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黄金时期;对我这个50后来说,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无论是国家大事,还是个人小事,都是令人难忘的——</p><p class="ql-block"> 参加工作</p><p class="ql-block"> 1980年1月,我结束了两年的淮南师专学习生活(恢复高考第一届大专生),被分配到肥西县五十里小庙中学工作,开始了我人生的工作历程。</p> <p class="ql-block">二十一世纪的淮南师范学院</p> <p class="ql-block"> 五十里小庙中学,地处肥西县西北,比较偏僻荒凉。学校条件很差,学生的课桌凳是用砖头和水泥板砌成的,学生宿舍里没有床铺,就用砖头和稻草垒成了地铺。老师的宿舍也是土墙草房。</p><p class="ql-block"> 和我一起分配到小庙中学的,还有物理班的徐小平、化学班的陈值桥。条件虽然艰苦,但我们的工作热情都很高涨,精神也很乐观。</p> <p class="ql-block">面目一新的小庙中学</p> <p class="ql-block">闲暇之余,我和徐小平在树林里练琴。</p> <p class="ql-block"> 计划生育</p><p class="ql-block"> 计划生育政策于1982年开始定为我国基本国策,于同年写入我国宪法并保留至今。计划生育,即有计划的生育,其目的是有计划地控制人口。主要内容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p><p class="ql-block"> 提倡“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被作为任务落实)。从这以后,中国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叫“独生子女”。</p><p class="ql-block"> 父亲去世</p><p class="ql-block"> 在肥西小庙中学工作了两年之后,我调回了家乡舒城,在千人桥中学工作。</p><p class="ql-block"> 1983年11月9日,我的父亲突然去世(脑溢血),时年49岁。这对我的打击太大了!我失去了亲人, 失去了依靠。</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父亲仅存的一张照片</p> <p class="ql-block"> 结婚生子</p><p class="ql-block"> 1984年初,我结婚了。学校和单位送来了红双喜热水瓶和上海牌闹钟。到了年底,我们的宝宝也出生了。</p><p class="ql-block"> 这一年,我调回了舒城中学工作。</p> <p class="ql-block"> 开始有家电了</p><p class="ql-block"> 改革开放之初,人们的物质生活还是比较艰苦的,物资也比较匮乏,人们梦寐以求的“三转一响”(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能拥有一样,就感到荣耀。</p><p class="ql-block">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市场经济逐渐活跃,新鲜的东西开始面市,家电也逐渐进入平常百姓家了。</p><p class="ql-block"> 我的第一台家电,就是“中华牌”录音机。1981年,我用了三个月的工资,去合肥百货大楼买的。当我把录音机带到班上 ,放录音给同学们听时,同学们都瞪大了眼睛,好奇地看着录音机——这不是我们老师的声音吗(其实就是我的录音)?有胆大的同学,竟然跑到了讲台上,拍拍正在转动的录音带。😮😮😮</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到后来,家中陆续有了黄山牌电风扇、威力牌洗衣机、三洋牌彩色电视机和美菱牌电冰箱。</p> <p class="ql-block"> 那时候,看电视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每到晚上,人们就会聚集到有电视机的人家,几个人、十几个人,甚至是几十个人围在电视机旁。人多的时候,我就把电视机搬到外面走廊,让大家观看。</p><p class="ql-block"> 电视连续剧是最吸引人的,只要看了一集,就会接着看,一集不落。《红楼梦》《西游记》《上海滩》《血疑》《渴望》(1991年播出)等,只要一开播,可以说是万人空巷,人们都围坐在电视机旁,专心致志地观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文化繁荣</p><p class="ql-block"> 八十年代,对于文学创作而言是不可复制的美好时代,在开放包容的大潮中,涌现了一大批作家、诗人和学者。</p><p class="ql-block"> 《人民文学》《清明》《小说月刊》《诗刊》等一大批读者喜爱的文学刊物如雨后春笋;批判文学、伤痕文学、写实文学、浪漫文学……各领风骚;刘心武的《班主任》,琼瑶的《在水一方》 ,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金庸的《射雕英雄传》……人们的精神食粮。</p><p class="ql-block"> 《在希望的田野上》、邓丽君的“靡靡之音”、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台湾校园歌曲……从扩音器里和录音机里飘扬出来 ,弥漫在城市和乡村的空气中。</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国庆阅兵</p><p class="ql-block"> 1984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国庆日。这一天举行了盛大的国庆阅兵式,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装备最精良的一次阅兵。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乘车检阅部队。这是一次鼓舞人心的大阅兵。</p> <p class="ql-block"> 第一次上北京</p><p class="ql-block"> 从很小的时候,北京就是我心中的圣地,每当听别人说去过北京的时候,我就会投去羡慕的目光。</p><p class="ql-block"> 我在舒城中学工作了几年,取得了一点成绩,当上了语文教研组副组长,也偶尔在学术刊物上发表一两篇文章。</p><p class="ql-block"> 1990年暑假,《中学语文教学》编辑部邀请我去北京参加语文教学研讨会。</p><p class="ql-block"> 带着学校出具的证明(“六四”之后,北京还没有完全解除戒严)我带着妻子和女儿高高兴兴上北京喽!</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来到首都北京,被称之为“祖国的心脏”,有无比的自豪感和幸福感。当公共汽车从天安门广场经过,雄伟的天安门城楼出现在车窗的时候,我激动的心都要跳出来了!“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从上学时候就唱的一首歌,也使天安门成为我向往的神圣地方。</p><p class="ql-block"> 开会之余,我们参观天安门广场,游览颐和园,参观亚运村,攀登八达岭长城……</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八十年代,一个改革开放的年代,一个活力四溢的年代,一个兼收并蓄的年代,一个激流涌动的年代,一个铭心刻骨的年代!</p>