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读书,《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

🦌Ada 路

<p class="ql-block">  根据工作室安排,暑假期间阅读了《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阅读学习中对“逆向设计”和“理解”有了更深的认识,虽然个人能力决定了对于内容的理解可能达不到透彻,但是对于我个人的教学带来很多的的启发和思考。</p> 1.逆向设计与教学评一致性的共通 <p class="ql-block">  逆向设计告诉我:思考如何展开教学之前先要思考学习要达到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是一种“以终为始”的逆向思考。</p><p class="ql-block"> 逆向设计的三个阶段是:确定预期结果,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三个阶段分别是让学生知道自己的目标在哪里、应该理解什么、学习什么、能够做什么;然后寻求证据,证明学生是否达到目标,最后根据目标和证据设计学习教学活动,当然在确定是否达到目标的过程中就需要反思和修正。 三个阶段是逆向的过程,但也遵循了教学评的一致性,从哪里出发?到哪里?如何去?都有一个目标的指引,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出发。</p> 2.逆向设计与大单元大观念 <p class="ql-block">  文中提到了苹果单元案例,案例单元教学中把重点放在了特定的最显性的主题上,缺乏对单元核心主题和大观念的深入,了解了苹果却没有获取水果的知识,没有对单元进行深入分析,以确定清晰目标,学习过程中学生没有提出更深层的问题,没有形成思辨思维,大部分是在寻着固定好的方向进行浅层的学习,学生的心智自由没有得到保障。</p><p class="ql-block"> 这让我想到最近一直在学习的“大观念大单元教学”,确实,停留在局部去思考教学,往往缺乏横向贯穿的联系,而基于整个单元去思考我们的目标在哪里,这样的目标更长远,更深入。每节课的学习支撑起单元大观念的实现和深入,课时之间有着内外的联系,学习是逐步上升的,理解是逐步内化的。大单元大观念的探索让逆向设计过程中目标更深刻,设计更逻辑,更关注明确且有价值的智力因素。</p> 3.何为“理解”? <p class="ql-block">  “知道”是“知其然”,“理解”是“知其所以然,知其何以用”。</p><p class="ql-block"> 文中有一段“理解”与“知道”的辨析让我反思良多,几乎在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里都要用到“理解”这个词,可是通过学习才发现,我所认识的“理解”或许浅层。“知道”指向的是事实、主张等的客观概念、理论或程序,而“理解”是更深层的把握,比如事实的意义、能联想相关的理论、为什么它是知识,什么使它成为知识等,是深层的能够运用迁移解决问题的。</p><p class="ql-block"> 理解是通过有效应用、分析、综合、评价,来明智、恰当地整理事实和技巧的能力。</p> 4.创设情境,设置困境 <p class="ql-block">  在教学评学习中我们常思考为何要创设学情景?为何要设置问题困境?</p><p class="ql-block"> 知识和技能是理解的必要元素,理解需要的条件有: 敏锐的洞察力,缜密灵活处理事情的能力,自我评估解释和批判的能力。基于理解学生能够处理面临的问题。毕竟,让学生思考真实问题有助于激发和唤醒学生的理解。</p> <p class="ql-block">  以上是我的暑假读书思考,希望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能更深入的理解,并运用到课堂中,服务于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