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概念里,<font color="#ed2308"><b>执念</b></font>不是一个很好的词,有一点点偏激和固执的意思,为了心里的一个想法,容易走上错误的道路,因为有了执念就很难把握好度。我查了一下<b>百度百科</b>,它是这样解释的:执念是一种良好的品质,并不是所有人都具备,可什么东西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在某些场合和事情上执念就是认真、坚持,而在其他场合上则变成了认死理、钻牛角尖。似乎不完全和我想的一样,也有美好的意思。但是我还是认为执念不该有,应该是修行过程中需要戒的。<div> 对于脑动静脉畸形的治疗我是存在执念:<font color="#39b54a"><b>彻底治愈</b></font>。2015年后期的转变就是因为不想看到“回头客”,想努力把畸形治愈,那时还是可以把握好度,有时能够放下,所以有一些病例不勉强。虽然治愈率只有80%多,但导致的不良后果很低。也许是这些结果激励了自己,也许是很多挑战的病例都成功了,“治愈”慢慢变成执念,看到一个病例就想把它彻底解决。一些曾经自己适可而止的病例,现在也尝试一次性解决,这种“<b><font color="#ed2308">贪欲</font></b>”也带来一些不良后果。这也让自己有了更多的反思。</div>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17岁花季少女,在给她治疗过程中我就犯了“贪”的错误,从和她父亲第一次见面,执念就埋下了种子。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她太难了。从2017年开始短短四年中,出了三次血,每次都导致右侧肢体肌力下降,70天前更是严重到昏迷。虽然第一次发病就在当地医院做了造影,确诊颅内动静脉畸形,但由于担心手术的风险,始终没有针对畸形进行治疗,现在实在扛不住了。来到我们医院时,她父亲的眼神里带着期望和恐惧,似有泪光,说着话就哽噎了。让我瞬间就产生了一种责任感:彻底治好她,否则孩子真的就毁了! 患者本次入院前4年内三次脑出血,这是其中两次头颅检查结果,右侧四幅图像所示出血导致患者昏迷 本次入院前头颅CT检查提示病变没有占位效应,左侧岛叶内具有轻度钙化,左侧颞角内存存在一定软化灶。 头颅MRI T1 T2像提示左侧岛叶表面异常血管留空影像,基底节区变小 孩子入院,常规进行术前准备,过程顺利流畅。<div> 核磁(MRI)检查可以看到畸形就在岛叶表面,侧裂和畸形中间几乎没有正常的神经结构,这样可以避免破坏正常脑组织。DTI可以看到右侧神经传导纤维比左侧少了很多,不知是由于出血破坏还是发育过程中功能异变,后者可能性更大,因为孩子几次出现肢体问题,都很好地恢复过来。这次入院她自觉右侧肢体无力,但是查体基本正常。但正常的传导纤维紧紧在内侧和畸形Nidus相邻,切除过程中稍有越界就可能导致神经功能障碍,但如果严格控制好,是有可能让患者完好无损的。这是手术难点。<div> 常规DSA检查,进一步明确了岛叶动静脉畸形的诊断,几乎都是来自于豆纹动脉的供血;畸形团相对紧凑,从前到后的薄片状,但长径接近5cm;多支静脉回流,从表浅到深部回流均有。SM分级4级,这是一个有挑战的病例。</div><div> 集体讨论:无并发症治愈仍然是治疗的方向。由于都是豆纹动脉供血,不考虑畸形栓塞,直接开刀:翼点经侧裂入路。尽量不损伤正常脑组织的前提下彻底切除畸形。</div></div> 左侧颈内动脉造影侧位不同时期的影像,显示较大面积畸形团,走向乙状窦的引流静脉 左侧颈内动脉正位造影,提示畸形团在岛叶内,存在深部引流。 左侧颈内动脉造影动态正位像 左侧颈内动脉造影动态侧位像 术前椎动脉造影提示颞叶分支参与AVM供血 右侧颈内动脉造影正侧位图像 术前MRI DTI影像提示正常纤维素很多被破坏 MRI DTI动态图像 复合手术过程中,头架状态下透视图像 手术开始阶段一切OK。八点接病人、麻醉、股动脉穿刺、造影,然后留置造影管在左侧颈内动脉内。摆体位、上头架、消毒、铺单,常规准备完成后切皮、取骨瓣、开硬膜,到真正分离侧裂显露畸形团时已经到了中午,剩下的时段是手术的关键时刻。<div> 切除畸形开始的四个小时过程虽然长,但是一切按部就班,一点一点地沿着畸形团边缘分离脑组织,断血供,烧灼畸形边缘,让畸形团萎缩,有了空间后从四个方向进一步分离畸形团,让畸形团血供进一步减少和体积萎缩,直到大块的畸形团和静脉可以移出,过程缓慢但顺利,不需要太多纠结和思考,中间也只进行了一两次造影,肯定自己的判断。但是当在视野内的畸形团完全消失之后,再次造影,确认畸形团真的只剩下很少一点的时候,真正的痛苦时刻来临了。</div><div> 我面临抉择:<b>切还是不切?</b></div><div><b> </b>我非常相信自己,之前切除过程对脑组织几乎没有损伤,<b>不切?</b>此时结束,患者不会有任何功能障碍。但是剩下这一点畸形这么办,栓塞也很难,可能还会出血。<b>切?</b>残留畸形应该就在基底节的边缘,而且深在,每一点切除都可以带来神经功能问题。天人交战中,执念占据了上风,继续<b><font color="#b06fbb">切!!!</font></b></div> 术中间断造影的正位图像,提示畸形团越来越小,但是越接近内囊和基底节区 术中间断造影侧位图像,提示畸形团越来越小,但是散在 剩下的这一点点畸形,耗时接近两个小时。表面看不到畸形团,但我不敢大胆去探查,切除一部分后,通过放置动脉瘤夹的方法,正侧位造影确认残留畸形团的位置,尽量把对神经组织的损伤降到最低。客观地讲,中间真的后悔,因为我意识到术后患者大概率会出现神经功能的问题。但此时已是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如此,真的要彻底消除畸形,否则两头没顾上。大约进行了7~8造影,最终畸形团彻底消失。这两个小时是心里压力巨大的120分钟,我不断地和自己对话,最终让自己的执念达成实现了,带着苦涩的味道。作为主刀的我下台了,心里反而安静了,虽然预料出现功能问题的概率比较大,下一步怎么让她尽快恢复是我需要考虑的问题了。 术后ICA正位图像早晚期提示畸形团完全消失 术后ICA侧位图像早晚期提示畸形团完全消失 术后左侧ICA造影的动态图像 术后左侧ICA造影的动态图像 畸形彻底切除后,止血、关颅、摆正体位后造影确认。常规顺利完成,至此手术时间接近12小时。术后麻醉自然复苏,患者彻底清醒,言语正常,不出预料,右侧肢体下肢2级,上肢0级。这样的判断准确真是不爽。次日复查头颅CT,没有出血,也没有明显的梗塞。常规治疗之外,早早安排床旁康复。 术后复查头颅CT提示术区干净,基底节后部少量水肿 术后早期患者一切顺利:没有发热,没有新的状况。拆除伤口缝线后,立即安排孩子转到神经康复中心:高压氧、针灸、手法和器械康复锻炼。隔几天通过孩子父亲微信问一下,现在35天了,可以正常下地行走,但是右上肢肌力还只有三级。真心期望她能通过康复恢复到正常状态,因为畸形已经治愈,她不需要面对下一次出血了。保佑!!! <p class="ql-block"> 这一个月,我不断在反思。</p><p class="ql-block"> <b>反思这个病例。</b>如果我当时收手,残余畸形估计出血的概率会大大降低,可以安排她去北京上海去做精准定位的伽马刀,通过2-3年的时间也可能达到治愈的效果,有可能避免肢体活动障碍的问题。如果再来一次,我是否就真的会收手呢?不得而知。</p><p class="ql-block"> <b>反思我的思想状态。</b>就如我开始所写,执念不可取,安全治愈,安全是第一位的,方法是多样的,治愈不必就在一瞬间。放下偏执,才能清醒冷静,客观分析,做到进退有章,取舍有度。</p><p class="ql-block"> 谨以此篇自省,自警!祈祷孩子早日进入正常生活。</p><p class="ql-block"> 2021年8月27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