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镇-仙源古城

止舍

<p class="ql-block">2021年8月1日相约几位好友,前往仙源,古城寻踪。仙源古镇是一座千年历史的古城,从公元745年(唐天宝4年),设立太平县,到1963年的1219年间一直是太平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老街两侧民居、店面建筑鳞次栉此,建筑风格维持旧式传统。</p> <p class="ql-block">老城墙南面依“富溪河”,东边傍“麻川河”而建,这二条河就是天然的护城河。永济河是进入县城必经之道,但我们把“麻川河”叫“东门河”,把“富溪河”叫“南门河”,“永济桥”自然叫“富溪桥”、“南门桥”。“永济桥”位于仙源老街南门口,原老城墙及城门均在桥北头。</p><p class="ql-block">此桥始建于宋绍兴十三年(公元1143年),明正统三年(公元1438年)改建石桥,崇祯三年(1630年)重修,改名“永济桥”。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4月24曰,“永济桥”被大水冲毁,后方姓捐款重建。1944年5月,因遭日机轰炸,东侧桥面倾塌,当时县政府出资10余万元,再次修复。2007年7月被洪水冲毁北桥墩及石磅,现已修复。现“永济桥”长30米,宽5.8米,高5.6米3孔石桥。</p><p class="ql-block">现在这个古迹犹在。</p> <p class="ql-block">2011年维修中的“南门桥”。</p> <p class="ql-block">然而,我却总是时时惦记着家乡古城那着桥,记着我童年梦幻的桥。它,就是南门桥,一座饱含我童年与亲情的桥。</p> <p class="ql-block">“南门桥”是千年古城的缩影,见证了历史变迁,若将仙源古镇看成是一部厚厚的史书,那么“南门桥”就是这部史书的首篇。</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直街上,寻找当年街市繁华。</p> <p class="ql-block">“三不管”</p> <p class="ql-block">横街基本保持当年的原貌,最能体现千年古镇的风情,依街而建的老房子区别于徽派建筑,尽管风格各异,但大多数都是二层,历经沧桑,从剥落中看到悠悠岁用。</p> <p class="ql-block">阴沟井</p> <p class="ql-block">小巷的记忆,在流逝的岁月里发酵,让一种怀念越来越清晰,小巷的记忆,开始走进怀古的历史,逐渐被树立的高楼抹去,小巷记忆,不老的话题,像一首歌,唱响着城市的往昔。</p> <p class="ql-block">“羊角河”是横街与西门街的分界线。</p> <p class="ql-block">“偃井”位于西门孙氏宗祠(己毁)左侧,此井建于清康熙十年(1745年)。井台壁镌有邑侯宜题“偃井”二字。该井水虽不深,但从石缝中溢出,长年不涸,现仍为周围群众使用。</p> <p class="ql-block">西门街街景</p> <p class="ql-block">方向大院,坐落在仙源大水关,占地两庙,建筑面积为400平方米,北门紧依当初的“官道”,美丽的富溪河依宅而过。它是清代中期古城四大家族之一的方家祖宅。原为三进多开间,前厅、后院均有规模宏大的建筑群,现仅存一进,仍是仙源最大一栋古民居,其建筑格局和雕刻风格,也堪称一绝。现古宅已被古民宅收藏家、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乡贤刘士山先生收藏。</p> <p class="ql-block">视觉艺术家向玉莎莉,是广东省廉江市人,人体艺术模特、诗人、作家;被誉为人体艺术使者。2010年5月首次来到黄山区芙蓉谷景区作表演,因出色的表演才华,在芙蓉谷景区长期驻场表演,为当地的旅游文化建设做岀了许多贡献。因疫情两年,景区表演中断,向王莎莉遂把以前跟摄影师合作的作品加以整理,举办了这次“方家大院•向玉莎莉摄影艺术展”;就像她的合作摄影师高耀琦、赵克评说的,这一举动,就像是徽州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绽放的一朵璀璨的鲜花,同时也寄托向玉莎莉多年的心血,圆了向玉莎莉艺术之梦。</p> <p class="ql-block">《家园》摄影师:庄全林</p> <p class="ql-block">《傍晚》 摄影师:庄全林</p> <p class="ql-block">《龙纹青花旗袍》绘彩师:刘颖 摄影师:肖立元</p> <p class="ql-block">《窗》摄影师:高耀锜</p> <p class="ql-block">《檐下听雨》 摄影师:赵克</p> <p class="ql-block">《古宅浴影》 摄影师:赵克</p> <p class="ql-block">《休憩》 摄影师:庄全林</p> <p class="ql-block">《望》 摄影师:冯少敏</p> <p class="ql-block">门楼重檐飞角,多饰石雕、砖刻或墨绘的山水、人物。</p> <p class="ql-block">尽管年代久远,但透过院门,可见楼阁木雕精细,木格窗花甚是考究。</p> <p class="ql-block">原县党校。</p> <p class="ql-block">城墙已毁,城墙下的“水关洞”至今……</p> <p class="ql-block">北门这幢老屋,楼上敞开,还有美人靠,登楼观景,很有惬意。当时这幢偏房,是小姐居住生活地方。</p> <p class="ql-block">鲤鱼井又称文昌阁井,该井为单孔圆井,井口为长方形,井腹为圆形。东西向,由东至西拾级而下,西、南、北有三块花岗岩质石板围成井圈,井壁用大块不规则鹅卵石砌成。该井为清光绪癸未年季夏月重建,原南侧有土地庙,北有文昌阁,现已毁。现井水仍然供周围群众使用。</p> <p class="ql-block">四眼井清代水井,位于北门郑家巷。该井形制为一口水井四个圆口井圈,俗称四眼井。</p> <p class="ql-block">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用上自来水。那口老井也完成了它的使命,渐渐被冷落,没有昔日繁华。</p> <p class="ql-block">麟风桥又名仙源东门桥,位于仙源东门。桥建于清乾隆27-33年(1763-1768),清光绪5年维修。桥跨麻川河,条石垒筑,上墩五孔,长91.9米,宽7.65米,高12米。桥面两旁有石拦板,以68根石柱相连为栏杆,栏杆南北两端制有抱鼓石各一对,桥东之西侧还刻有石经幢柱1根,地面刻有石钱纹1枚。此桥是古时徽宁(徽州府-宁国府)往来要道。</p> <p class="ql-block">古朴壮观麟风桥。</p> <p class="ql-block">板石潭摩崖石刻在仙源东麻川河北岸,因河旁有200平方米平卧花岗岩石,石旁有深潭供人垂钓,先贤在此游玩时,曾题诗刻于板石上,故称板石潭摩崖石刻。由五个石刻题诗组成一个整体的古摩崖石刻,与众乐亭(现已毁),麟风桥浑然一体。</p> <p class="ql-block">枫杨林位于仙源龙山村,途103省道的麻川河左岸,有一座会呼吸的枫杨林。漫步在枫杨林中,鸟语花香,诸多自然奇景让我们彻底陶醉了。</p> <p class="ql-block">感谢一路同时好友,感谢部分素材提供摄影师。让大家度过一个开心快一天,期待我们下次再相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