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宏盛的酒筵,欢快的场面,充分体现了战友情深义浓,战友亲如兄弟!</p><p class="ql-block"> 招待我们的这位战友,是我们同县同年入伍的战友,在部队服役22年后转业到格尔木地方工作,现已退休,住四川。听说我们自驾西藏旅游,夫妇两飞回格尔木尽地主之谊,明天陪我们玩一天,后天去天津看儿子。</p><p class="ql-block"> 故事感人吧?战友情不是一句空话,不是喊的口号!</p> <p class="ql-block"> 第十二天我们来到我们团、我们的老连队,看了看我们曾经生活过地方。</p><p class="ql-block"> “铁打的军营,流水的兵”。此话一点也不假。</p><p class="ql-block"> 团大院有变化,连队住的房子是新修的,汽车也有房子住了。当年我们住的是土坯房子,汽车停在露地停车场。</p><p class="ql-block"> 传说我们团在抗日战争初期叫:“马车三大队”后为汽车团。1948年5月1日将驻南满的辽东汽车大队和东满驻蛟河汽车大队合并,在东北吉林市合并组建起来的,当时有六个运输连队和一个司训队。将泽民同志任首任团长。属第四野战军后勤部领导。</p><p class="ql-block"> 在长春市包围战、辽沈战役、平津战役以及南征北战和解放海南岛,抗美援越,抗美援朝战争中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团礼堂二层大会议室的地上堆的金日成勋章足有几麻袋,墙上挂满了的旌旗,证明了我们团的光荣历史。这是我们当年团史教育时亲眼看到的。</p><p class="ql-block"> 解放后参加了山东半岛沿海国防施工建设,西藏平叛,中印反击战,支援西藏的社会主义建设,对尼泊尔援助物资运输,第一颗人造卫星和第一颗原子弹发射,等等,等等,三天四夜也讲不完我团的光荣史,更讲不完一代又一代汽车兵的故事。他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p><p class="ql-block"> 看到军人们穿的新式军装,想到当年的我们: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红旗挂两边,干菜充饥志更强,青春热血献边防。老汲的一首诗好象是写给我们青藏兵的“壮士铿锵亮軍魂,戍边守彊勤耕耘,荒漠播撒英雄志,雪域唱响报国情”。</p><p class="ql-block"> 走青藏线应该去将军楼看看,因为他是青藏公路之父。</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慕生忠</p><p class="ql-block"> 慕生忠(1910一1994),陕西省吴堡县郝家山村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战功赫赫,身上战伤27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北铁路干线工程局政治部主任,西北军区进藏部队政治委员。后任中共西藏工委常委兼组织部长,西藏运输总队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慕生忠两次进藏。第一次1951,慕生忠跟随队伍奉命进軍西藏,和平解放西藏。虽然最终达成目标是值得庆祝的事情,但慕生忠脸上却没有笑容:沿途失去多位战友和三分之二的牲口。“这条路大苦了”,在自传里写到“不愿再走这么苦的路”。</p><p class="ql-block"> 第二次是1953年春天,在外国反动势力的怂恿下,西藏上层中少数人对进藏部队实行经济封锁,扬言要把解解军3万部队困死在雪域高原。慕生忠听闻消息后,却没有犹豫,再次接受奉命,率领驼工1200余人及2.8万峰骆驼前往西藏。骆驼不适应青藏高原,更不适应坚硬的冰雪地上。54年春天到拉萨,有超过4000峰骆驼死在运粮路上。而回来的时候,骆驼已经不及一半。</p><p class="ql-block"> 慕生忠想修路,得不同志们支持。彭德怀从朝鲜战场归来,慕生忠趁机把修筑青藏公路的设想向他汇报,并得到彭总的支持,将其报告转交周总理。</p><p class="ql-block"> 1954年5月11日拿着总理批下来的30万,1200把锹,3000公斤炸药、10辆车和10个工兵,慕生忠带领19名干部,1200多名民工从格尔木向世界屋脊进发开始了艰难的筑路进程。</p><p class="ql-block"> 1954年以前,格尔木只不过是民间地图上一个名称而已。空旷的原野上没有一顶帐篷,一棵乔木,只有枯草和大漠戈壁。有人问:“格尔木在哪?”将军将铁锹往地上猛力一插回答说:“这就是格尔木!我们不走了,我们要做第一代格尔木人。”就这样6顶帐篷就成了未来青海第二大市,这就是格尔木市的开端。</p><p class="ql-block"> 从1954年5月开始,中共中央两次下达批文,(第一次路修到可可西里,第二次修到拉萨),前后用了七个月零四天,就完成了党中央交给的筑路任务。</p><p class="ql-block"> 据说:“慕生忠将軍逝世后,将他的骨灰撒在了青藏线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我们来参观的这天,正好展馆开门了。</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我们当年走的路,我觉得它是第一代“天路,”第二代算是1978年(基本上)在原路的基础上铺的油路,期待第三代是高速“天路。”</p><p class="ql-block"> 青藏线是指青海省西宁市至拉萨市这段路,是109国道中的一段。109国道起于北京,止于西藏拉萨市。</p> <p class="ql-block"> 下午,我们在格尔木烈士陵园祭拜了长眠在格尔木市的中阳籍战友杨玉福。</p> <p class="ql-block"> 格尔木市街道很宽,约七八十米,直直的,两面栽的树有脸盆粗,市区高楼林立。格尔木市有22万多人口,有27个民族,故这里的小吃多种多样。</p> <p class="ql-block"> 当初慕生忠将军六顶帐篷十几个人的格尔木,现在是这样的。</p> <p class="ql-block"> 高原反应还没好转,我们又步入新的征程,这是第十三天,格尔木至茶卡470公里。</p><p class="ql-block"> 格尔木至西宁已通高速,“我们走在大路上”《高速》。</p><p class="ql-block"> 我心里在想,格尔木我们还能来吗?或许这是最后一次,或许在您的保佑下我们健健康康,应灰太狼一句话“我还会回来的”!……</p><p class="ql-block"> 驶出格尔木市区,公路两旁,旧曰一堆堆沙土、砾石不见了,展现在眼前的是平平整整土地上,栽着横竖成行的树,象列队的士兵等待着将军检阅,一眼望不到边。再往前又是风力发电塔,也象树那样横平竖直,地面平平展展,一直到山底下有一二百公里长,很是雄伟,与山水相配,组成了一幅沙漠山水画。叫人只顾赏景忘了拍画,十个人惊人的一样没留下一张相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服务区充饥后,快到香日德时,前车来电要去人多的这个山下看看热闹,叫后车做好下高速的准备。于是两车同时走向下高速的匝道,走啊走,走了好远好远才下了高速。高速下开了个会决定不看去了,(因为绕路太远误时间)再上高速直达荼卡。</p> <p class="ql-block"> 考考你这是什么山。</p> <p class="ql-block"> 格尔木市至西宁市高速公路。路笔直笔直的,开着车什么动作也不做,反倒叫人瞌睡。</p> <p class="ql-block"> 下午在茶卡盐湖景区游览。</p> <p class="ql-block"> 景区车多人更多。</p> <p class="ql-block"> 晚上我们住在茶卡农家乐旅馆,这个村好象是移民新村,家家都开了农家乐,有吃有住,条件满好。村子整齐干净,有停车位。</p> <p class="ql-block"> 今天是从川藏开始的第十四天,也是青藏线的最后一天。到达西宁市,表示我们“重返西藏,八千里路云和月”就基本上圆满结束。八千里路云和月是指川藏青藏两线相加,约四千公里,也就是八千里;路云和月则表示我们这些天所走的路在天地间,云雾之中。</p><p class="ql-block"> 早餐后,我们走低速向青海湖沿线行驶,(走高速不路过青海湖)。最高的山橡皮山海拔3817米。</p> <p class="ql-block"> 到黑马河时被警察拦住了,下车问了问才知道“全国环青海湖自行车赛”今天路过这里,封路了,要等六七个小时才放行。六七个小时真难熬,下车周围走走看看。发现不远处有观青海湖的观景区,因修建没完成,不收门票。</p> <p class="ql-block"> 这些白塔是“焚香塔”,用来烧香烧药的,藏民家中也有,是百姓的灵塔。真真的白塔下方上圆,底下装粮食中部装药和宝贝,上部佛骨舍利。</p> <p class="ql-block"> 湖内有野鸭,草地上是没见过的象麻雀似的小鸟,路上等待通行的人也纷纷向这边走来,顿时小景区热闹起来。</p> <p class="ql-block"> 我们的另一辆车先我们到青海湖,被封路挡在青海湖,他(她)们欣赏了青海湖美景。</p> <p class="ql-block"> 回到公路边在一家山西人开的饭店里刚吃完饭,赛车来了。</p> <p class="ql-block"> 自行车车队过完了,路通了,我们在日月山前上了高速,直达西宁市战友为我们定好的宾馆。这位战友也是我们同县同年入伍的战友,姓扬,在部队是医生,我们就叫他扬医生吧。</p><p class="ql-block"> 扬医生一家早就准备好了酒菜,又是人来接,又是电话摧,我们也很快来到了饭厅。只见宽敞的房间内灯光灿烂,屋子中间一张约三米直径的大圆桌上,摆满了丰盛的酒菜饮料还有水果,都是西宁名菜,但也是家乡人的喜爱,扬医生真细心,想的也周到。</p> <p class="ql-block"> 扬医生一家这些天时常关注我们的西藏之旅,为我们捏了一把汗,今见我们安全返回西宁,非常高兴,才把提嗓子眼的一颗心放到肚子里。</p><p class="ql-block"> 扬医生也是在格尔木居住最长的人,退休后到现在都是西宁格尔木两头跑,对行走青藏线听到的,了解得比较多,又是医生,语重心长的给我们讲了很多青藏线上不幸的事,并说高原反应不单单是缺氧,吸点氧气不一定能解决问题。想想真的后怕,从羊八井开始有的人就脸肿,精神不振,象我的眼睛肿的成一条缝,蹲下出不上气来。那象当年早上提上两桶水,加入水箱,再把车空摇上十几圈才开始发动车子。……。</p><p class="ql-block"> 战友们边吃边唠,说说笑笑,非常热闹。扬医生要我们在西宁住上几天,他当导游去西宁周边景区,看看青海美不美。</p><p class="ql-block"> 不知不觉酒瓶喝干了几瓶,就连平时滴酒不沾的女士,今晚也大开酒戒,一个个喝的脸蛋通红通红的。</p><p class="ql-block"> 在欢快热烈中结束了宴会。</p> <p class="ql-block"> 重返西藏八千里路云和月,终于圆满的结束了,但是我们还得从西宁返回家乡,我们每个人都不能掉以轻心,同志仍需努力,争取更大胜利。</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温馨提示:不主张年长者,身体亚健康的人孝仿西藏自驾游。吸氧不一定能救命。</p> <p class="ql-block"> (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