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7月中旬,与一群“夕阳红”组团前往吉林长春,去长春,则必去被称为“新中国电影的摇篮”的长春电影制片厂旧址博物馆打卡,怀着诚挚的敬仰去寻根长影的发轫,去探访长影的辉煌,去怀旧那曾激励一代人成长的经典影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长影厂在1937年伪满时期日本文化侵略机构"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基础上建立,1946年10月正式命名为东北电影制片厂, 1955年2月,更名为长春电影制片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朴实无华的长影厂大门,栉风沐雨,静默地阅尽长影厂的沧桑变幻,兴衰起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走进长影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伟大领袖的毛主席塑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长影博物馆展厅中央是尊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工农兵塑像,也是长影厂的厂徽,电影的片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新中国成立后,长影厂的发展日新月异,突飞猛进。首创了新中国各类影视作品的七个第一,第一部动画片《瓮中捉鳖》、第一部木偶片《皇帝梦》、第一部长故事片《桥》、第一部译制片《普通一兵》、第一部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蒋》、第一部多集新闻纪录片《民主东北》、第一部科教片《预防老鼠》,每部影片都堪称是史无前例的经典之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展厅陈列了当年琳琅满目的电影宣传海报,令人目不暇接,回味悠长。那一幅幅主题鲜活的海报带我们穿越时空,秒回那个物质生活贫乏,精神文化单调的年少时代,我们所熟知的《白毛女》、《上甘岭》、《刘三姐》、《英雄儿女》、《五朵金花》、《兵临城下》等至今记忆犹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上世纪80年代,长影厂的发展如日中天,拥有7个摄影棚,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制片厂,先后拍摄故事片900多部,译制片1000多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长影厂因体制、机制、观念等严重不适应,1997年,已连续6年亏损,濒临倒闭,后在全国率先探索并启动企业改制。和所有的企业一样,土地置换,精简人员,买断工龄,一千余人的长影减员至一百余人,2000年改制为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如今,民营影视公司异军突起,阿里影业、博纳影业、华谊兄弟、万达电影、横店影视等等,渐次占据了电影市场的绝对份额,浙江的横店影视即占据了当今电影的半壁江山,号称东方好莱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计划经济时代原有的八大国有制片厂,长影、上影、北影、八一、西安、珠江、峨眉、潇湘等国有电影制片厂在市场浪潮冲击下渐行渐远,并相继退出历史舞台,淡出人们的视野,大浪淘沙,适者生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长影桂冠的光环虽然黯然失色,人去楼空,长影厂沦落为4A旅游景点。但长影对新中国电影的诞生和发展的地位却永远不会在历史的长河中湮灭,她曾经的辉煌将永远留存在人们的记忆之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文字、摄影、制作:陆国忠</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