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菲的世界》蕴涵的教育思想

海浪

<p class="ql-block">  《苏菲的世界》对于很多中国读者来说应该是一本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世界名著了。记得好像它被列为中小学生推荐阅读的经典著作目录之中,这本书与其算是一本小说,倒不如说是一本哲学著作。众所周知,哲学著作枯燥,乏味,艰涩,很多内容让人难于接近,我们单是听到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笛卡尔、黑格尔等人名都觉得头晕,更不要说去学他们的观点著作了。乔斯坦•贾德先生作为从事多年高中哲学教学的老师,也许想到了这一点,所以他另辟蹊径,采用小说结构来讲哲学史,由简单到复杂,由现象到本质,一步一步把读者带入到一个一般人难于达到的精神及人文世界,为广大读者描绘了一个多彩而梦幻的哲学世界,让读者发现原来哲学不是高高挂在天空上的形而上学,而是贴近我们的生活之学,从而启发无数读者对个人生命、对个人在历史中的定位以及浩瀚宇宙的探讨。也正是因为它巨大的魅力,这部享誉全球的不朽之作,被翻译为五十三种语言,销售量超过三亿册。</p> <p class="ql-block">  从教育工作者的角度来阅读《苏菲的世界》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如,从学生学习心理出发,通过具体的人物形象和具体情节设计来帮助学生了解抽象的知识。《苏菲的世界》设计了一个只有十五岁的小女孩“苏菲”,一次放学回家,她在信箱里收到了一份寄给他的信,信里只写了三个字:“你是谁?”。苏菲想,我不是苏菲吗?他这样问是不是自己还有另外一个名字?是不是生活中有两个“我”,于是她就去照镜子,看看镜子里的“我”与真实的“我”是否有不同……由此,她想到了人不会永远活着,就像刚死去的奶奶。她看到了陪伴在自己身边的一只猫,觉得猫是不会考虑这些问题的,所以猫其实很幸福的。接着她收到了第二封信,里面写着几个字:“世界从何而来?”她想这个世界可能早就存在了,也可能是上帝创造的。。。。。。慢慢的她连续收到这个神秘人物的信件。信件中讲到: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成人的好奇性为何慢慢丧失?物质由什么做成的?命运是什么?苏格拉底是谁?文艺复兴是什么……</p> <p class="ql-block">  这些信提出的问题,一环扣一环,像电视剧一样,前后有因果关系。致使苏菲一度时间连上课都没有什么心思了,一直在期待新的信件到来。同时,她开始按照信件上的内容思考更为深刻的问题,如对人、对生命、对哲学的思考。慢慢的,她觉得学校老师上课的内容实在是太简单了,老师讲的都是“芝麻绿豆的事”,他们为什么不讲“人是什么?”“世界是什么,又何以会存在?”等问题。苏菲开始以极大的兴趣去探索哲学的奥秘。</p> <p class="ql-block">  这部小说不仅让苏菲知道了哲学是什么,还让她系统的了解了西方哲学史,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一种理想教育的方式。我们不禁要思考,我们的课堂究竟缺了些什么?教育到底需要孩子掌握的是什么?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我们大多数老师的大多数课堂却不是通过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的内驱力,让学生饶有兴趣的探寻未知世界。固定答案式的教育,先入为主的课堂教学,彻底扼杀了无数孩子的探求心。就像苏菲所说的:“教师和哲学家的不同之处在于老师自认为懂得很多,并且强迫我们吸收。哲学家则是与学生一起寻求答案。”</p><p class="ql-block"> “思考”与“问题教学”这是《苏菲的世界》给我们的另一启示。“问题教学”这一教学方式的特点是通过问题设置,不断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孩子在了解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智慧。小说中的苏菲,自始至终都沉浸在他的哲学老师艾伯特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中,思考、探究、回答,再思考,再探究、再回答。“智慧”不是与生俱来的东西,是需要不断地启发、激励,不断锻炼得来的。这是苏菲的哲学老师艾伯特反复强调的一个观点,也是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常思常想的问题。</p> <p class="ql-block">  苏菲的世界即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它能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和好奇。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人格,尊重他们的想象力,研究他们的思想,激发他们探究知识的兴趣,如果能达到这个标准,相信我们的教学必将得到繁花似锦的春天。</p>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