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u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一戒:道德优越感。</u></p><p class="ql-block">缘于利他精神和行善行为,志愿者和志愿服务很自然地被打上道德的标签。遗憾的是,这种标签并不总是利于志愿者的思想理念和志愿服务行为,较易让志愿者产生“居高临下”的道德优越感。</p><p class="ql-block">这种道德优越感,突出的表现是让志愿者在志愿服务行为中,自以为是做道德崇高的事,从而轻视规则,对其他相关组织或个人提出一些不合理要求和支持条件,有些甚至给对方带来负担和麻烦,违反规矩,破坏规则,强人所难,造成“道德绑架”。</p> <p class="ql-block"><u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二戒:救世主情结。</u></p><p class="ql-block">志愿服务并不是施恩,它在给对方带来服务的同时,也成全了自己的道德之善和人性之美。因此,志愿者更应该怀有谦卑的感恩心理:感恩组织方,感恩服务对象,怀着最谦卑的心,去做最崇高的事。</p><p class="ql-block">志愿服务是利他行为,从深层次讲,也是志愿者心灵上的“自利”行为,是志愿者自我完善和自我成全的“自益”行为,在以善行影响和改变他人的同时,获得自身的改变和提升。严格意义上的志愿服务,其产出的质与量应该高于有偿服务。</p> <p class="ql-block"><u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三戒:领袖欲。</u></p><p class="ql-block">志愿服务是社会性活动,属于社会工作。喜爱社会工作的人,一般性格热情,具有亲和力、号召力等社会性特点。这些都是社会工作者应该具备的良好性格和个人特质。另一方面,这种性格也容易造成个人“领袖欲”的滋生和膨胀,只愿意当主角,不愿意当配角,更不愿意做普通一员。一旦志愿服务活动不能按自己的意愿想法进行,就会产生负面情绪,不服从管理和工作分配,自行其是。</p><p class="ql-block">这种“领袖欲”严重损害志愿团队的团结协作,也违背了志愿服务中平等和对等的人际关系精神。志愿服务团队需要骨干队员和核心力量,但更重要的是,让每一个队员都能感受到平等、亲善的良好氛围,而非等级森严的团队关系。现在很多团队建设,都将小组负责人称为“召集人”,就是这个道理。</p> <p class="ql-block"><u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四戒:表现欲。</u></p><p class="ql-block">行善本是自我修行和完善成全,很多人却把志愿服务和行善当作追逐名誉、求得功名的秀场,所有的行善和志愿服务都必须在聚光灯下进行,必须宣传报道,必须上级领导知道,必须得到表扬表彰。离开了荣誉表彰,就感到自己的志愿服务付出“白做了”,就没有了成就感和获得感,就没有了意义,最后也就没有了动力。</p><p class="ql-block">作为志愿服务组织,理应给予志愿者以精神甚至物质上的褒奖,赋予志愿服务以荣誉感。但这些不应该是志愿者刻意追求的东西,志愿服务精神的最高境界,是利益他人、成全自己,应本着“无所求”的态度和理念参与其中。否则,当自己的个人荣誉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做好事”“好心情”就只能是一句空话。</p> <p class="ql-block"><u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五戒:英雄主义情结。</u></p><p class="ql-block">每个人内心都藏有一个英雄,都有英雄情结。这是好事,但在志愿服务活动中,要善于把握和表现,要有度。</p><p class="ql-block">英雄主义的主要特征是只喜欢做“高大上”的事,不屑于参与普通不起眼的小事,喜欢“抢险救灾”,不喜欢平淡无奇的生活琐事。其实,志愿服务所从事的事,多是一些被人忽视或不愿意去做的“脏”“乱”“差”的小事,是生活日常中不起眼的“小善”。</p><p class="ql-block">几年前,在一次全国志愿服务项目评估会上,海南省一群大学生做的一项志愿服务感人至深:这群十七八岁的大一大二学生利用暑假,前往偏远地区的麻风病院开展志愿服务,为病院修路,同麻风病人一起包饺子,推着轮椅陪麻风病人晒太阳散步,编排节目为麻风病人演出,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样的志愿服务精神,正是我们这个社会所需要的。</p> <p class="ql-block"><u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六戒:“牺牲精神”。</u></p><p class="ql-block">志愿服务并不提倡以牺牲个人或家人为代价,服务他人。如果一项志愿服务,需要以牺牲另一部分人的利益或亲情,参与者就应该谨慎权衡。</p><p class="ql-block">志愿服务可以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可以付出自己的汗水、热情和智慧,但不应该由此损害自己的生活,或以伤害家庭亲情为代价。常有媒体赞美报道某些志愿者因为参与志愿服务,置自己家庭亲人的病痛照料而不顾,这是不提倡的。参与志愿服务要量力而行,不应该以牺牲某些人为代价,去实现服务另一部分人的目的。</p> <p class="ql-block"><u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七戒:排他性。</u></p><p class="ql-block">志愿服务积极健康的善意竞争,能促进提高各类志愿者服务的质量,激发拓展志愿服务的领域,也能促进志愿者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但有些志愿者团队,在遇到与自己同类型的志愿服务队或志愿服务活动时,就会持排斥竞争心理,沦为恶性竞争。</p><p class="ql-block">恶性竞争具体表现有二:一是拒绝分享彼此的志愿服务信息;二是拒绝合作, 不愿意整合汇聚各自力量,共同完成某项志愿服务。自己没有能力去做的志愿服务,不愿意与别人分享信息;自己隶属于某个志愿服务队,就拒绝参与别的志愿队活动,甚至对参与队友提出批评或抱有抵触情绪。这些,都是极不利于志愿服务精神培育的。</p> <p class="ql-block"><u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八戒:自我强迫服务。</u></p><p class="ql-block">参与志愿服务应根据自身的工作、生活时间进行合理安排,理性参与志愿活动,当发觉参与志愿服务已经影响到工作或生活的时候应该及时退出服务,回归到正常生活中。特别是在一些灾难发生后,由于灾后的援助需要很长的时间,在面对寻求帮助的人时很难拒绝而强迫自己陷入无止境的服务中,并会不自觉的时刻关注此类信息甚至有时会因为没能力或不能及时解决问题而产生愧疚、自责心理。</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u>文章内容转载自巜中国红十字报》</u></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