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暑期是教师休养生息、提升自我的好时机,柳园小学低段组在暑期也开展了共读一本好书的活动,并从评课、备课、案例分析几方面进行了交流。</p> 本书作者围绕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索,本书分为上下两篇,其中下篇以典型课例为主,并有作者的“评析”、“体会与思考”。正如作者所说,这些“评析”、“体会与思考”“虽说不上是真知灼见,但也不乏冷静和理性的思考”。 <p class="ql-block"> 曹老师结合书本的介绍和平时的教学,思考“什么是一堂好课”分享了自己的观点。1.着眼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在数学教学中,老师们不仅要教学生数学知识,积累经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结合现实背景,进行美育、德育,促进德、智、体、美、劳共同发展。2.能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学生的个体差异客观存在,如果让他们接受同一种模式的教育,显然不符合教育平等的原则,我们应该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3.能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只有学生乐意去学,才会学得开心,学得有效。4.能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国家不缺学霸,但缺创新型人才。这种善于质疑,大胆尝试,勇于实践的能力应该从常规课堂中培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翁老师在备课方面是这么理解的。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该如何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备课,书中作了这样的阐述:“教师在备课时要先回答下列问题: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没有掌握的是哪部分?有多少人掌握了?掌握的程度怎样?哪些知识学生自己能够学会?哪些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div> 都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作为主导,在备课过程中不仅仅是备教材、备教法,更重要的是备学生,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分析教学内容,才能准确把握教学的点,设计出适合本班孩子的教学方案。每位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独立的思维,备课的过程就是考验教师对学生学习分析和教学研究的过程,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教师必须在备课上下功夫,注重因材施教!</div> 章老师在案例上进行了对比,在“从《时、分的认识》的教学谈起”专题中展示了两个课例。我们可以发现与课例一相比,课例二最难能可贵的是充分估计了学生的起点,考虑到现在许多学生已有了看钟表的生活经验,把“看钟表的方法”这一环节提前。整节课始终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课堂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为此,教师在每一节上课前都必须问问自己:关于这个内容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并想方设法地去了解,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 徐老师由书中的案例联想到自己的经历,读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透视》这一本书,留给我很多的思考与感悟。它可以用“厚积薄发”来形容,从一个个小案例中凝集教学过程中的点滴思考,而这些也是我自身在教学中需要抓住的关键点。<div> 对于一堂数学课,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教法,但我们都希望数学课能上的有趣,孩子能发现数学的奥妙;上得有用,孩子能避开“题海战”而有更多的创新与思考;上得有劲,让孩子上了还想上。</div><div> 文中有一篇关于“怎样扩大学生探索的空间”这一问题的思考,我们通过提供数学活动,帮助他们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以及活动经验。例如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如果对新问题导入前的铺垫太厚,指导过细,往往会局限学生的思维。而让学生自己选择问题解决策略,设计解决方案,在积极的探索活动中主动的获取新知识,能让学生更好的扮演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所以我们教予孩子的,不仅仅是书本内必须学需要用的知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是引路人,教授相应的习惯与方法,孩子的学习才能更加的主动与自主。</div> 一个人或许走得很快,但一群人能走得更远。通过共读一本书的活动,老师们一起学习,一起分享心得,碰撞出思维火花。 <p class="ql-block">图文:低数组教师</p><p class="ql-block">制作:曹诗成</p><p class="ql-block">审核:教科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