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坐落在校内光华路。是一座向社会开放的科普教育空间。目前因预防疫情的需要,专门设置了校外观展的临时通道,校内反而不能进入。早就听说清华博物馆的藏品菁华荟萃、中西融汇、古今贯通。上周日的下午,我们有幸进入该馆参观。<br></h3> <h3>博物馆由瑞士著名建筑设计师马里奥·博塔主持设计,占地面积达15891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与新清华学堂以新主楼为中点成对称布局。</h3> <h3>进入博物馆,高大的四层展厅迎面扑来。今天我们主要参观四层展厅的“铜镜”、“栋梁”和“刺绣”。</h3> <h3>《栋梁》 为纪念梁思成诞辰一百二十周年而举办的文献展。梁思成(1901年4月20日-1972年1月9日),中国著名建筑史学家、建筑师、城市规划师、教育家。他一生致力于保护中国古代建筑和文化遗产,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等作品的设计。</h3> <h3>1906年梁启超和他的孩子合影,左一为梁思成。</h3> <h3>1924年印度诗人泰戈尔来中国,与梁启超和林徽因合影。</h3> <h3>梁思成于1950年起担任北京都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为首都的规划建设殚精竭虑。他在北京规划方面最重要的工作是1950年与陈占祥共同提出的《关于中央人民政用行政中心区位置的建议》,史称“梁陈方案”。该方案主张在北京古城以西建设中央行政区,整体保护古城、平衡发展城市,避免单中心城市弊病以及大规模旧城改造带来的经济与社会负担。这一方案未获实施,但其思想精神永恒。</h3> <h3>1950年,梁思成在病床上和妻子林徽因讨论国徽方案。</h3> <h3>国之栋梁,民族砥柱,千秋不朽!</h3> <h3>《万物毕照》中国古代铜镜文化和艺术展,展出的有400多片格式精品铜镜。展品一个人清华大学收藏的为主,也有部分其它社会文展机构藏品,真是琳琅满目,大开眼界。来后听说明天闭馆,这次真是时候。</h3> <h3>中国铜镜的制作,始于青铜时代,跨越长达三千余年的历史,直至19世记末、20世纪初才因玻璃镜的出现而退出历史舞台。中国古代铜镜,不仅是日常生活中照容的实用器,同时,变化无穷的样式,纹饰和铭文等也使其成为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艺术品。中国之先民,用監盛水以为镜。監,就是“鑑”或“鉴”,后演变为用青铜制作的镜鉴。因为铜镜能照察审辨,从而引申出警戒或引为教训的意思,故古人多以镜鉴寓理。</h3> <h3>有的铜镜背面图形复杂,结构多层。</h3> <h3>各种特殊形状铜镜。</h3> <h3>小问题:铜镜背面中部有一个凸台,横穿一小孔,方便穿绳子悬挂。有的旁边还有几个小凸台,有的4个,有的5、6个,甚至有的7、8个小凸台。除了美观,他们还有什么作用呢?</h3> <h3>大的7个凸台。小的凸台太小太多,共有20个。</h3> <h3>看着这些做工精湛的铜镜,真佩服我们的老祖宗。明镜高悬,正容貌,照众生。希望人们心如明镜,万物毕照。</h3> <h3>《丝绣撷英》是清华大学藏珍——织绣</h3> <h3>中国是丝绸的故乡。不仅织造早于域外三千余年,并且技术长期领先世界。在汉代以来的两千多年中,中国的丝绸源源输出,成为世界认知华夏文明的主要媒介,获得了崇高的声誉,引出了广泛的仿效,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br></h3> <h3>清华大学的丝绣收藏颇丰富。藏品虽以明清和现当代为主,而品类丰富、绚烂华美,展现了时代装饰的风采。本展甄选馆藏精华,以歌颂设计制作的智慧、手工技艺的高妙、传统织绣的魅力。</h3> <h3>清代的一件坎肩。</h3> <h3>既然到了清华大学,看看校容,进入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看看热闹也好啊!</h3> <h3>清华大学,不愧为著名学府!愿她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发挥更大的作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