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溪沙西瓜(原创文章)

九层糕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五溪沙西瓜</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b><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作者 张韩杰</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梅季已去,伏天莅临,太阳似火水似汤,口干舌燥、炎热难忍之际,最令人神往的便是那绿油油、冰爽爽的消暑佳果西瓜了。清代诗人纪晓岚,也就是那个“铁齿铜牙”、和大贪官和珅斗得不也乐乎的纪晓岚曾有诗云:“凉争冰雪甜争蜜,消得温暾倾诸茶”,寥寥数语,便道出了西瓜的特有美味。爱国诗人文天祥曾有《西瓜诗》云:“拔出金佩刀,斫破碧玉瓶。千点红樱桃,一团黄水晶。下咽顿消烟火气,人齿便有冰雪声。”更是将切西瓜的动作、啖瓜的情景描绘得惟妙惟肖,把西瓜汁多性凉、可供人们消暑解渴以及瓜皮色泽青翠的特点描写得十分生动,堪谓炉火纯青。而令我最难以忘怀的莫过于产自于五溪沙的西瓜。</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五溪沙西瓜因产地五溪沙而得名。五溪沙位于今龙湾区永兴街道,相传系仙人在海上洒沙成路,留下五条溪水而得名。这里的土地系滨海滩涂冲积而成,地势平坦肥沃兼带咸形,气候温暖、日照长,雨量充沛,水源足,土壤呈碱性,因此极适合种植西瓜。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有先民在此种植西瓜,创办西瓜种植园。五溪沙种植的西瓜个大、瓤红、籽黑、口感好,老嫩适中,甜甜的瓜瓤还带有一丝淡淡的咸味。到了上世纪50年代,就已经在温州小南门水果行名声大振。据说只要是五溪村的西瓜船一靠近埠头,行贩、水果摊主就蜂拥而来抢购。特别是温州城底人看到水果摊上的西瓜刻有“五溪”记号,总要买一个解解馋,五溪村西瓜享誉温州。</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其实,购买西瓜的不仅是温州城底人。五溪沙西瓜也是本地人唯一奢侈一下的瓜果。小时候,我家住在今海滨沙村,沙村是今沙北、沙中、建新和沙南四个行政村的合称。沙村是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沙村的荡园也极适合种植瓜果蔬菜,但奇怪的是沙村人只种甜瓜、西红柿却不种西瓜。沙村有一个埠头,相传是河的尽头,故称沙村河头。沙村河头是沙村唯一的一个商埠、商贸集散地。每年西瓜上市,瓜农都会用船只运送西瓜到此售卖。每当五溪沙西瓜的船只一到,家家户户都会争相购买西瓜,一买就是上百斤、十几个,抬到家后就放置在床底下,慢慢享用。午憩之后,或者夜晚乘凉之际,总要吃上一片,以满足口腹之欲,消暑解渴。</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当然还有小摊小贩,挑着一担西瓜,上层放着已经切成一片一片的西瓜,走村入户,一路吆喝叫卖。散卖的生意居然也非常抢手,尤其是到了晚上,沙村的晒谷坦经常要放露天电影,此时此刻,散卖的生意就更加红火了。</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五溪沙西瓜经常扮演“天上的馅饼”角色。五溪沙西瓜基本上是靠海运出去销售。船只在海水运输西瓜时,因颠簸经常会有西瓜滚出船,落潮后,这些西瓜就静静地躺在滩涂上。小时候,我们经常利用暑假的时光赶海以改善生活,滩涂上到处都有赶海人在捕捉海鲜,整日的烈日炙烤,早就把我们烤得唇焦口燥、喉咙冒烟,正当我们被酷日干渴煎熬之际,却惊奇地发现,那一望无际地滩涂上,居然有一个绿油油的大西瓜在向我们招手致意。此时的五溪沙西瓜,不啻于瑶池蟠桃、九天甘霖,使人不得不相信,其实天上也是会掉馅饼的。&nbsp;</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我吃五溪沙西瓜,则不仅在于五溪沙西瓜乃解暑圣品,更在于五溪沙西瓜给我们的童年带来了诸多的快乐。西瓜这玩意,经常出现在儿童读物中,而且都是充当正义战胜邪恶的道具,因此很受那个时代的小孩子喜欢。一部《西游记》,无非就写了三种水果,王母娘娘的蟠桃、镇元大仙的人参果,再就是孙猴子变成的大西瓜,大西瓜一出场就立了大功,生擒活捉了黄眉大王,后来还做了一回教育猪八戒的经典现场教材《猪八戒吃西瓜》。抗日的战场上,到处都传扬着抗战军民利用西瓜打鬼子的故事。小兵张嘎就是以西瓜为诱饵,活捉了日本翻译官;名震胶东的海阳地雷战,更是把地雷比作铁西瓜,让鬼子好好品尝了一番坐土飞机的滋味。而最让我们难忘的则是“西瓜帽”的故事,这是在一本连环画(实在记不清楚是哪本连环画了,我在小英雄雨来和小英雄王二小里都找不到这个情节,估计是另外一个抗日小英雄)中看到的:话说日本鬼子下乡扫荡,根据地人们坚壁清野,一船的鬼子伪军在湖面上东溜西逛,一个人影儿也不见。但见烈日当空,鬼子伪军饥渴难忍。忽见湖面上冒出一个大西瓜,鬼子伪军立马去追,西瓜就像长了眼睛一样,一路引着鬼子船只向芦苇荡开去,只听芦苇荡里响起一片声音:“缴枪不杀”,一船的鬼子伪军全部乖乖地做了俘虏。西瓜并非真西瓜,而是我们的抗日小英雄把吃掉瓜瓤的西瓜当帽子带着头上,在水中,就成了一个随风飘荡的大西瓜了。自从看了“西瓜帽”的故事后,我们就急切希望自己也拥有一顶西瓜帽,个大瓤甜的五溪沙西瓜正好满足了我们的愿望,拿起刀在三分之二处就是一刀,然后拿来调羹,舀起瓜瓤就是一顿狂吃。只吃得小肚子滚圆,方才大功告成,在瓜帽上再挖两个眼睛大小的小洞,带上西瓜帽,兴高采烈地朝小河奔去。寂静的小河一下子冒出了许多大西瓜,一群带着西瓜帽的小孩不也乐乎地玩起了西瓜帽打水仗游戏。</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当然,一人一个大西瓜,还用勺子舀瓜吃,你也不用说小孩子淘气,小孩子浪费。传说,乾隆爷就是舀瓜吃的老祖宗,而且还由此引出一段类似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大辩论。相传乾隆爷吃瓜有个习惯,一般人拿半个瓜,第一勺肯定从中间舀,由中间往四周吃。乾隆爷就不一样了,他是从四周往中间吃。一次下江南,卖瓜的很奇怪,问他:“这位爷,普通人吃瓜都是从中间往四周吃,您怎么从四周往中间吃啊?”乾隆爷就说:“谁都知道,这西瓜中间最甜,越往四周越不甜,如果从中间往四周吃,就会越吃越不甜,越吃越没味;而我从四周往中间吃,每一口都是甜的,而且是越吃越甜。”卖瓜的反驳说:“你从四周往中间吃每一口都是不好的,你越来越想吃甜的,所以吃的很快,等到吃到中间了,只有一口是最好的,而中间往四周吃每一口都是好的,可以细品。”乾隆爷暗自惊叹,感慨万分。吃西瓜竟吃出如此大道理来,确实少见。</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小时候五溪沙的西瓜真的让人好怀念,长大后都在外地工作,再加上市场上各类西瓜大量上市,渐渐地淡忘了五溪沙西瓜,只知道五溪沙的西瓜是越来越少了。及至去年七月初,在永兴尝到了一块五溪沙西瓜,那久违的感觉又涌上心头,赶紧托朋友购买了十多个西瓜,分送亲友,博得了一片喝彩称赞,齐说“又沙又甜”。本想等最成熟季节再买它一次,也好好体验一把乾隆爷吃西瓜的感受,没想到来了台风,所有的西瓜全部被淹。时光飞逝,转眼一年已过,随着伏天降临,那绿油油的五溪沙西瓜仿佛又向我挥手示意:快来,快来。</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2021.07.07晚上完稿于家里</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