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洞察人性的民族心灵史

孙漂漂

<h3>  白嘉轩后来引以为豪壮的是一生里娶过七房女人。<br>  这是白鹿原开篇第一句话,有人说这是借鉴于《百年孤独》的一种写作手法,我并不认同这只是一种简单的写作手法。初读这句话确实没啥值得注意的点,但是读完了前几章大概就知道了,为什么白嘉轩会引以为豪壮,换个词不行吗?白嘉轩年轻时候不断的娶女人,差点败光了家产,即使这样也仍然不遗余力的娶女人。是啊,女人是多么必要的生活必需品,他是族长,如果没有了继承者,那么他将成为他们这单蹦儿一脉的罪人。或许这是命运,这是他们的命,这六个女人是多么的不幸,六个生命如果在男女平等的年代,他们会各有各的活法。她们有的是大户人家出身,有的是被父母亲人强行卖给了白家,这本是一桩罪,白家的一桩罪,这些人毕竟最后在白家没有留下子嗣,什么也没留下,所以他们变成了数字,前面没有任何修饰词的数字。<br>  不管是早夭,还是其它不正常死去,没有留下子嗣的女性在那个母凭子贵的时代,甚至于没有什么东西能证明她们在这个世上走了一遭,吴仙草和鹿惠氏(鹿三媳妇)一生默默无闻,在白鹿原上有许多和她们一样的女性,她们毕竟放弃了那么多才让那样的社会接纳了她们。这样算来,自然的生老病死、还是瘟疫,或者战争、自然灾害才算是相对来说的善终。<br>  她们这样为代表的女性能够不断地在那个社会里生存繁衍、代代不息,是因为她们被这个社会所接纳,且成为了顺从压迫和输出压迫的一成员。鹿惠氏临死前心里猛然泛起一个可怕的幻影,自己要是死了,那爷儿两就要烧锅撩灶了。不过鹿惠氏最后还是控诉了鹿三为什么要杀掉咱儿媳妇,男权压迫我们太久了。吴仙草在瘟疫病情持续期间,她仍一天三晌为丈夫和鹿三做饭,饭菜的花样和味道变换频繁。最后的最后吴仙草想见一下那几个“海兽”,可最终还是没见上(因为白嘉轩不让子女进家门)。这是那时代父权和父权下的女性,这样的妻子和母亲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几千年,所以就有了那句话:女本羸弱,为妻则贤,为母则刚。</h3> <h3>  讨论《白鹿原》,绕不过去白灵这个女性角色,她是新旧时代碰撞产生的一个异类,为了革命理想事业而献身,她看上去确实不像个女性,倒确实只能做个白鹿了。<br>  白鹿过处,万木繁荣,禾苗茁壮,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疫疠廓清,虫毒灭绝,万家乐康。<br></h3> <h3>  白灵砖砸陶部长鼻梁,搬运战争后遗尸,确实是个十足的关中冷娃。那个新旧矛盾碰撞的时代确实也造就了这么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女性,他们在中华土地上抛头颅、洒热血,先进的民主自由理念传遍了这片土地,这才让我们现在的这个社会万家乐康。白鹿毕竟不属于这个世界,白鹿带来了一切,但它毕竟还是要走的。毕竟这样的人一下子就让兆鹏兆海,那个时代最优秀的两个人命运走向完全不同。所以敬天,请来白鹿到这个世界上;肃反,就让这一切不符合常理的东西离开这个世界吧。 《白鹿原》文中展现的女性角色笔者没有机会去那个年代证实她们的存在,但是经过二十多年在这片土地上的生活,确实能亲身体会到书中体现的点点滴滴都是完全真实的,而且这么多年过去了,性格、生活习惯、禀赋、理想…… 能发现这一切还仍旧能在现代人身上找到痕迹。关中人的楞娃、敬天地、古板、大男子主义还存在在很多男性身上,奉献、舍己、尊父权、贞节也在大多数女人身上很有体现,并不是说这些性格好或者不好,它们或许成了关中人身上能随着世代传承唯一不变的印记。<br></h3> <h3>  书中展现的这些,不管是吃人的、压迫的还是温情的、奉献的,感谢陈老先生能用细腻的笔触为我们记录下来,纯粹地带着批判或者悔恨同情的心态去读这本书我是不建议的,这既然是一个民族的秘史,那就应该以读史的心态去读它,不要去判断它的对或者错,而是身为人,通过读史,我们要知道我们从什么样的地方来,又要到什么样的地方去。</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