾了2006年以来项目组的坚实历程,提出提升教师的修养,最重要的就是个体的自觉与践行,只有在践行的基础上才能内化于心,变成行动,真正做到践行与体悟,修己与利他。再就是须明确目标,知道路径和方法,下一步就希望各方面团结协作,共同感受实践的快乐。<br>通过一天的学习、交流与探讨,大家一致认为,中华文化习养“教师五位一体、学生五学并举”课程体系和内容,可以为教师、家长和学生提供解决成长的途径和方法。具体实施,可以根据各自实际需要,找到契入点。今天也迎来了中华文化习养课程教师“五位一体”与学生“五学并举”书籍的正式出版,本套教辅由团结出版社出版。<br> 本次论坛使大家明白了中华文化教育的次第及智慧,了解了国家对教育的方向、目标和根本任务,更加明白了教育者先受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教师的文化修养对教育发展的重要作用,更明白了对于教师文化修养,“我”是践行者的深刻内涵。同时也看到了云南省本地实验学校在深耕探索,成果喜人。玉溪红塔区中卫小学在家校合作、社区共建方面成绩显著;墨江县城小学在学生素养和教师素养方面的有效提升;不同区域的团队代表都表示接下来将认真学习,力争在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将中国特色的教育发展道路在云南探索出有效的途径与方法,做出云南效果。<br>与会者同时感谢正是在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的指导与引领下,依靠多维联动的教育合力探索,才使得大家能有机会探寻学校与社会各团体间有效服务社会,利益他人的途径。不仅解决了一直以来无法衔接的校际(学校、家庭、社会)集合,还使得各社会团体在自身发展进程中找到了存在的价值,使得社会团体成员在服务中成就了自己,利益了他人,最终和谐了社会,这将是中国特色社会教育的一个新尝试,一次极有意义的实践。<br><br>“立德树人育英才,浩然正气铸师魂。”一天的论坛,在深入学习和热烈的讨论中圆满结束。最后,大家齐声复诵“立德树人育英才,浩然正气铸师魂,我做践行者”的铮铮誓言。相信在将来的实践中,大家必将让中华文化的精神价值变成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让学校更有信心,让老师们更加坚定自己的教育自信,让每一位孩子健康成长、每一个家庭幸福美满!

教师

教育

中华文化

习养

文化

成长

修养

项目组

社区

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