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阅读分享培训会杂感

彪哥

<p class="ql-block">人生犹如一趟旅行。你得不时的放慢脚步或停下来,才会看清周围的风景,才能发现它的美一一有时候还会发现它美得不可方物。</p><p class="ql-block">读书,就是这样一种慢下来的方式。</p><p class="ql-block">所以</p><p class="ql-block">23日至26日往海口进行大单元教学暨语文阅读素养的提高培训学习。</p><p class="ql-block">终了有主持单位发的问卷单,其中包括几条:问这次学习是否有收获?是否应该多进行这类的学习?你认为阅读对于素养提高有怎样的帮助?等等。</p><p class="ql-block">自认为全民阅读是一盘大棋,不是一城一池的得失,是一个绝大的民族素质建设工程。</p><p class="ql-block">本人阐述一下对于阅读丶主要是文学作品阅读的个人的一些浅见。</p><p class="ql-block">读书是一件很高雅的事情,当然非常的好。</p><p class="ql-block">但俗话说,有的人是靠力气吃饭,有的人是靠脑子吃饭,这是生物进化使然,任何一件事情看起来极好,也不都是全部人都适合的。</p><p class="ql-block">在70年代末期改革开放伊始。信息来源单一,但是读书的人却非常的多。任何有一点文学欣赏价值的作品都会被传抄,更因为它的神秘性,更为聚拢了影响了读书的人群。这是生物学上的饥渴效应。(并非说那个时代相应的就出了许多的文化爱好者。更多的应该是好奇心使然。)</p><p class="ql-block">随着经济建设的提高,各种媒介的发展,极大的拓宽了人们的视界,人们的精神世界逐渐开阔起来,丰富起来。</p><p class="ql-block">在八九十年代,相对来说,人们自觉爱好文学作品的风气曾1度非常的兴盛,当时的青年人大都有过一些文艺梦(包括我)。后来游戏机占去了一部分人的注意力,接着出现了电脑,后来出现了可以代替电脑使用的手机……手机中强大的功能引擎丶各种软件的开发,无疑便利了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但是应用手机来搜索阅读文学作品的人们应该还不到十分之一(纸质更少!)。在我所能看到的范围内,绝大多数的人打开手机是喜欢网上的聊天,看鸡汤短视频以及打游戏。</p><p class="ql-block">不用质疑,人们手捧手机已经代替了手捧名著经典的习惯。</p><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明确的看得到的,感觉到心痛,又无法改变丶无法摆脱的一种现状。</p><p class="ql-block">我们到海口学习,就是想要告诉老师们,把阅读文学作品从校园中铺开,并让它兴旺起来。这样做好不好?当然是非常好。但是现实可能性如何?很难。</p><p class="ql-block">因为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和手机游戏一起生长起来的孩子们(玩乐优渥),让他再回到几乎是“孤独封闭"的阅读环境(思想苦旅)是非常的难的。</p><p class="ql-block">加上现在的学习任务非常的繁重。孩子早被所谓的"改命"知识剥夺了童年,以致他们十之八九对纸质的读物本能地产生了“抗体”。</p><p class="ql-block">失却了施教目标,战略意图的达成自然会非常的艰难。(何况很多施教者,并没有了解“失乐园"的原因)</p><p class="ql-block">最难之处还不在于此。最关键还在于施教者。对,我就是说的老师本身。老师们有多少个人读过经典名著呢?即便是语文老师,也不是普遍有读书习惯的吧?不读书的人去启蒙别人读书,那岂不是一种悖论?</p><p class="ql-block">里面又有多少个是像邢益育老师那样的书痴呢?就是那种盼着书读、追着书读、买书来读、淘着书读……愿意做着经典的仆从呢?我的观察来看,并没有多少个。因为即便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对一些教了二、三十年的经典古诗文,都不能做到了如指掌,背不出几首诗词的老师多了去了。这样的老师说是对学生进行引领(引到哪去?),我都忍不住笑出了声(学生会服你吗?)。</p><p class="ql-block">说到读书,我都很想用“尽善尽美”一词,但现实如此骨感,想一想都怕零落在风中。</p><p class="ql-block">大环境也不是太好,一般的情况下,在生活没有压力时,人们才会潜心下来读书(现实中又能有多少个人是轻松的呢?)。对书有一份爱与追求,是最好的状态。读书的最高境界当然是忘我,严重一点的说法,甚至可以形容像中了鸦片一样的使人销神蚀骨。(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p><p class="ql-block">保亭的读书推广活动搞了近两年,在新华书店租了场地。心中暗喜,一次终于按耐不住,扭捏了半晌,雀然而去观摩……彼时却大失所望:一位小学的老师很认真的背了一堂四丶五年级的“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的教案来给学生们上了一堂课,对着底下零零星星的十几位(七丶八岁至十二丶三岁的)小朋友,(并没有另外的教师在场。)面对着罗列出的几个千篇一律的丶没有味道的问题,学生们的眼神很漠然。很黯然。很茫然。</p><p class="ql-block">明明学生一天到晚都在上课嘛。放了假好不容易出来释放身心,希望得到一点新奇的教诲。谁知道又是换了一件马甲的一堂课(且还道貌岸然正儿八经)。而且答案也没啥新奇一一谁不会百度?最重要的是上课的老师根本就没弄清楚“阅读分享”是什么含义。我只能是很悲悯而黯然的离开了。我发誓以后就算再有这些“高大上”的宣扬“引领”,我也不会再来了!免得被它对我的智商连根拔起。</p><p class="ql-block">所谓的阅读分享,就是面对着你的受众,用适合他们能够听懂的语言,讲述你的读书启蒙,喜欢书的来由,阅读过程碰到的趣事。有哪些书给你留下的深刻印象?你从书中得到的乐趣,悟出的道理,获得的教益,或者是使你印象深刻的章节。当然,最好能结合当下,我们书架上的那些经典,比较贴合你的听众阅读的书。而如果你正好有读过的不妨给他们讲讲你读的时候的趣事。这就是所谓的阅读分享了。</p><p class="ql-block">说白了,阅读分享的目的就是引诱别人爱上读书。当然,最好也爱上你。</p><p class="ql-block">真正书读得多的人,灵魂都是透着香味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